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3 / 3)

這好像沒什麼,這不過是兩條路沒什麼可爭執的了。你能說誰比誰更有生命力呢你一定要拿“形式即容器”的形式來和“形式即內容”的形式做比較,是不公正的,是叫風馬牛拜天地。應該以前者的內容和後者的形式來比較,就清楚了,它們都需要不斷地更新創造,它們也都有偉大的作品流傳千古。

寫到這兒又想起另外一個問題。我總認為“脫離時代精神”的罪名是加不到任何藝術流派頭上的,因為藝術正是在精神迷茫時所開始的尋找,正是麵對著現實的未知開始創造,沒有誰能為它製定一個必須遵守的“時代精神”。它在尋找它在創造它才是藝術,它在哪個時代便是哪個時代的時代精神的一部分。

七、有意味的形式從何而來

有意味的形式,這指的當然不是“形式即容器”的形式,當然是“形式即內容”的形式。這內容不像裝在容器裏的內容那般了然,不是用各種邏輯推導一番便可以明晰的,它是超智力的,但你卻可以感覺到它無比深廣的內涵,你會因此而有相應深廣的感動,可你仍然無能把它分析清楚。感覺到了的東西而未能把它分析清楚,這樣的經驗誰都有過,但這一回不同了,這一回不是“未能分析清楚”,而是人的智力無能把它分析清楚。甚至竟是這樣:你越是分析越是推理你就越是離它遠,你幹脆就不能真正感覺到它了。這兒是智力的盲點,這兒是悟性所轄之地。你要接近它真正感覺到它,就隻好拜在悟性門下。(舉個例子:死了意味著什麼沒人能證明,活人總歸拿不出充分的證據,死人堅決不肯告訴我們,這可怎麼分析又怎麼分析得清楚我說死後靈魂尚存,你怎麼駁倒我你說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我承認我也拿你沒辦法。智力在這兒陷入絕境,便隻好求助於悟性,在靜悟之中感到死亡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意味,並作用於我們的生存。)所以將此種東西名之為“意味”,以區別裝在容器裏的那些明晰的內容。

意味者,可意會不可言傳也。意味就不是靠著文字的直述,而是靠語言的形式。語言形式並不單指詞彙的選擇和句子的構造,通篇的結構更是重要的語言形式。所以要緊的不是故事而是講。所以真正的棋家竟不大看重輸贏,而非常讚歎棋形的美妙,後者比前者給棋家的感動更為深廣。所以歌曲比歌詞重要,更多的大樂曲竟是無需乎詞的,它純粹是一個形式,你卻不能說它沒有內容,它不告訴你任何一件具體的事理,你從中感到的意味卻更加博大深沉悠遠。所以從畫冊上看畢加索的畫與在美術館裏看他的原作,感受會大大地不同,尺寸亦是其形式的重要因素。在照片上看海你說哦真漂亮,真到了海上你才會被震懾得無言以對。所以語言可以成為樂曲,可以成為造型,它借助文字卻不是讓文字相加,恰恰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它以整體的形式給你意味深長的感動,你變了它的形式就變了甚至滅了它的意味。當然當然,語言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沒有沒有局限的玩意兒。

一切形式,都是來自人與外部世界相處的形式。你以什麼樣的形式與世界相處,你便會獲得或創造出什麼樣的藝術形式。你以裝在世界裏的形式與世界相處,它是它我是我,它不過容納著我,你大概就僅相信“形式即容器”,你就一味地講那些聽來的見來的客觀故事,而絲毫不覺察你的主觀與這故事的連接有什麼意味。當你感到人與世界是融為一體的,天人合一,存在乃是主客體的共同參與時,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