這時,那位久候未至的客人總算到了,某甲呆呆地望著滿桌的酒菜,歎道:“你啊,來的可真不是時候!”這遲到的客人一聽,袖子一甩便轉身走了。
主人一番好心,為什麼客人卻一個個接二連三地走了呢?這是因為主人的言語不慎引起了客人的誤解。主人的四句話聽起來總讓人覺得話中有話,弦外有音。
第一句:“該來的不來”,使人聯想到“不該來的倒是來了”;
第二句:“不該走的又走了”,言外之意是“該走的沒走”;
第三句:“該來的沒來,不該走的又走了”,話中話是“你既是不該來的,又是該走的”;
第四句:“你來的真不是時候!”,意味著:“這個時候你真不該來!”。於是,四位客人走的一個也不剩。這當然是極典型的故事,但卻說明語言會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人正常的社會交往。某甲之所以把好友一個一個地氣走,這是由於他沒有注意到語言表達的複雜性,他始終不知道“言”同“意”的複雜關係,沒有意識到,言辭表意,往往既有表層意思,又有深層涵義,以至具有裏層意蘊。在社交場合中,要特別注意“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注意語言的把握、發揮。
在現代信息社會中,相互傳遞信息,交流信息極其重要。而在各種信息交流形式中,口語交際是最主要、最生動的形式之一,對於每個人來說,口語交際不僅是最主要的交際形式,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交際形式。口語交際或一個人的口才是現代信息社會人們相互交流的基礎。
中國有句古話:“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確,跟那些有知識,且具有口才的人交談,比喝了醇酒更令人興奮,比聽交響樂更能振奮精神。良好的話語可以帶給人愉悅和歡暢,幫助你增加知識和修養,激發你的創造力,也可以增進人們感情的融洽。1991年11月,中國電影“金雞獎”與“百花獎”在北京同時揭曉。李雪健因為主演《焦裕祿》的主角焦裕祿,而同獲這兩項大獎的“最佳男主角”獎。李雪健在頒獎會上致答謝詞的時候,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李雪健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他恰如其分地運用對比的兩句話,既歌頌了焦裕祿的高尚品質,又表達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而且很有幽默感,給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在社會上,人們的能力有高有低,要快速了解他們,不妨看看他們的口才,口語能力的高低,其主要表現是說話的藝術。語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人的心靈。通過成功的口才這一媒介,不熟識的人可以熟識起來,長期形成的隔閡可以消失,甚至單位之間、社會集團之間、國家之間的矛盾有時也可以通過它得到解決。若是語言運用不當,也可能交際失敗,甚至損害自身形象。上海電視台1986年舉辦了一個江、浙、滬越劇演唱大獎賽。經過激烈的爭奪,一位越劇新秀一舉奪魁。他在致答謝詞的時候說:“今天,我撈到了第一名……”,“撈”字出口,全場嘩然。在這種公開的場合如此說話,隻會給人以粗俗淺陋之感,致使他的“新秀”形象頓時在觀眾的心目中暗淡了許多。此人因為口才不佳而使自己的事業遭到挫折。目前,改革開放的政治形勢和現代信息化社會對口才提出了時代的要求,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具備的一種能力。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從公關到外交,從教師到商人,能言善辯、出口成章的人越來越顯示出一種固有的優勢。
人們在社會中生活,要交流信息,要溝通思想,靠什麼呢?靠有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在這種語言交際能力中,口語能力尤其重要,應用也最廣泛。不善言談的人是很難讓人了解其價值的。
許多人為什麼不善言談,“有貨倒不出來”呢?在當年中日兩國青年的聯歡中,為什麼日本青年大都灑脫自如、善於言談,而我國青年大多拘謹木訥呢?有些人在全國或國際的某種比賽上獲獎,為什麼麵對記者的采訪竟連一句有實際意義的話都講不出來呢?許多人參加演講,為什麼會把已經背誦得滾瓜爛熟的演講詞忘得一幹二淨,怎麼也想不起來呢?許多人在聚會和社交的場合,為什麼會金口難開、忸怩靦腆,尤其是和異性、陌生人、領導人物交往,更是臉紅、心跳,羞於啟口或是語無倫次、不知所雲呢?……這一切意味著什麼呢?難道這是由於這些人弱智低能嗎?當然不是!而是一道普遍存在的社會性難題。難道隻是老實巴交不敢說,拘謹木訥當“悶葫蘆”的問題嗎?當然不止於此,那些信口開河、言之無物、廢話連篇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一種有口無才的表現。難道我們許多中國人的笨嘴拙舌或有口無才是種族遺傳下來的弱點和毛病嗎?當然不是!曆史上,孔子運用口語藝術開展教育;晏子使楚口才不凡;蘇秦以雄辯之才掛起六國相印;張儀四處遊說建功立業;範睢說秦王;觸龍說趙太後;藺相如“完璧歸趙”;諸葛亮聯吳抗曹、舌戰群儒……到了近代和現代,也出現了梁啟超、孫中山、魯迅、毛澤東、周恩來、聞一多等等許多能言善講的大師巨擘。可見,口才的興盛是和文化發展、思想活躍、人才蜂起密切相關、同步一致的。如今,文化教育空前普及,各種人才急待開發,而許多人卻口才不行,這並非是先天不足,而是長期的傳統觀念和因循守舊的教育弊端所導致的不良後果,是長期不重視口才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