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2 / 3)

我差不多覺得上述文字都是廢話,因為事情過於明白了。但是一涉及到寫作,上述問題又似乎不那麼明白了,至少是你明白我明白而某些管我們的人不明白。譬如:憑什麼要由某人給我們規定該寫什麼和不該寫什麼呢如果美單出自他一個人的大腦當然也可以,但已經沒人相信這是可能的事了。如果美是唯一的一碗飯,這碗飯由他鎖在自己的櫃櫥裏,在喜慶的日子他開恩撥一點在我們的碗裏讓我們也嚐嚐,如果是這樣當然就隻好這樣。但可惜不是這樣。很不湊巧美不是這樣的一碗飯。美是每一個精神都有能力發展都有權去創造的,我們幹嗎要由你來告訴我們尤其是我們幹嗎要受你的限製再譬如深入生活,憑什麼說我們在這兒過了半輩子的生活是不深入的生活,而到某個地方呆三個月反倒是深入的廠長知道哪兒有什麼土特產令采購員去聯係進貨,李四光懂得哪兒有石油帶工人們去鑽井,均收極佳效果。但美不是哪方土特產也不是礦物,處處皆有美在正像人人都可做佛,美彌漫於精神的彌漫處。渴望自由的靈魂越是可以在那兒痛享自由,那兒的美便越是彌漫得濃厚,在相反的地方美變得稀薄。進一步說,美的濃厚還是稀薄,決定於人的精神是堅強還是孱弱,不屈還是奴化,純淨還是汙穢,生長創造還是幹涸萎縮,不分處所。你被押送到地獄,你也可以燃起悲壯的烈火,你人雲亦雲僥幸得上天堂,你也可能隻是個調♪戲仙女的豬八戒。與通常說到真理時的邏輯一樣,美也是在探索與創造中,她不歸誰占有因而也不容誰強行指令。“天蓬元帥”因要強占造化之美,結果隻落得個嘴長耳大降為人間的笑料。

美除了不畏強權不以物喜之外,還不能容忍狡猾智力的愚弄。她就是世界她就是孩子——原始藝術之美的原因大約就在於此,他們從天真的夢中醒來,還不曾沾染強權、物欲和心計的汙垢,隻相信自己心靈的感悟,無論是敬仰日月,讚頌生命,畏於無常,祈於歌舞,都是一味的純淨與鮮活。而原始藝術一旦成為時髦,被人把玩與賣弄,真的,總讓人想起流氓。除非她是被真正的鑒賞家顫唞著捧在懷中被真正的創造者莊嚴地繼承下去!原始的藝術在揪心地看著她的兒孫究竟要走一條什麼路。兒孫們呢,他們遙想人類的童年仿佛告別著父母,看身前身後都是荒蕪,便接過祖先的夢想,這夢想就是去開一條通往自由幸福之路——就是這麼簡單又是這麼無盡無休的路。

九、童心是最美的嗎

假如人不至於長大,童心就是最美的一直是最美的。可惜人終歸要長大,從原始的淳樸走來必途經各類文明,僅具童心的稚拙就覺不夠。常見淳樸的鄉間一旦接觸了外界的文明,便焦躁不安民風頓轉;常見敦厚的農民一旦為商人的伎倆所熏染,立刻變得狡獪油滑。童心雖美卻嬌嫩得不可靠。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有一種怕孩子長大失了質樸幹脆就不讓孩子長大的傾向,這是極糟糕的事。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的話:“企圖以減欲來逃避痛苦者,是退一步去找和諧,但欲望若不能消滅幹淨便終不能逃脫痛苦,隻好就一步步退下去直至雖生猶死,結果找到的不是和諧而是毀滅。中國上千年來的步步落後肯定與此有關,譬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譬如閉關自守,譬如倘愛情伴著痛苦便不如不要愛情而專門去製造孩子,倘世上有強奸犯便恨天下人何以不都是太監。世界上的另一種文化則主張進一步去找和諧,進一步而又進一步,於是遙遙地走在我們前頭,而且每進一步便找到一步的和諧,永遠進一步便永在和諧中。”我想這就是東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點之一。還是讓孩子長大吧,讓他們懷著亙古的夢想走進異化的荒原中去吧,在劫難逃。真正的悟性的獲得,得在他們靠了雄心勃勃的翅膀將他們捧上智力的天空翱翔之後重返人間之時。他們曆經劫難不再沾沾自喜於氣壯山河,知困苦之無邊,知歡樂乃為無休止的超越,知目的即是過程,知幸福唯在自我的升華與完善,知物質無非為了精神的實現所設置,知不知者仍是無窮大唯心路可與之匹敵,那時他們就已長大,重歸大地下凡人間了。他們雖已長大卻童心不泯絕無沮喪,看似仍一如既往覆地翻天地追求追求追求,但神情已是泰然自若,步履已是信馬由韁,到底猜透了斯芬克斯的謎語。他們在宇宙的大交響樂中隱形不見,隻顧貪婪地吹響著他們的小號或拉著大提琴,高昂也是美哀傷也是美,在自然之神的指揮下他們揮汗如雨,如醉如癡直至葬身其中。這不再隻是童心之美,這是成熟的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