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公用倉庫。屬於公共服務的配套設施,為社會物流服務的公共倉庫,如鐵路車站的貨場倉庫,港口的碼頭倉庫,公路貨場的貨棧倉庫等。
6.2.3.2根據保管形態分類
根據保管形態,物流係統可以分類為:
1) 普通倉庫。常溫下的一般倉庫,用於存放一般性物資,對於倉庫沒有特殊的要求,隻要求具有一般通用的庫房和堆場,用於存放普通貨物,如一般的金屬材料倉庫、機電產品倉庫等。倉庫設施較為簡單,但儲藏的物資種類繁雜,作業過程和保管方法、要求均不同。
2) 保溫倉庫。用於儲存對濕度、溫度等有特殊要求的倉庫,包括恒溫、恒濕及冷藏庫等,如糧食、水果、肉類等儲存。這類倉庫在建築上要有隔熱、防寒、密封等功能,並配備專門的設備,如空調、製冷機等。
3) 特種倉庫。指用來儲存危險品的倉庫,如石油庫、化學危險品庫等,以及用於專門儲藏糧食的糧倉等。儲藏物單一,保管方法一致,但需要特殊的保管條件。
4) 水上倉庫。漂浮在水麵的儲藏貨物的躉船、囤船、浮駁或其他水上建築,或者在劃定水麵保管木材的特定水域,沉浸在水下保管物資的水域。近年來由於國際運輸油船的超大型化,許多港口因水深限製大型船舶不能直接進港卸油,往往采用在深水區設立大型水麵油庫(超大型油輪)作為倉庫轉駁運油。
6.2.3.3根據建築形態分
根據建築構造不同,物流係統可以分類為平房倉庫、多層倉庫、高層倉庫、地下倉庫等。
根據建築材料不同,物流係統可以分類為鋼筋混凝土倉庫、混凝土預製板建築倉庫、鋼骨架建築倉庫、木製建築倉庫等。
6.2.3.4根據功能分類
根據功能,物流係統可以分類為:
1) 儲存倉庫。主要對貨物進行保管,以解決生產和消費的不均衡,如季節生產的大米儲存到第二年賣。常年生產的化肥,要想在春、秋季節集中供應隻有通過倉儲來解決。
2) 流通倉庫。這種倉庫除具有保管功能之外,還能進行流通加工、裝配、簡單加工、包裝、理貨以及配送功能,具有周轉快、高附加值、時間性強的特點,從而減少在聯結生產和消費的流通過程中商品因停滯而花費的費用。
3) 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作為向市場或直接向消費者配送商品的倉庫。作為配送中心的倉庫往往具有存貨種類眾多、存貨量較少的現象,要進行商品包裝拆除、配貨組合等作業,一般還開展配送業務。
4) 保稅倉庫(保稅貨場)。經海關批準,在海關監管下,專供存放未辦理關稅手續而入境或過境貨物的場所。也就是說,保稅倉庫是獲得海關許可,能長期儲存外國貨物的本國國土上的倉庫;同樣,保稅貨場是獲得海關許可的能裝卸或搬運外國貨物並暫時存放的場所。
6.3商品保管養護
6.3.1商品養護的概念
商品養護是商品在儲運過程中所進行的保養和維護。從廣義來說,商品離開生產領域,在進入消費領域之前,這一段過程的保養與維護都稱為商品養護。
商品隻能在一定的時期內,一定的條件下,保持其質量的穩定性。商品經過一定的時間,則會發生質量變化。入庫貨物的保管是指倉庫針對貨物的特性,結合倉庫的具體條件,采取各種科學手段對貨物進行養護,防止和延緩貨物質量變化的行為。貨物保養防護的目的在於保持庫存貨物的使用價值,最大限度地減少貨物自然耗損,杜絕保管不善而造成的貨物損害,防止造成貨物損失。保管人員有絕對的義務對倉儲物進行妥善保管,這也是倉儲合同賦予倉儲保管人員的責任,由於保管不善所造成的損失,保管人要承擔賠償責任。
商品養護是一項技術性非常複雜的工作,概括起來說,就是對商品“防”與“治”的問題。在商品養護過程中,應貫徹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防的措施得當,儲運商品就不出問題或少出問題。治是商品出現問題後采取救治的辦法,如果商品有問題不治,受害的範圍會不斷地擴大。“防”和“治”是商品養護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麵。
6.3.2商品養護的重要性
商品養護的重要性在於從數量上降低商品的損耗,在質量上保護商品的品質。具體表現在:
1) 商品養護有助於維護企業的經濟效益。做好商品養護工作, 對於企業是至關重要的。企業隻有重視和加強儲運人員的培訓教育,提高他們的商品養護技術水平,同時加強儲運方麵的管理工作,才能夠消滅和延緩多種商品的不利變化,維護商品質量,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
2) 商品養護有助於維護社會財富。據統計,1980年以來, 我國每年的倉儲商品損耗在3.4~3.8億元之間,商品運輸過程中商品的損失也是驚人的。這說明搞好商品養護、降低商品損耗是有很大潛力的。做好商品養護工作,也是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增加社會財富的重要手段。
3) 有助於提高我國商品的國際地位。在對外貿易中我國許多商品的質量比不上經濟發達國家,造成這種情況的眾多原因中,確有因商品養護不善而降低我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的情況。我國加入WTO以後,對外貿易發展的速度加快,我國許多商品已經打進國際市場。為了提高國產商品的競爭能力,我國的倉儲工作者,尤其是商品養護人員,要認真學習商品養護知識和理論,掌握各種科學的養護技術和方法,為實現商品養護科學化,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