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胡雪岩所希望的商場勢力已經完全形成。這種局而的形成和他在權場的勢力配合甚緊,因為加征蠶捐,禁止洋商自由采購等,都需要官麵上配合。尤其是左宗棠外放兩江總督,胡雪岩更覺如魚得水。江湖勢力方麵,像鬱四等人,本身的勢力都集中在絲蠶生產區,銀錢的調動,收購壟斷的形成,諸事順遂。因為他們不隻行商,而且有龐大的幫會組織做後盾,雖無欺詐行為,但威懾力量隱然存在,不能不服。
在胡雪岩的其他生意方麵,商勢促成了經營這一點也很突出。比如錢莊,從杭州發展到寧波、上海、武漢、北京,在同治光緒年間已經位居江南諸錢業同行之首,與北方的山西幫票號遙相犄角,聲名大振,信譽日上。又借官款為後盾,成為客戶心中不倒的金字招牌。
典當行的發展更為迅速,全國已開設到二十九家。和阜康的錢業、胡慶餘堂的藥業一樣,都成為胡雪岩在商場立足發展的巨大支柱。
胡雪岩敢於借取江湖勢力,這是他經營的第三種重要手段。
胡雪岩借取江湖勢力自有章法。王有齡初到海運局,便遇到了漕糧北運的任務。糧運涉及地方官的聲望,所以督撫黃宗漢催逼甚緊,前一年為此還逼死了藩司椿壽。
按照胡雪岩的主意,這個任務說緊也很緊,說不緊也不緊。辦法是有的,隻需換一換腦筋,不要死盯著漕船催他們運糧,這樣做出力不討好,改換一下辦法,采取“民折官辦”,帶錢直接去上海買糧交差,反正催的是糧,隻要目的達到就可以了。
通過關係,胡雪岩找到了淞江漕幫管事的曹運袁,漕幫勢力大不如前了,但是地方運輸安全諸方麵,還非得漕幫幫忙不可。這是一股閑置的、有待利用的勢力。運用得好,自己生意做得順遂,處處受人抬舉;忽視了這股勢力,一不小心就會受阻。
而且各省漕幫互相通氣,有了漕幫裏的關係,對王有齡海運局完成各項差使也不無裨益。一旦有個風吹草動,王有齡也不至於受捉弄,損害名聲。
所以和尤五打交道,不但處處留心照顧到鬆江漕幫的利益,而且盡己所能放交情給尤五。加上胡雪岩一向做事一板一眼,說話分寸特別留意,給尤五的印象是此人值得信任。
有了這個印象,“民折官辦”購糧一事辦得很順利,尤五把他尊為門外兄長,凡事請教。
後來表明,尤五這股江湖勢力給胡雪岩提供了很大方便。胡雪岩在王有齡在任時做了多批軍火生意。在負責上海采運局時,又為左宗棠源源不斷地輸送新式槍支彈藥。如果沒有尤五提供的各種方便和保護,就根本無法做成。
胡雪岩很注意培植漕幫勢力,和他們共同做生意,給他們提供固定的運送官糧物資的機會,組織船隊等,隻要有利益,就不會忘掉漕幫。胡雪岩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宗旨就是:“花花轎兒人抬人。”我尊崇你,你自然也抬舉我。勢的做成就是這樣。
江湖勢力在晚清漸趨衰落,主要是因為各種社會經濟因素變化引起的。比如洪門和漕幫,當年借重的是連接南北的運輸河道。河道一旦衝淤堵塞,財路一步步衰微,江湖勢力也就一步步減退。又比如鏢局,當年押銀護款,呼嘯南北,哪一個錢莊不需要借重鏢師?後來銀票興起了,劃彙製度也形成了,鏢師就逐漸由有人尊敬到無人借重,勢力就自然江河日下。
不過,即使大不如前,江湖勢力也還一直以各種形式重新組合,發揮著自己的作用。比如國民黨時期上海的青幫,蔣介石還曾投帖門下,借重他們以求在上海灘的立足和發展。
所以,在胡雪岩生活的時代,江湖勢力仍是影響社會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胡雪岩把這支力量組織起來,和自己在官場的勢力、在洋場的勢力結合起來,做出了花團錦簇的市麵來。
胡雪岩借取的最後一個“勢”是“洋場勢力”。
我們都知道,胡雪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和清朝政府被迫對外開放,因為這兩者使得當時的中國成了一個亂哄哄的局麵。而在這之中,胡雪岩善於應對,認得準方向,把握得準秩序。他對洋場勢力的借取,也正是得益於他的這種宏觀把握的能力。
起初,胡雪岩尚未投入做絲生意時,就有了與洋人抗衡的準備。按他的話說做生意就怕心不齊。跟洋鬼子做生意,也要像收繭一樣,就是這個價錢,願意就願意,不願意就拉倒,這麼一來,洋鬼子非服帖不可。而且辦法也有了,就是想辦法把洋莊都抓在手裏,聯絡同行,讓他們跟著自己走。至於想脫貨求現的,有兩個辦法:第一,你要賣給洋鬼子,不如賣給我。第二,你如果不肯賣給我,也不要賣給洋鬼子。要用多少款子,拿貨色來抵押,包他將來能賺得比現在多。凡事就是開頭難,有人領頭,大家就跟著來了,具體的做法因時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