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對酒類販賣時間有規定:淩晨2點以後,不準再賣酒,這是國家的法律。
除非在相當西化的場合,泰國人見麵時不握手,而是雙手合十放在胸前。泰國人見到陌生人,要注意當地人所行的合掌見麵禮,泰國話叫做“Wai”,對方也可以照樣行禮,雙手抬得越高,越表示對客人的尊重,但雙手的高度不能超過雙眼,一般雙掌合起應在額至胸之間。隻有和尚可不受約束,不必向任何人還合掌禮,即使麵見泰王和王後,也不用還禮,隻是點頭微笑致意。
五、蒙古
蒙古共和國簡稱蒙古。位於亞洲中部,是一個高原內陸國家。
在蒙古,行人路過敖包時要下馬獻上錢財,供上酒肉,或剪下馬鬃、馬尾係其上麵。傳統的蒙古人把鍋灶、火盆和篝火堆等當作火神加以崇拜,逢年過節、遷居或婚禮時,都要舉行祭祀活動。
蒙古牧民的住房是蒙方包,蒙古包是蒙古人長期遊牧生活的產物,在草原的特定環境中有著許多其他住所不能代替的優點。馬奶酒又稱酸馬奶,是蒙古人最愛喝最尊崇的一種飲料,每逢夏天,蒙方牧民都喜歡自製馬奶酒。蒙古人大多數有抽煙的習慣,對煙具也很講究。羊肉是蒙古人的主要副食品之一。奶茶是蒙古人日常生活和款待客人的必需品。
蒙古人喜歡借顏色來寄托自己的願望和感情,他們將不同的顏色賦予了不同的意義,紅色象征親熱、幸福和勝利,許多蒙古人喜歡穿紅色的蒙方袍,姑娘們愛用紅色緞帶係頭發;黑色被視為是不幸和災禍,所以蒙古人不穿黑衣服。
蒙古人熱情好客,有一套獨特的待客禮儀,具體表現在迎客、問候、待客、送客等方麵。客人告辭時,主人往往舉家相送,並一再說“再見”、“歡迎再見”、“祝您一路平安”之類的送行話。
在遊牧或日常生活中,蒙古人相遇時,首先,總要極有禮貌地相互問候家畜安好,其次再互問家人平安,最後才相互寒暄,這是因為以牧業為主的蒙古人,把家畜置於生活中特殊重要的地位。蒙古人具有好客的美好傳統,即使對陌不相識的來客,也往往以禮相待。所以,人們說:“在蒙古,即使沒帶幹糧,也可旅行數月”。
蒙古各地每年7月總要舉行那達慕盛會。
蒙古人有很多忌諱,首先蒙古人最忌諱的是將自家牲畜的乳汁賣掉,認為這是一種標誌貧窮的恥辱;客人來訪時,忌諱將鞭子或棍杖隨身帶進主人的氈帳,否則便被認為是對主人的侮辱;客人切忌將帽子朝著門口放,當主人用盛在銀碗裏的酸馬奶來招待客人時、客人必須一飲而盡,忌諱一口一口地細細品嚐。如果遇到貴賓臨門,他們則以全羊款待。
蒙古人還有這樣的風俗,在以全羊招待貴賓時,應由主人先切肉或先吃,否則貴賓是不吃的。他們的食量一般都很大,往往所吃的大塊燉牛羊肉,重約1公斤左右,他們不喝湯,不用筷子,以左手拿肉,右手用刀切著吃。餐桌上須放鹽。他們忌吃魚蝦、海味、肥豬肉,也不愛吃糖醋、過辣的或帶湯汁、油炸之類的菜肴以及蔬菜等。
六、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國,簡稱沙特阿拉伯。位於亞洲的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上。
沙特阿拉伯絕大部分是阿拉伯人,遊牧部落稱之為貝都因人。該國人都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古蘭經”是法律的依據,他們沒有成文法和立法機構,王室控製著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
沙特人不用陽曆,而是用伊斯蘭教的太陽曆。紀元是從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死的那一年算起(大約公元662年)。當阿拉伯人拉著你的手在路上走時,你不要把手抽回來,和你拉手是友好的表示。
沙特阿拉伯人對打招呼的禮儀很講究,見麵時首先互相問候,說:“撒拉姆,阿拉庫姆”(你好),然後握手並說“凱伊夫·哈拉克”(身體好)。有的沙特人會伸出左手放在你的右肩上並吻你的雙頰。
沙特人很大方。你不要老盯著看他的手表、襯衫鏈扣或其他東西,否則他會當場摘下來送給你。如果你拒絕的話,就會得罪他。沙特阿拉伯沒有夜總會和電影院,飯館也非常少。與他們談話,應避免談論中東政治和國際石油政策。
