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損的食補(1 / 3)

虛損的食補

所謂虛損,是指當人體正氣虛弱之時,身體各器官組織所受到的不同程度的損傷,諸如器官組織的功能下降、全身疲勞、乏力、倦怠、不思勞作、無精打采等現代所流行的亞健康狀態可常在虛損症中表現出來。

目前證實,下列食物有較好的改善身體虛損狀態的作用:

紅薯

紅薯又稱甘薯、白薯、番薯、地瓜等。

性味歸經:紅薯性平,味甘,入肝、脾經。紅薯含有大量的糖類,以及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其中維生素B1與維生素B2的含量分別為大米的7倍和4倍,胡蘿卜素含量也比穀類含量高。

功效:健脾胃,補虛損,益氣力,補肝腎,解毒消癰。

注意禁忌:①紅薯最大的優點是可以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質,這是一種膠質和黏多糖類物質,對人體消化係統和泌尿係統的黏膜均有保護作用,對防止器官炎症、防止細胞癌變有特殊功效。②紅薯能當主食,亦能做菜,可蒸、煮、烤食,又可曬幹磨粉做成各種食品,也可製成芡粉、粉條、酒、醋等。但不宜多食,多食會滯氣,引起燒心、吐酸水、腹脹等症。

驗方參考:

《隨息居飲食譜》載:“煎食補脾胃,益氣力,禦風寒,益顏色。種類不一,以皮赤、無筋、味純甘者良,亦可生啖……切碎同米煮粥食,味美益人,惟性大補,凡時疫、瘧、痢、腫脹、便秘等症皆忌之”。

用紅薯250克,切丁煮熟,加麵粉100克,製餅食用。可補腎健脾。

紅薯粉加白糖,用開水衝熟或煮熟食用。可治口幹咽痛。

豬肚

豬肚性溫、味甘,入脾、胃經。每100克豬肚中含蛋白質14.8克,脂肪3.7克,磷84mg,鐵0.9mg,維生素B20.2mg,維生素PP3.6mg。功能健脾胃、補虛損。適用於虛勞羸瘦、小兒疳積、泄瀉、消渴、胃虛隱痛等症。

牛肉

性味歸經:牛肉性溫,味甘,入脾、胃、肝經。其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膽甾醇、鈣、磷、鐵等。每100克牛肉中含蛋白質20.1克,脂肪10.2克,鈣7mg,鐵0.9mg,磷170mg,維生素B20.5mg,以及多種氨基酸。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養胃,強筋健骨,補虛損,消水腫。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泄瀉、脫肛、消瘦、乏力、水腫等,以及精血虧虛引起的筋骨痠軟、四肢無力等症。

注意禁忌:牛肉性溫,故患有瘡毒、濕疹、瘙癢症等皮膚病的人忌食。肝炎、腎炎患者亦應慎食之。

驗方參考:

原料:牛肉500克,五香粉、大料、花椒、桂皮、蔥、薑、醬油、白糖各適量。

製作:牛肉切3cm見方塊,用熱油炸成杏黃色。蔥切段、薑切片,花椒、大料、桂皮、五香粉以紗布包好。鍋內放入清水,同時放入所有作料,待水開後放入炸過的牛肉,改用文火燉約4小時,待肉酥爛,湯近收幹即成。

山藥

山藥,屬薯蕷科多年生纏繞藤本,古稱玉廷、修脆、兒草甘、薯蕷、薯豫。曆史上曾因兩犯帝諱,兩易其名。先是唐太宗名豫,故改名為“薯藥”;後因宋代宋英宗名曙,故又改“薯藥”為“山藥”,一直延續至今。

自古以來山藥就是一種有益健康的滋補之品,含有蛋白質、糖、維生素、無機鹽、脂肪、膽堿、澱粉酶、黏液質和薯蕷皂苷等藥物成分,所以被稱為“滋補藥中的無上之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山藥有:補虛贏,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陽。久服耳聰目明,輕身,不饑,延年。主治頭風眩暈,下氣,止腰痛,治虛勞羸瘦,充五髒,除煩熱;還有強筋骨,主泄精健忘,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等功效。

現代科學分析,山藥營養的最大特點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種多糖蛋白質的混合物,對人體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沉積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可減少皮下脂肪,因此有減肥作用,能防止結締組織的萎縮故能預防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等膠原病的發生。鑒於這種多糖蛋白質的混合物對人體有著特殊的保護作用,因而有些學者把它稱之為“長壽因子”。山藥主要供做熟食,用它入饌,色白如玉,晶瑩透明,烹可為肴,煮可為粥,蒸可為糕,還可燒、炒、燉、煨以及拔絲、蜜汁等,均可烹製出各種色美味香、甜酸脆綿的風味佳肴和點心。

山藥屬於補益之品,又有收斂作用,所以,凡有濕熱實邪以及大便幹燥者,不宜食用。另外,煮山藥時,忌用鐵器或青銅器,還忌在烹調中反複加熱或過分蒸煮,否則山藥的營養會遭到很大破壞。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山藥怕冷怕凍,保存溫度應為4~15℃。

