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Logistics)的英語字麵意義從屬於軍事範疇,即所謂的“後勤”。物流管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應用於企業管理,其初期的研究和傳播附屬於市場營銷名下。“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詞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從美國傳入日本後,被直譯成“物的流通”。1979年6月,我國物資工作者代表團赴日本參加第三屆國際物流會議,在考察報告中首次正規引用“物流”這一術語。1989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八屆國際物流會議結束後,“物流”一詞在我國才日益推廣開來,而對物流管理的概念及理論的研究始終不夠深入、係統。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1962年對物流做了一個精要的概括:“所謂物流,即以最高效率和最大成本收益,滿足顧客需要為目的,從商品的生產地點到消費地點,對包括原材料、在製品、最終成品及其相關信息的流動與儲存,進行設計、實施和控製的過程。”
我國在2001年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有機結合。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brT 18354—2001)。
根據國家標準的物流定義,物流一方麵具有自然屬性;另一方麵也具有社會屬性。也就是說,物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二重性。這裏包括商流所有權轉移和物流的實體轉移。根據定義,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這表明,物流是一種滿足社會需求的活動,是一種經濟活動。它同時也表明,不屬於經濟活動的物資實體流動,不屬於物流範疇。物流包括空間、時間和形態性質三個方麵的效用,而這些是通過物流的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現的。
1.1.3物流的分類
1.1.3.1主要的物流分類方法
由於物流對象、物流目的、物流方向及物流範圍的不同,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標準對物流進行分類,目前有幾種主要的物流分類方法:
1) 宏觀物流和微觀物流。宏觀物流是指從社會再生產總體角度認識和研究的物流活動。這種物流活動的參與者是構成社會總體的大生產、大集團,宏觀物流也就是研究社會再生產總體物流,研究產業或集團的物流活動行為,即從宏觀的角度,以長遠性和戰略性為觀點,全麵係統地研究物流,管理物流。微觀物流是指消費者、生產者所從事的實際的、具體的物流活動。在整個物流活動中的一個局部、一個環節的具體的物流活動,在一個小地域空間發生的具體的物流活動,針對某一種具體產品所進行的物流活動都是屬於微觀物流。在物流活動中,企業物流、生產物流、供應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廢棄物流、生活物流等皆屬於微觀物流。微觀物流研究的特點是具體性和局部性,微觀物流的運行狀況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2) 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社會物流是指企業外部的各種物流活動,即國民經濟部門與部門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為實現商品流動的各種經濟活動,包括企業向社會的分銷物流、購進物流、回收物流、廢棄物流等。企業物流是指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為實現物質實體流動的各種活動,是以企業經營為核心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 微觀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 企業係統活動的基本結構是投入——轉換——產出,對於生產類型的企業來講,是原材料、燃料、人力、資本等的投入,經過製造或加工使之轉換為產品或服務;對於服務型企業來講則是設備、人力、管理和運營,轉換為對客戶的服務。物流活動就是伴隨著企業的投入——轉換——產出而發生的,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物流是滲透到各項經營活動之中的活動。
3) 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國際物流是指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物流。它是國內物流的延伸和進一步發展,是跨國界的、流通範圍擴大的物的流通。國際物流是現代物流係統發展很快、規模很大的一個物流領域,國際物流是伴隨和支撐國際間經濟交往、貿易活動和其他國際交流所發生的物流活動。由於近十幾年國際間貿易的急劇擴大,國際分工日益深化以及區域一體化速度的加快,國際物流也成了現代物流研究的熱點問題。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多國製造”的產品越來越多,在某些國家生產某些零部件、配件,再由另一些國家組裝或裝配整機,這種生產環節之間的銜接也需要依靠國際物流。區域物流是指某一行政區域或經濟區域的內部物流。由於區域物流都處於同一法律、規章和製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會因素影響,都處於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裝備水平之中,因而都有其獨特的特點,都有其區域的特點。研究區域物流應根據區域的特點,從本區域的利益出發組織好物流活動,既要考慮到區域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成本的降低,又要保障該區域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4) 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一般物流指物流活動的共同點和一般性。物流活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涉及全社會、各企業,因此,物流係統的建立,物流活動的開展必須有普遍的適用性。一般物流研究的著眼點在於物流的一般規律,建立普遍適用的物流標準化係統,研究物流的共同功能要素,研究物流與其他係統的結合、銜接,研究物流信息係統及管理體製等。特殊物流是指在專門範圍、專門領域、特殊行業,在遵循一般物流規律基礎上,帶有特殊製約因素、特殊應用領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勞動對象、特殊機械裝備特點的物流。特殊物流活動的產生是社會分工深化、物流活動合理化和精細化的產物,在保持通用的、一般的物流活動前提下,能夠有特點並能形成規模,能產生規模經濟效益的物流便會形成本身獨特的物流活動和物流方式。特殊物流的研究對推動現代化物流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特殊物流可進一步細分如下:按勞動對象的特殊性,有水泥物流、石油及油品物流、煤炭物流、腐蝕化學物品物流、危險品物流等;按數量及形體不同有多品種、少批量、多批次產品物流,重大件物流等;按服務方式及服務水平不同有“門到門”的一貫物流和配送等;按裝備及技術不同有集裝箱物流、托盤物流等;對於特殊的領域有軍事物流、廢棄物物流等;按組織方式有加工物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