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3 / 3)

⑨思⑨兔⑨在⑨線⑨閱⑨讀⑨

答自己問(7)

這時再回過頭去看那原始藝術,才不至於蜂擁而去蠻荒之地以為時髦,才不至於賣弄風情般地將遠古的遺物綴滿全身,這時他們已親身體會了祖先的夢想,接過來的與其說是一份遺產毋寧說是一個起點,然後上路登程,漂泊創造去了。

十、關於人道主義。

關於人道主義,我與一位朋友有過幾次簡短的爭論。我說人道主義是極好的,他說人道主義是遠遠不夠的。我一時真以為撞見了鬼。說來說去我才明白,他之所以說其不夠,是因為舊有的人道主義已約定俗成僅具這樣的內涵:救死扶傷、周貧濟困、憐孤恤寡等等。這顯然是遠遠不夠。我們所說的極好的人道主義是這樣的:不僅關懷人的禸體,更尊重和倡導人的精神自由實現。倘僅將要死的人救活,將身體的傷病醫好,卻把鮮活的精神晾幹或冷凍,或加封上鎖牽著它遊街,或對它百般強加幹涉令其不能自由舒展,這實在是最大的不人道。人的根本標誌是精神,所以人道主義應是主要對此而言。於是我的朋友說我:你既是這樣理解就不該沿用舊有的概念,而應賦予它一個新的名稱,以便區分於舊有概念所限定的內涵。我想他這意見是對的。但我怎麼也想不出一個新的名稱。直到有一天我見一本書上說到黑澤明的影片,用了“空觀人道主義”這麼一個概念,###心中靈犀已現。所謂“空觀人道主義”大概是說:目的皆是虛空,人生隻有一個實在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唯有實現精神的步步升華才是意義之所在。這與我以往的想法相合。現在我想,隻有更重視了過程,人才能更重視精神的實現與升華,而不至被名利情的占有欲(即目的)所痛苦所捆束。精神升華純然是無休止的一個過程,不指望在任何一個目的上停下來,因而不會怨天之不予地之不饋,因而不會在怨天尤人中讓恨與淚擁塞住生命以至蠅營狗苟。禸體雖也是過程,但因其不能區分於狗及其他,所以人的過程根本是心路曆程。可光是這樣的“空觀”似仍不夠。目的雖空但必須設置,否則過程將通向何方呢哪兒也不通向的過程又如何能為過程呢沒有一個魂牽夢繞的目標,我們如何能激越不已滿懷豪情地追求尋覓呢無此追求尋覓,精神又靠什麼能獲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