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之出,能順乎大勢而使事情圓滿,這樣的招術,大約應該可以稱之為“仙招”了。胡雪岩遊刃官商之間,之所以能左右逢源、縱橫捭闔,與他深得“乘勢”之妙、精通“仙招”之理是分不開的。
胡雪岩商道箴言
生意場上,求名是為了求利。自我形象樹立起來了,名氣作響了,“金字招牌”擦亮了,生意也就自然會興隆起來,這就是所謂名至實歸。名聲揚起來了,自我形象好了,那麼財富就會落入你的懷中。
借勢打開自己的實力之門
關於商人的性格,這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課題。這不是說我們沒有注意到,而是說研究商人的性格是非常困難卻非常實用的一門經商絕學。
我們關注“紅頂商人”胡雪岩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商人的成功絕非僅靠自己的經營術,而是需要從他自身找出許多成功的原因,例如,思維能力、性格、習慣等等。毫無疑問,離開這些,要談經商、成功,是非常滑稽可笑的事。根據本書主題,我們以性格為要點來分析胡雪岩贏得財富人生的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好了,現在讓我們切人本節主題。
性格是成功的第一財富。很多商人總想一夜暴富,想起一堆堆白花花的銀子,就高興得站不能站、坐不能坐;但在實際的商場上卻屢遭挫敗,怨天尤人。其實,任何失敗都是自己造成的,尤其是被某些性格弱點所耽誤。譬如過於封閉自守的性格,就很難做到借勢打開自己的實力之門,因此主動開放的性格絕對是大商人的一種優質性格。在胡雪岩的商業經營活動中,他十分注重借勢經營,與時相逐。在他的商業活動中,十有八九是圍繞取勢用勢而展開的,他也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取勢用勢的機會,從而不斷地拓展自己的地盤,張揚自己的勢力。沒有勢,就沒有利;沒有利,就沒有勢。勢,就是力量,就是走向。積蓄起來的力量為勢,找到走向的道理也是勢,正如古人所說:“理有所至,勢所必然。”
對此,胡雪岩有自己的一套經商理念,即:“勢利,勢利,利與勢是分不開的,有勢就有利。所以現在先不要求利,要取勢。”可以看出,胡雪岩呈現出主動開放的性格,積極地去借勢經營,把自己擺在主動者的位置上,所以大有收獲。
對於胡雪岩來說,積極求勢的主動性格主要有四種,他說:“權場的勢力,商場的勢力,江湖的勢力,我都要。這三勢要到了,還不夠,還有洋場的勢力。”綜合胡雪岩經商生涯看,其突出特點就在他的“借勢取勢”理論。權場勢力、商場勢力、洋人勢力和江湖勢力他都要,他知道勢和利是不分家的。有勢就有利,因為勢之所至,人們才馬首是瞻,這就沒有不獲利的道理。另一方麵,有勢才有利,社會上各種資源散溢著,就像水白白流走一樣,假若不予蓄積,沒有成熟,就也無法形成一種力量,一種走向。蓄勢的過程,就是積聚力量,形成規模,安排秩序,形成走向的過程。積聚力量和安排調度,正是一個大商人積極主動性格的主要體現。
在胡雪岩看來,凡事總要超出別人一截,眼光總比別人放得遠,才能步步得勢——權場的勢、商場的勢、江湖的勢、洋場的勢,進而因勢取利,水到渠成。
胡雪岩經商的一大特點是主動發揮權場的作用,並以此來打開成功的商道。對於胡雪岩來說,“某些人”在社會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把他們組織起來充分利用,就是積累財富的過程。明明是個幾品芝麻官,胡雪岩卻能夠把他利用了,派他購絲、辦貨;明明是個尚無多大權勢的人,胡雪岩能把他鼓動起來,讓他盡己所長,安定地方。權場和江湖有嫌,洋人和官府有隙,胡雪岩卻非要他們前嫌盡棄,溝壑盡平,大家攜手來做生意,求利益。這種作為,一般人想不到,胡雪岩想到了;一般人做不到,胡雪岩做到了,所以人們稱讚他神,稱讚他奇。這種神奇,在胡雪岩身上所表現的,就是與眾不同的性格。
胡岩善於借取商場勢力。胡雪岩借商場勢力的典型一例是他壟斷上海灘的絲生意,體現了胡雪岩在商業謀略卜的與眾不同。
第一批絲運往上海時,適逢小刀會肇事。胡雪岩通過權場渠道了解到,兩江督撫上書朝廷,因洋人幫助小刀會,建議對洋人實行貿易封鎖,教訓洋人。
隻要官府出麵封鎖,上海的絲就可能搶手,所以這時候隻需按兵不動,待時機成熟再行脫手,自然可以賣上好價錢。
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能控製上海絲生意的絕對多數。和龐二的聯手促成了在絲生意上獲得優勢。龐二是南潯絲行世家,控製著上海絲生意的一半。胡雪岩派玩技甚精的藥房合夥人之一劉不才專和龐二聯絡感情。起初,龐二有些猶豫。因為他覺得胡雪岩中途暴發,根底未必雄厚。隨後,胡雪岩在幾件事的處理上都顯示出了能急朋友所急的義氣,而且在利益問題上態度很堅決,顯然不是為了幾個小錢而奔波,在絲生意上聯手,主要是為了團結自己人,一致對外。有生意大家做,有利益大家分,不能自己互相拆台,好處給了洋人。龐二也是很有擔待的人,認準了你是朋友,就完全信任你。所以他委托胡雪岩全權處理他自己囤在上海的絲。胡雪岩贏得了絲業裏百分之七十的生意,又得龐二的傾力相助,做成了商業上的絕對優勢,加上官場消息靈通,第一場絲繭戰勝了。接下來,胡雪岩手上掌握的資金已從幾十萬到了幾百萬,開始為左宗棠采辦軍糧、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