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木”由6寸長、直徑3寸的杉木挖成。人們對寶木癡迷的原因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據傳,那時西大寺觀音院剛剛建成,一位來自奈良的高僧將一種叫“修正會”的儀式傳入此地。在這個儀式上,僧侶們把廟裏的寶物用“牛玉紙”包好,放在千手觀音像的背後,供奉14天,祈禱國家安定、五穀豐登、人民富足。
儀式結束後,用來包寶物的紙由住持贈給年長的信徒。得到牛玉紙的家庭一年內果真順順當當、豐衣足食,於是,信徒們每年都來爭搶牛玉紙,會陽節的風俗由此形成。到了500年前的室町時代,易碎的牛玉紙演變成杉木製成的寶木。當時的住持忠阿上人規定,由寺院拋下兩塊寶木,男性信徒自由爭搶。
2.係兜襠布像上刑
每年的2月第三個星期六,全國各地的遊人都來一睹裸體節的高潮。天一擦黑,觀音院一帶就熱鬧起來了,街道兩邊擺滿了具有日本廟會風格的小吃排檔,人們穿著節日服裝,敲鑼打鼓,喜氣洋洋。
儀式正式開始之前,先舉行少年裸體節。當地的中小學男生模仿成人,他們也隻係一條兜襠布,大喊著走進寺院,接受冷水的洗禮。晚上9時,參加寶木爭奪戰的男人們整裝待發。
等穿戴完畢,男人們喊著口號成幫結夥地出發了。在儀式中,想孤身一人搶到寶木是不可能的,一般都得結成團隊共同行動。於是,同單位或者左鄰右舍的男人各自結成一隊,打著小旗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3.你推我擠搶奪激烈
隊伍快接近觀音院門口時,氣氛顯得有些緊張。維持治安的警察轟走了周圍一些喝酒的人和愛惹是生非的小混混。據了解,每年的這天有幾百名警察和消防隊員進駐西大寺市,警車和救護車在寺院旁隨時待命,以防不測。
爭搶寶木的活動在西大寺觀音院內進行。進入寺院的人先要在冰冷的淨身池中洗去身上的汙垢。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在早春刺骨的冷水中,男人們卻顯出很舒服的樣子。原來,行進的人始終緊緊地摟著,不停地叫喊並揮舞手臂,他們早就大汗淋漓了,一點都不覺得冷。
臨近午夜,寺廟的殿堂內外已經人山人海,近萬名裸體男子為了爭奪有利地形擠來擠去。這時,要想進入殿堂幾乎不大可能。由於擁擠得厲害,不一會兒就有一大堆人從殿堂的樓梯上摔下來,而旁邊的人馬上撲過去把空位填滿。警察們緊張地在外圍巡視,一看到有人昏倒就馬上擠進去把人抬走。周圍的人居然一同鼓掌歡呼,不知是因為少了個競爭對手,還是為了鼓舞參加者的士氣。
午夜一到,所有的燈火一起熄滅,兩塊寶木被一塊兒從殿堂的二樓拋下,人群頓時像水開了鍋一樣沸騰起來,你擠我,我推你,有的人甚至騎在別人的身上。觀眾的情緒也受到了感染,在密集的閃光燈下狂喊,恨不得自己也衝進去。當寶木被人搶到後,人群漸漸地圍成幾個圈,慢慢地移動,走出寺院。爭奪寶木的儀式就此結束。
4.戰利品上帶有福氣
搶到寶木的團隊要選出3個人,為他們加冕“福男”的稱號。
等搶寶木完畢,大多數參加者盡管渾身是泥,嘴唇也擦破了,他還是眉飛色舞地向人講述自己不凡的經曆,同時展示戰利品——一塊兜襠布。他說要把兜襠布帶回去,因為經曆過儀式的兜襠布具有神力,纏在孕婦的身上可以保佑生出的孩子健康勇敢。
四、英國:英國紳士拚命玩的賽舟會
英國傳統皇家賽舟會女子組比賽
由北向南蜿蜒流淌的泰晤士河,在牛津至倫敦途中有一段約6公裏較直的河道。這裏有一座依山傍水的古鎮亨利。英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皇家賽舟會就在此舉行。
每年的6月30日至7月4日,成千上萬的英國人趕到亨利鎮參加這一盛會。
在節日的這天早晨,參加賽舟會的人群中,男士穿著深色老式西裝、淺色休閑褲,係著色澤鮮豔的領帶或領結,戴著圓禮帽,拿著長把雨傘;女士則身穿時尚的長過膝蓋的裙裝,不論老少,帽子都十分花哨鮮豔,引人注目。按賽舟會的傳統,參加比賽的女士如果穿了長褲或短裙有可能被拒絕入場。
皇家賽舟會是英國傳統的民間活動,已有160多年的曆史。買入場券時再加2.5英鎊便可得到一本小冊子,上麵不僅有當天所有參賽隊的詳細介紹,還有皇家賽舟會的曆史和各項獎杯的由來。從小冊子裏人們了解到,1839年3月26日亨利鎮的公眾大會做出舉行賽舟會的決定。這不僅對亨利鎮十分有利,還成為附近地區大眾娛樂、休閑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