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曾經說過:“我最需要的就是讓別人來強迫我做那些我自己能做,並且該做的事情。”換句話說,人都需要一種壓力。我們知道,壓力有時候會轉變為動力。你從銀行貸了一筆款,銀行會向你收取相當數量的利息,這相當數量的利息就可能轉化為你的動力,因為誰也不會任由自己的錢不停地流向他人的腰包,所以,它會強迫你抓緊時間,去賺更多的錢。
同時,相當數量的利息也能夠使你改掉自己懶散的工作和生活習慣,使你手中的資金真正地運轉起來,你會自覺地投入到生意的繁忙之中。
但是,有一點你也必須了解,這也是成功創業者的經驗之談,即借貸是一把雙刃劍,你若小心運用會使你致富,你若不小心,就會適得其反。
可見借貸也有其不利的一麵,但關鍵是看為什麼借貸。如果你是要借貸來消費,那你就要盡量地避免,如果你要投資性的借貸,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現代人要有現代的理財觀,賺錢是一種本事,借錢花更是一門學問。
胡雪岩商道箴言
任何一個不會借錢的人都不是做生意的高手,任何一個不會借錢的老板都不是好老板。快速獲得第一桶金的最佳方法就是“借雞生蛋”,缺錢時要做好大生意,就必須學會“借雞生蛋”。
移花接木,善用資金
胡雪岩在把湖州收到的生絲運到上海時,正值小刀會在上海起義。小刀會占領了上海縣城,不僅隔開了租界和上海縣城之間的聯係,也封鎖了蘇、鬆、太地區進出上海的通道,斷絕了上海除海路之外與內地的一切聯係。上海與外部交通斷絕,上海市場生絲的來源也隨之斷絕,僅能買上年囤積的陳絲,而此時也傳來信息,駐在上海的洋商由於戰事在即,生意前途未卜,更加急於購進生絲以備急需。這在胡雪岩看來,無疑是個絕好的商機。因為如此一來,生絲的價錢會上漲,完全可以乘此機會賺上一票。這一情況堅定了胡雪岩生絲銷洋莊的打算。
要做銷洋莊的生意,第一步是要控製壟斷價格。要做好這一步,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就是說服上海絲行同業聯合起來,讓預備銷洋莊的絲客公議價格,彼此合作,共同對付洋人,迫使洋人就範。第二個辦法則是拿出一部分資金,在上海就地買絲,囤積起來,使洋人要買絲也無處可買,隻能找胡雪岩買,以達到壟斷市場、提高價格的目的。不過,就胡雪岩當時在上海生絲市場的地位來說,由於他的生意隻是剛剛起步,在同行中的威信還有待建立,因此第一個辦法不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從市場運作的角度而言,即使胡雪岩憑自己的影響力說服上海絲行同業聯合起來,彼此合作,共同對付洋人,他也應該在上海就地買絲,盡可能多地為自己囤積一部分生絲。這可以收一箭雙雕的效果。這既是控製市場,壟斷價格的基礎,也是能使自己在實現控製市場的設想,迫使洋人就範後能夠獲得更大利潤的條件。同時,生絲囤積量的增加也可以提高他在上海絲商中的地位,為聯絡上海同業的運作增加影響力。
不過,在上海就地買絲不是隨便想一想就行的,這需要調度大量資金。胡雪岩此時隻有價值十萬兩的生絲存在上海裕記絲棧,而他的生意合作夥伴尤五為糟幫糧食生意向“三大”借貸了十萬兩銀子。這筆貸款在周轉過一次後又已到期,按常規已經不能再行續轉。為還上這筆貨款,尤五最多隻能籌集到七萬兩銀子。如此算來,胡雪岩在上海就地買絲又可以說是沒有一分錢的本錢。本錢雖沒有,生意還是要做的,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白花花的銀子不賺。
胡雪岩用手頭裕記絲棧開出的那批十萬兩生絲的棧單變了一次戲法。首先將這一棧單拿給“三大”看,說是“三大”的貨款已經可以歸還,不過要等這批生絲脫手之後才能還。讓他們將尤五那筆十萬兩的貸款再轉一期。有棧單為證,貨又明明擺在那裏,他們必然相信而且放心,這樣就生出了卜萬頭寸可供調用,先解決鬆江漕幫借款到期的問題。然後,可以將這張棧單再使用一次,向洋行借款,這樣就把棧單變成了現銀。洋行有棧單留存,不會不給貸款,而棧單也不會流入錢莊,“三大”方麵也不會知道棧單已經抵押出去了,戲法也就不會被揭穿。這樣,十萬銀子也就做成了百萬銀子的生意。
這就是一次典型的“八個壇子七個蓋”。一張棧單,“托”了中外兩家。一轉一亮,就蓋住了兩個“壇子”,這實在是一種高明的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