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外界的勸阻,他不予理睬,我行我素;經驗的不足使他在四輪車大賽中遭到慘敗。他嚴厲追究設計者的責任。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幾個月之後,他的四輪車終於登上國際大賽的“寶座”。

進軍汽車業,發展四輪車

經過幾年的努力,本田已經在世界摩托車業界站穩了腳跟,並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在很多人看來,此時的本田已經功成名就了,他完全可以就此停下來,好好享受這些至高無上的榮譽。畢竟在這個過程中,本田付出得太多。

但本田是一個永遠不會停下來的人,他認為人活著的意義就是要不斷地為自己設立新的目標,挑戰自我。在他看來,摩托車的成功隻是他事業的起點,他還有一個更遠大的目標,那就是要製造出四輪汽車,他相信有朝一日他自己生產的汽車也可以像摩托車一樣,跨出國門和那些世界上優秀的汽車生產企業一爭高下。

他要用自己的實力證明,本田技研不僅可以生產世界一流的摩托車,它還可以製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車。

雖然本田對此信心十足,但要想成為世界一流的汽車生產企業並非易事。畢竟汽車不是摩托車,雖然本田在摩托車業內獨占鼇頭,但在汽車業內卻隻是一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

困難是顯而易見的。除了自身技術條件的限製以外,還有來自外部的掣肘:日本政府當時禁止新辦汽車工廠。

到了1962年,本田的摩托車又在TT大賽中奪得了冠軍。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的本田信心滿滿地認為,本田技研已經在二輪摩托車方麵實現了“世界第一”的夢想,接下來他已經把目標鎖定在了四輪車上。

正如前麵所說,要想在四輪車方麵也實現“世界第一”的難度是巨大的,甚至有人認為本田是在做白日夢,簡直是自不量力。對此,本田技研的工作人員也都感到十分困難,很多人都這樣勸本田:“我們的摩托車已經實現了‘世界第一’,您已經獲得了成功,證明了自己,現在您應該好好休息一下了!幹嘛又要讓四輪車也實現‘世界第一’呢?倘若您失敗了,別人會怎麼評價您呢?”

本田哈哈大笑道:“隻擁有摩托車世界第一的頭銜,你們不覺得這有些太單一了嗎?就像一個人,年齡大了,想法也要隨之改變,那才是真正的進步。取得了一點兒成績就沾沾自喜,這可不是做大事業的人應該有的態度。我們要把眼光放遠點兒,現在國際汽車業正在被美國人壟斷著,難道我們就甘心這樣跟在他們後頭,被他們看不起嗎?”

本田的性格大家都是知道的,他確定了的事是一定要去做的,不管困難有多大,他都要竭盡全力取得成功。

然而,從二輪車向四輪車過渡,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個過程中,本田必將麵臨各種艱難險阻的考驗。本田所麵臨的第一個考驗便是通產省的強力“幹預”。

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日本國內的貿易形勢開始呈現出了越來越自由化的傾向,很多人都開始嚐試自己創業,然而這和當時日本政府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當時的日本剛剛從戰爭中恢複過來,政府急欲回到國際社會裏去。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要想讓國際社會對自己刮目相看,就要提高自己的經濟實力,用經濟實力說話。出於這樣的考慮,日本政府決定要將國內的一些重要產業進行合並以擴大規模,日本的汽車產業當然也名列其中。

為此,通產省打算以豐田、日產等大廠為中心,將日本汽車業界重新組合成三大集團,以此來壯大日本汽車產業的整體實力。

然而,這對於本田來說是無法接受的,這就意味著本田將不會有機會染指汽車業。得知這一消息後,本田不禁大發雷霆,他向身邊的工作人員大吼道:“這真是再愚蠢不過的事了。”

雖然通產省的政策已經下達,但本田根本不去理會。他向汽車業進軍的決定已定,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更改的。於是,本田很快就發表了一個聲明,稱自己要加入四輪汽車的生產行列中去。如此膽大包天的做法自然引起了通產省的強烈不滿,他們認為本田是一個桀驁不馴的野馬,是時候給他點兒顏色看了。

於是他們把本田召進了辦公室。接見本田的是通產省企業局的局長。兩人一見麵,企業局長就開門見山地說:“你寫的報告我們已經看過了,本田先生,你的這個想法有些不合時宜,希望你考慮清楚!”

