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全方位看待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1 / 3)

中國西部是一個偉大的空間,也是一個充滿希望、蘊含生機的地方。在今天,西部之於中國,遠不止於地緣上巨大的安全緩衝,其廣袤遼闊的土地,無可替代的能源地位,豐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巨大的發展潛力,都將成為推進中國迅速發展與崛起的巨大動力。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喚醒沉睡多年的這塊熱土,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將是中國必須要作出的戰略選擇。

第一,從國土麵積的角度來看。從國際戰略學和地緣政治學的角度分析,國土麵積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代表因素之一。在當代世界,多數國家的麵積不超過100萬平方公裏,少部分國家在100萬~300萬平方公裏之間。300萬~700萬平方公裏之間則是一個空白帶。而700萬平方公裏以上的國家共有六個:依次是俄羅斯(1707萬)、加拿大(997萬)、中國(960萬)、美國(940萬)、巴西(854萬)、澳大利亞(763萬)。

曆史上,凡想要成為世界一“極”的國家,都必須有可觀的國土麵積作基礎,如果先天不足,則必須後天補足。而這需要從兩方麵運作:一是不斷擴大自己的麵積,使自己成為疆域大國;二是乘機肢解對手的領土,使對手與自己的領土麵積對比盡可能地小。曆史上的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乃至日本都是如此。美國是在擴張成為兩洋國家以後,才取得強國地位的,俄羅斯也是在領土跨越歐亞兩個大陸後躋身列強行列。而那些保不住足夠領土麵積的,最終都淪為二三流國家,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法國都是典型的例子。所以,分裂對手的疆土,曆來是西方列強實現自己霸權戰略常用的手段。現當今,讓中國分疆裂土,也就成為西方遏製中國崛起的陰險辦法之一。

中國西部包括西北、西南及華北的內蒙古共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地總麵積為546萬平方公裏,占國土總麵積的57%,人口近3億,占全國總人口的23%。僅新疆、西藏兩地,就幾乎占全國總麵積的五分之一多。一旦西方分裂中國的險惡圖謀得逞,中國不但將喪失西部重要的戰略安全空間,也將從國土麵積上淪為二流三流國家。

第二,從防禦戰略角度來看。防禦戰略是一個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而言,則是未雨綢繆眾多問題中的首要戰略問題。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政府內部,曾發生過一場關於“海防”和“塞防”的大爭論。當時西方列強屢屢從海上打擊天國。到了1874年,甚至新興的“彈丸小國”日本也借“牡丹社”事件為由發兵台灣。而在此前的1871年,沙俄剛剛借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機以“代為收複”為名占領軍事要地伊犁。於是,到底是以“海防”為重還是以“塞防”為重的爭議,在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和以左宗棠為代表的“塞防派”之間展開。“塞防派”認為,中國的山川形勝,皆起自西北。棄西部即棄中國:“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最終“塞防派”打動了最高決策者,遂有左宗棠輿櫬出關,湖湘子弟定天山的曆史壯舉,使新疆在清朝得以“故土重歸”。縱觀中國曆史,凡強盛的黃金時期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對西部擁有無可爭議的控製權。所以,左宗棠曾言:“中國強盛之時,無不掩有西部。”

今天的中國,依然麵臨著一場新時期的“海防”與“塞防”的選擇。新世紀中國的戰略側重點究竟是“東急西重”還是“東西並重”,或“東緩西急”?有軍事專家分析認為,解決中國問題應先解決“塞防”,再解決“海疆”。西部和東南沿海是一種互動關係,台灣出事,西部不一定出事;西部出事,則台灣一定出事。台灣與大陸同種同族同文化,即使出了問題,將來也會回來。新疆和西藏是多民族地區,一旦出去,回來的可能性甚微。“戰略向西”,既有國家利益的考慮,也含無奈成分。因為我國現代化戰略是從東部起步的——改革開放興起於東南沿海。凡三十年,東南沿海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龍頭,成為無可爭議的財富聚集地和中國的經濟重心,但中國的致命弱點也在這兒——沒有縱深防禦。東部是中國經濟得益最重大的地區,也是外部戰略遏阻力量最強大的地區。美國構築的“第一島鏈”,像絞索一樣地套著我們的頸項。美國還製定出發生台海戰事時轟炸我國重要城市和重大基礎設施的計劃,這種情況凸現出我東部戰略形勢的惡劣。中國現代化一起步就來到海上,但剛到海上就被擋住,再也無力東進。戰略既西,東守則勢所必然。守則緩,緩則安。

第三,從能源安全角度來看。任何一個大國的戰略資源,絕對不可以沒有安全穩定的來源。德國當年失敗,除了地緣位置天然不利,還有一個就是其重要戰略資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而且很大一部分須走海路,而海路從來就死死卡在大英帝國手中。今天的中國,比任何時代都更依賴能源礦產,而中國這種人口規模的國家,一舉一動都會牽涉到其他國家的利益。世界資源有限,你多了,他就少了。今天,中國突然之間變成了公民在海外被綁架的世界頭號大國。因為中國是一個遲到者,世界上能源礦產最豐富的地方、最方便開采的地方、最方便運輸的地方,幾乎都已被先來者劃進了自己的勢力範圍,而留給中國等後發展國家的,隻剩下那些政治上最動蕩、最不安全的地區。那些地方都是西方國家棄之不用之地。即使中國人拚命把腳伸進那些最不安全的地方,中國依然麵臨著嚴重的能源礦產饑渴。今天,中國很多外交出訪,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從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考慮,能源外交早已上升為中國政府最重要的外交考量。這就是遲到者必然要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