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的坐姿
就座後,女性坐姿應端正,但不僵硬,上身輕靠椅背。不要用手托腮或雙臂肘放在桌上。不要隨意擺弄餐具和餐巾,要避免一些不合禮儀的舉止體態,例如隨意脫下上衣,卷起衣袖;說話時比比劃劃,頻頻離席,或挪動坐椅;頭枕椅背打哈欠,伸懶腰,揉眼睛,搔頭發等。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麵的椅時,就可以坐下來了。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是女性應當避免的。
餐具使用禮儀
中餐與西餐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就餐所用的餐具不同。下麵我們就介紹一下中餐餐具使用的一些注意事項與使用禮儀。
1.筷子
中餐最主要的餐具就是筷子。中國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古時稱其為“箸”。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碼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後則一定要整齊地豎向碼放在飯碗的正中。絕對禁忌以下幾種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長兩短。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齊地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是不大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為中國人過去認為人死以後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去以後,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後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與人交談時,要暫時放下筷子,不能一邊說話,一邊像指揮棒似的揮舞筷子。更不要吃飯時用筷子指人,那樣無異於指責別人,這同罵人是一樣的,是不能夠允許的。
(3)津津有味。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裏,用嘴來回去嘬,並不時地發出噝噝聲響。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再加上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出現這種做法會被認為是缺少教養的表現,同樣不能夠允許。
(4)巡回演出。這種做法是手裏拿著筷子,做旁若無人狀,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裏徘徊,不知從哪裏下筷為好。這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且暗含目中無人的意思,極其令人反感。
(5)丟三落四。是用筷子往自己盤子裏夾菜時,手裏不利落,將菜湯流落到其他菜裏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同樣是不可取的。
(6)盛飯上香。往往是出於好心幫別人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會被人視為大不敬。因為,中國人的傳統是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無異於給死人上香一樣,這是使用筷子的大忌。
(7)擊盞敲盅。這種行為被看做是乞丐要飯,其做法是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因為過去隻有行乞者才用筷子擊打要飯盆。
(8)顛倒乾坤。這就是說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這種做法顯得饑不擇食,以至於都不顧臉麵了,將筷子使倒,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9)迷箸刨墳。這是指手裏拿著筷子在菜盤裏不住地扒拉,以求尋找獵物,就像盜墓刨墳的一般,這種做法很令人生厭。
2.勺子
中餐裏勺子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和食物。有時,在用筷子取食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勺子來輔助取食,但是盡量不要單獨使用勺子去取菜。在舀取食物後,可在原處暫停片刻,等湯汁不會再往下流時再移過來享用。用餐期間,暫時不用勺子時,應把勺子放在自己身前的碟子上,不要把勺子直接放在餐桌上,或讓勺子“鶴立食群”。若是取用的食物太燙,不要用嘴對著勺子吹,應把食物先放到自己的碗裏等涼了再吃。
3.碗
中餐的碗可以用來盛飯或盛湯。進餐時,可以手捧飯碗就餐。拿碗時,用左手的四個手指支撐碗的底部,拇指放在碗端。吃飯時,飯碗的高度大致和下巴保持一致。
4.盤子
中餐的盤子有很多種,主要用於盛放食物,用途和碗大致相同。用餐時,盤子在餐桌上一般要求保持原位,且不要堆在一起。需要重點介紹的是一種用途比較特殊的盤子——食碟。食碟在中餐裏的主要作用,是用於暫放從公用的菜盤中取來的菜肴。使用食碟時,一般不要取放過多的菜肴在食碟裏,那樣看起來紛亂混雜,好像是餓鬼投胎。吃剩的食物殘渣、骨頭、魚刺不要吐在飯桌上,而應輕輕取放在食碟的前端,取放時不要直接從嘴吐到食碟上,而要用筷子夾放到碟子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