淡菜

淡菜,為貶貝科動物的貝肉,俗稱水菜,因曬幹時不加食鹽,故名淡菜。產於浙江近海,其肉質味美,營養豐富,既為營養食品,也供藥用。

肉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煙酸、維生素A、維生素B,以及鈣、磷、鐵。

中醫學認為,本品性溫、味甘、功能補虛除熱,此外,亦能降低血壓,軟化血管,適用於中老年人春季食用此物。

羊奶

羊奶,梁代陶弘景說:“牛羊乳實為補潤,故北人食之多肥健。”現在已知,羊奶較之牛奶營養及醫療價值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因為羊奶蛋白質、脂肪、鈣、維生素C等成分的含量均比牛奶高。蛋白質中不易消化的酪蛋白較牛奶低,脂脈球小而均勻,也利於人體吸收,含鈣量約為人乳的5倍,比牛奶多15%。可見,羊奶比牛奶更適宜作為幼兒、老人及病弱者的營養品。中醫學認為,羊奶味甘性溫、具有潤心肺、治消渴、療虛勞、益精氣、利大腸等功能。

鱅魚

鱅魚又名胖頭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質15.3克,脂肪0.9克,鈣36mg,磷187mg,鐵0.6mg等。

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功能暖胃補虛,適用於眩暈,多痰,尋常疣等。民諺:“鱅魚吃頭,青魚吃尾,鴨子吃大腿。”民間以食鱅魚頭補虛,治耳鳴頭暈。

頭風眩暈:鱅魚頭1個,川芎、白芷各60克,共燉熟,去藥食肉喝湯。

尋常疣:鱅魚1條,薏苡仁30克,同煮食。

神經衰弱,用腦過度:鱅魚頭1個,去鰓洗淨,放於盤中,另加薏苡仁、核桃仁、益智仁、葡萄幹各25克,冰糖10克,隔水燉煮,熟後1次食下,常服有效。

《本草綱目》認為:“多食動風熱,發疥。”有熱病及風熱者不宜食。

大麥

性味歸經:大麥性味甘溫,無毒,入肝、脾經。其成分有蛋白質、糖類、脂肪、麥芽糖酶、澱粉酶、卵磷脂、纖維素、維生素B1等。

功效:益氣健脾,和胃調中;補虛損,壯血脈,益顏色,實五髒。可用於食欲缺乏、脘腹脹滿、食積不化、積滯下痢等症。

注意禁忌:大麥在一定水分和溫度下萌發的芽稱為大麥芽,曬幹後炒熟應用,可消食化滯、舒肝回乳。大麥芽經過加工熬煉成為麥芽糖(飴糖),其營養豐富,為老少皆宜的滋補品。

驗方參考:大麥100克,紅棗5~10枚,加水煮粥,放入紅糖適量食用,可以補脾益胃,益氣養血。適用於身體虛弱、久病之人。

大麥芽50~200克,水煎服,治療米食積滯之脘腹脹滿,婦女斷乳時或乳汁鬱積的乳房脹痛。

炒大麥芽、蒼術各等份,研細末,每次5~10克,每日2次,用白糖水調服。可以健脾燥濕。治療小兒疳積、慢性腸胃病之不思飲食,腹脹下痢。

大麥芽、神曲各15克,水煎服。治療胃弱、消化不良、脘腹脹滿。

大麥芽、穀芽各15克,鴨腎1個,用線紮住兩頭,同煮熟後去線食之。治療小兒羸瘦、消化不良。

鹿胎

鹿胎是珍貴的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之母鹿妊娠期經剖腹引產而得。它是一種稀有而名貴的天然藥材和保健佳品,素有“皇宮貢品”、“長壽良方”、“美容極品”之美稱。

自古以來,曆代帝王幾乎都在獵舍中養鹿、放鹿,而且經常閑暇外出獵鹿,以鹿補身,以鹿養顏。民間曾流傳這樣一段民謠,“皇帝獵鹿喝鹿血,皇後尋鹿吃鹿胎”,可見鹿胎對健康和養顏美容作用源遠流長。特別是到了明、清時代,皇後、皇太後和皇宮貴妃為了年輕美麗,除在獵舍養鹿取胎,還派人四處收集鹿胎,並由宮廷禦醫秘製成鹿胎膏以供長期享用。所以,宮廷女子大多如花似玉,美麗動人。

雖然,鹿胎造就宮廷美女是一種廣為流傳的民間傳說。然而,鹿胎的珍貴稀有和醫療保健以及美容養顏作用,在古今中外的許多經典著作中均有記載和報道。《本草新編》認為:鹿胎“健脾生精、興陽補火”。現代醫學美容專家則認為:鹿胎除了具有良好的防病治病作用外,還具有極佳的美容作用。諸如抑製黃褐斑和老年斑的形成或加重,減少“青春痘”的產生或複發、延緩皺紋的產生或加深、改善皮膚的營養和膚質、提高皮膚的彈性和光澤度。使皮膚健康紅潤、充滿活力等。同時如果采用現代醫學科學技術將鹿胎製成生物劑應用並堅持口服。還有多種護膚養顏、延緩皮膚老化之功效,必將受到現代女性的青睞。

鹿胎作為保健品如此昂貴卻在現代社會中開始流行,除了它的高品位外,實與上述良好的醫療保健效果密切相關,而上述的醫療保健作用,又與鹿胎本身所富含的多種有效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質有關。許多專家和學者的大量科學實驗結果證明:足月妊娠的健康鹿胎,特別是尚未足月流產的鹿胎中含有大量豐富的天然營養素和生物活性物質。其中營養素類主要包括鹿胎蛋白、多肽、氨基酸、核酸、磷酸、脂肪酸、糖脂、維生素、微量元素及其無機鹽等;生物活性物質主要包括鹿胎素、多種生物酶、抗老化因子、天然激素或激素樣物質、抗體、細胞因子、免疫調節肽、紅細胞生成素以及膠原蛋白Ⅰ-V型等。這些鹿胎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質,特別是獨特的鹿胎素是鹿胎發揮其藥物功效和醫療保健作用的重要因素和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