沙特阿拉伯人崇尚白色(代表純潔)、綠色(代表生命),而忌用黃色(代表死亡)。國王身著土黃色長袍,它象征神聖和尊貴。而該國百姓則不能“皇袍加身”。沙特國旗的顏色和圖案,突出地表明這個國家的宗教信仰。1946年采用的這麵國旗,是一麵長方形的綠色旗幟。綠色對穆斯林國家來說是吉祥的顏色。旗麵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書寫伊斯蘭教的一句格言:“世界除真主外,別無神祇,穆罕默德是先知、真主的使者”。在阿拉伯文下麵有一寶劍的圖案,它象征著聖戰和武力。
在沙特阿拉伯,各種圖案設計忌用豬和類似豬的熊貓、十字架、六角星等。
沙特阿拉伯人一般在外多以握手問候為禮。如果雙方(指男子)信仰一致或比較友好,則雙方左右貼麵三次。有時候主人為表示親切,會用左手拉著對方右手邊走邊說。在交換物品時,用右手或用雙手,忌用左手。
按穆斯林的習俗,該國以牛、羊為上品,忌食豬肉,忌食有貝殼的海鮮和無鱗魚,肉食不帶血。以前阿拉伯人多用右手抓飯,現在招待客人多用西餐具。
阿拉伯人熱情好客,應邀去主人家做客時可以帶些小禮品,如糖果、工藝品等。該國禁酒最為嚴格,所以別送酒類禮品,也不能單獨給女主人送禮,更別送什麼東西給已婚女子。另外,忌送婦女圖片及婦女形象的雕塑品。
騎馬打獵用品在沙特阿拉伯很有用場,所以,若給這個父權國的“大丈夫”們送一支獵鷹,將會很吃得開。
與阿拉伯人初次見麵就送禮,可能被認為是行賄,也切勿把用舊的東西送給他們。
在沙特無酒、無電影、無夜總會,市麵雖有香煙出售,但不能在公共場合、街上及主人宴會上抽煙,當地更沒有抽煙的習慣。到主人家時要脫鞋,除非主人提出不用脫鞋。
該國人進入清真寺必先脫鞋,他們最忌諱用鞋底後跟麵對人,忌用腳踩桌椅板凳,因為這被認為是汙辱人的表示。
沙特戒律很嚴,抓住小偷要砍手,若抓住女性通奸則用亂石砸死;詢問他們太太近況、嗜好,也都在嚴禁之列;在沙特慶祝聖誕節、做聖誕樹和女人車,都是禁忌;汽車司機若超速行駛,監禁一月,鞭打80;若酒後駕車,監禁一月。因此,沙特幾乎無犯罪。
沙特阿拉伯禁郵一切偶像,如工藝品中的人物雕像、兒童玩具娃娃等。因為崇拜偶像與伊斯蘭教戒律背道而馳。
七、科威特
科威特國,簡稱科威特。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海灣西北岸。居民中95%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教派是國教。
科威特婦女一向很注重穿著,在不同場合穿不同衣服。女子隨年齡變化,衣著也有變化。今天的科威特,從高級“奔馳”轎車走出來一位頭戴頭巾與頭箍,身穿白色大袍的官員或富商,手挽身著豔麗而時髦衣裙的太太的情景已屢見不鮮。
科威特人由於宗教的影響,青年男女的婚事亦多具宗教色彩。按照傳統的教俗,婚事必須由男女雙方的父輩包辦,由媒人說合而成。婚禮通常要舉行10天,前7天在女家,後3天在男家,故有人稱之為“馬拉鬆式”的婚典。科威特人喜歡養鷹。由於當地氣候十分炎熱,一年隻分冬夏兩季,冬季大約於12月份左右開始,可以持續兩個月或稍長一些時間,直至小草長出。從小草長出的夏季開始,科威特人的放鷹季節便開始了。這時,養鷹人帶上自己精心飼養的鷹離開城市。到南部沙漠,這些沙漠與沙特阿拉伯王國相連,伸延至阿聯酋。為了放鷹,科威特人越過國境是常有的事,不會被追究。鷹價錢昂貴,有的可高達3000科威特第納爾。因此,富有的人才能養鷹,有時,為了物色到上好的鷹,他們不惜遠程旅行,到世界各地花重金購買。如果送給科威特人一隻好鷹,那可算是極為昂貴的禮物了。
八、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印尼),位於亞洲東南部,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
印尼人不喜歡別人問他的姓名。一個種族繁雜的國家,其人民的風俗習慣也是千差萬別的,例如蘇門答臘人通常喜歡睡在高地,而爪哇人都寧願打地鋪,印尼人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重深交,講舊情,老朋友在一起可以推心置腹,若是一般交情的朋友,雖然也客客氣氣,甚至談得相當的投機,那也隻能是形式上的事,真正的心裏話是不輕易掏出來的。