本田一聽就火了,說道:“將來汽車進口必然會朝著自由化方向發展,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潮流,如果我們非要逆潮流而行的話,我們日本的汽車產業遲早要被美國人和歐洲人吞掉!到時候我們拿什麼來跟他們對抗呢?”局長見本田有些執拗,繼續解釋道:“自由化之後,日本廠家必定無法跟美國三大廠家及歐洲大廠對抗,我們目前沒有跟他們進行競爭的實力!”“實力?誰說我們沒有呢?”本田大聲辯解道。局長瞅了他一眼,又說:“現在你的摩托車已經是世界一流的廠家了,你大可以專心去生產你的摩托車,你以為汽車是那麼好造的?如果你執意要製造汽車,就跟其他大廠合並。現在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汽車工廠,請你好自為之。”

本田更加來火了,說道:“這個政策是錯誤的!要不要合並,應由公司自己決定,不需要政府命令。如果你們一定要我們跟其他公司合並,就請先認購我們公司的股票,出席本公司股東會發言好了!”本田的這番話把局長說得啞口無言,心中的怒火卻在熊熊燃燒。

本田回到公司後,馬上把藤澤叫到身邊,跟他說了一下剛才和局長的談話。藤澤聽後眉頭緊鎖,說道:“本田兄,通產省是我們的頂頭上司,得罪了他,我們可要吃不了兜著走啊!你沒聽說過胳膊擰不過大腿嗎?”

本田卻挺直了腰板大聲地說:“別管他!我們照原計劃進行,天塌下來有我頂著!”

在本田的強烈堅持下,通產省雖然火冒三丈,卻拿他沒辦法,隻好聽之任之了。本田不禁為這個勝利暗自慶幸。

本田向來都是說幹就幹,絕不含糊。到了1963年的8月,本田技研開始正式發售小型卡車T360;10月,開始發售小型跑車S500。隨著這兩款汽車的熱銷,本田技研從此正式跨進了汽車產業的大門。

就像有人說的,本田公司雖然僅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摩托車業的巨大成功,但要想在汽車工業立足,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眾所周知,汽車業是一種高度成熟的工業體係,世界汽車業的市場已經被那些知名的汽車生產企業牢牢地掌控著,本田技研在他們眼裏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沒有競爭力的無名小卒,根本不值一提。

事實上,本田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他深刻地知道以自己目前的技術水平根本無法和那些汽車巨頭相抗衡。但他的個性卻告訴他:事在人為,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研發新型汽車

20世紀60年代,汽車行業是全世界公認的最難進入的行業,它不僅對技術要求高,同時也對資金實力、企業管理、銷售服務等方麵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所以對於任何一個想要從事這個行業的公司來說,都將是一個艱難的曆程。而對於日本這樣一個剛剛在戰爭中走出來的國家來說,經濟實力、技術實力的薄弱程度可想而知。

即便是實力雄厚的美國,能在汽車業內站得住腳的企業也是寥寥無幾。在美國汽車大亨裏,數得上名字的隻有哈得遜、斯瓊得貝克、帕爾得、烏利斯、塔卡等人,至於其他人幾乎都是壯誌未酬的典型。

有人曾這樣嘲笑本田:“就連美國人都不敢嚐試的領域,本田竟然要去嚐試,看來失敗者的名單裏又要多一個名字了。”難道失敗真的就在前麵等著本田嗎?倔強的本田決不相信自己真的會失敗,他也決不允許自己沒有嚐試就說自己不行。本田認為既然自己已經決定了,就要勇往直前,不管困難有多少,他也要堅持下去。

本田所要麵臨的困難出乎意料得多。最基本的一點在於,他根本沒有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而且還被通產省的人員斥責為“神經不正常”。對此,本田激憤地說:“假如沒有通產省,我比現在還會有更大的成功。通產省不能造車,卻能製伏我們!”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話,本田竟然也敢說出口,看來他已經抱定了勇往直前的決心。

本田的這番話雖然是氣話,但卻很有道理。就像美國著名企業家李·艾柯卡所說:“日本的企業界誰也不是單純用自己的力量在競爭,其中從頭到尾始終有一條通產省這種日本政府的緊密關係在發生作用。通產省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培養製定對日本的未來產生重要影響的產業政策並插手於各種產業的研究開發。”

進軍汽車業的突破口在哪裏呢?本田想到了賽車。他打算以世界大賽為平台,將自己的汽車展現給全世界。

於是,本田向外界宣布了將參加汽車行業競賽的消息。通產省在聽到這一消息後,更加覺得本田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可本田才管不了那麼多,此時的他已經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賽車的研製上。他還有一個打算,即通過要製造一流賽車為由,盡可能為公司網羅一些有才華的專家。因為賽車需要的是強大的技術支持。

果然,一個年輕人很快就找到了本田。他一見到本田就說:“您是本田先生嗎?我叫久交昭一郎,得知貴公司要製造一流賽車,所以特來投奔。”

本田見這個年輕人話語之中充滿著對賽車的熱情,便問道:“你是哪裏畢業的?”年輕人答:“我原是一名摩托車愛好者,騎的就是貴公司生產的摩托車。今年剛從東京大學工業部畢業,原本想當一名航空工業工程師,最近在報紙上見到您想研製四輪賽車的消息,所以就趕來應聘。我覺得貴公司適合自己的發展,因此前來找您。”本田一聽高興得不得了,立刻說道:“歡迎,歡迎。我們正需要大批有才能的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