印尼人喜歡客人到他們的家中做客訪問,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個時間去拜訪他們,都是受歡迎的。在印尼人家中做客,你可以看到,家家戶戶,即使不是十分富裕的家庭,其客廳的擺設布置也是很講究的。到印尼人家中做客,可增加感情的交流。已成為與印尼人交往的一個訣竅。
印尼人很懂禮貌,他們絕對不講別人的壞話,自然也不喜歡那些講別人壞話的人,與印尼人見麵可以握手,也可以點點頭。
東南亞諸國的人民,一般說來都平易近人,和印尼人相處之道是不可愁眉苦臉,不要提起黛比夫人(日本有名的交際花,後嫁原總統蘇加諾)。印尼人最喜歡笑,心情舒坦就笑,順利完成某件事就笑,笑是他們的另一種語言。他們也喜歡開玩笑,他們甚至認為“笑口常開”是社交上的一種禮貌。
與印尼人同座時,有打招呼的習慣,印尼人搭火車旅行碰到陌生人同坐,他一定向對方打個招呼:“我們一起來,如何?”對方就回答:“謝謝您,請用吧”。印尼人認為左手是不潔淨的,他們習慣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雙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物品。
印尼人的習俗各異,爪哇人具有神秘的信仰,忌談誕辰。巴厘女子愛赤膊露背,以表示聖潔。客人走進羌族的居民區,必須大叫大喊,否則被認為來意不善。
九、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共和國,簡稱塞浦路斯。地處地中海東北部,扼亞、非、歐三洲海上交通要衝。
塞浦路斯人除喜歡一般流行的體育和娛樂活動項目以外,尤其喜歡打獵。塞浦路斯山多樹多,飛禽走獸多。該國每年要發幾萬張打獵許可證,不管大人和孩子都喜歡假日進山打獵,然後滿載而歸。
塞浦路斯人特別喜歡跳舞,無論是勞動之餘,還是節假日,都以跳舞來消除疲勞。遇上喜慶日子如婚禮等,一連要跳幾天,不但青年人跳,老人孩子也都參加。
塞浦路斯人的另一種消遣方法就是閑坐。他們閑坐著,吸著一根水煙管,或是品茶、飲酒,談東道西,議論世上浮華時尚、金錢、政治。有的既不喝酒,也不吸煙,也不參加聊天,幹脆呆呆地坐著,麵對近水浮物默默地遐想。您要知道,塞浦路斯是愛神阿芙羅秋蒂的故鄉。
然而,當地青年男女的婚戀,完全操縱在父母之手。傳統式婚禮比較隆重。騎馬進教堂,一路上,鼓樂齊鳴,熱鬧非凡。
塞浦路斯人喜愛素灰色、藍白相間色。
十、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國,簡稱伊拉克。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東南臨波斯灣。
根據憲法,伊拉克國家總統隻能由伊拉克公民、信仰伊斯蘭教者擔任。共和國憲法規定,伊斯蘭教是國教。
在伊拉克,幾乎各地的婦女都戴黑色麵紗,在什葉派的聖地,女伊斯蘭教徒不準穿戴西歐服飾。
該國到處可以看到穆斯林嚴格遵守伊斯蘭教傳統。許多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被規定為國家節日,其間國家機關全部停止工作。伊拉克還有少數人信奉基督教、猶太教、拜星教等。
在伊拉克,綠色代表伊斯蘭教,黑色用於喪色。而對以下三種色彩含有特殊意味:客運行業用紅色作代表,警車用灰色作代表,喪事用黑色作代表。綠色是阿拉伯人最喜愛的顏色。國旗的橄欖綠,在商業上是禁止使用的。
這個國家有個民族叫葉基德人,是拜火教徒,他們既崇拜魔鬼,又信神,他們把魔鬼想像成孔雀的形狀,因此對孔雀頂禮膜拜,他們甚至不吃公雞,因為公雞像孔雀;他們還認為魔鬼不喜歡藍色,藍色不吉利,因而伊拉克人忌諱藍色,他們禁忌以豬、熊貓、六角星做圖案。13為也伊拉克人的禁忌數字。
在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人們喜吃烤鮮魚。每到黃昏之時,人們便來到底格裏斯河畔以樹枝圍成的籬笆牆內,燃起一堆篝火,把鮮魚放在火上烤。賣烤魚者隨時從桶裏提出一條條活魚,熟練地將魚的內髒剖去。當魚烤到金黃色時,再放在熱灰上。魚香四散,引來許多顧客品嚐其美味。人們吃烤魚時,往往要調以西紅柿沙拉和洋蔥拌辣椒,其風味美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