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定時定路線配送。指在規定的運行路線上,製定到達時間表,按運行時間表進行配送,用戶則可以按規定的路線及規定的時間接貨以及提出配送要求。采用這種方式由利用計劃安排車輛及駕駛人員,在配送用戶較多的地區,也可以免去過分複雜的配送要求所造成的配送組織工作及車輛安排的困難。對於用戶來講,既可以在一定路線、一定時間進行選擇,又可以有計劃安排接貨力量。但這種方式的應用領域也是有限的。
5) 即時配送。指完全按用戶提出的配送要求,隨即進行配送的方式,這是一種具有很高靈活性的應急配送形式。這種方式是以某天的任務為目標,在充分掌握了該天配送物品的送達地點、需要量及種類的前提下,及時安排最優的配送路線並安排相應的配送車輛,實行配送。這種配送可以避免上述兩種方式不足,做到每天配送都能實現最優的安排,因而是水平較高的配送方式,它考驗的是配送企業的快速反應的能力。
為了使即時配送方式能有計劃指導,可以在期初按預測的結果製定計劃,以便統籌安排一個時期的任務,並準備相應的力量,實際的配送實施計劃則可在配送前一兩天,根據任務書實施。
8.1.3.4按配送商品的種類和數量不同分類
按配送商品的種類和數量不同,配送可分為:
1) 單(少)品種大批量配送。一般來說,對於工業企業需要量較大的商品,由於單獨一個品種或幾個品種就可以達到較大輸送量,可以實行整車運輸,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由專業性很強的配送中心實行配送,往往不需要再與其他商品進行搭配。這種情況下,由於配送中心的內部設置、組織、計劃等工作也較為簡單,因此,配送成本較低。
2) 多品種、少批量配送。現代企業生產中,除了需要少數幾種主要物資外,大部分屬於次要的物資,品種數較多,但由於每一品種的需要量不大,如果采取直接運送或大批量的配送方式,由於一次進貨批量大,必然造成用戶庫存增大等問題,所以這些情況,適合采用多品種、少批量的配送方式。這種多品種、少批量的配送是根據用戶的要求,將所需的各種物品配備齊全,湊整裝車後由配送據點送達客戶。根據物資數量的不同,可以一戶一車,也可以多戶一車。這種配送方式水平要求高,配送中心設備要求複雜,配送計劃難度大,因此,需要有高水平的組織工作保證和配合。而且在實際中,多品種、少批量配送往往伴隨多用戶、多批次的特點,配送頻度往往較高。
配送的特殊作用主要反映在多品種、少批量的配送中。因此,這種備送方式在所有配送方式中是一種高水平、高技術的方式。這種方式也與現代社會中的“消費多樣化”、“需求多樣化”等新觀念剛好相符。因此,是許多發達國家推崇的方式。
3) 配套成套配送。這種配送方式是根據企業的生產需要,尤其是裝配型企業的生產需要,把生產每一台商品所需要的全部零部件配齊,按照生產節奏定時送達生產企業,生產企業隨即可將此成套零部件送入生產線以裝配產品。這種配送方式中,配送企業承擔了生產企業大部分的供應工作,使生產企業可以專注於生產,與多品種、少批量的配送效果相同。
8.1.3.5按配送專業化程度不同分類
按配送專業化程度不同,配送可分為:
1) 綜合配送。綜合配送是指配送商品種類較多,不同專業領域的產品在一個配送網點中組織對客戶的配送。這一類配送由於綜合性較強,故稱之為綜合配送。綜合配送可減少客戶為組織所需全部物資進貨的負擔,隻需要和少數配送企業聯係,便可解決多種需求。因此,它是對客戶服務意識較強的配送形式。綜合配送的局限性在於,由於產品性能差別很大,在組織時技術難度較大。因此,一般隻是在性狀相同或相近的不同類產品方麵,實行綜合配送,差別過大的產品難以綜合化。
2) 專業配送。專業配送是按產品性狀不同適當劃分專業領域的配送方式。專業配送並非越細越好,實際上在同一性狀而類別不同的產品,也是有一定綜合性的。專業配送的特點是:可按專業的共同要求優化配送設施,優選配送機械及配送車輛,製定適用性強的工藝流程,從而大大提高配送各個環節工作的效率。配送作業效率高是專業配送重要的優勢。
8.1.3.6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在追求配送合理化過程中,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探索優化出的一種配送形式,也是現代社會中采用較廣泛的一種配送形式。按照日本工業標準(JIS) 的解釋:共同配送是為提高物流效率對許多企業一起進行配送的配送方式。其實質是相同或不同類型的企業聯合,其目的在於相互調劑使用各自的倉儲運輸設施,最大限度地提高配送設施的使用效率。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麵:
1) 自設配送中心,其規模難以確定。各行各業為保證生產供應或銷售效率和效益,各自都想設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以確保物流係統高效運作,但由於市場變幻莫測,難以準確把握生產、供應或銷售的物流量,如果規模建大了,則配送業務不足;如果規模建小了,則配送業務無法獨立完成,達不到應有的目標。既然自己設立配送中心規模難以確定,還不如利用社會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或與其他企業共建配送中心開展共同配送更為有效。
2) 自設配送中心,都會麵臨配送設施嚴重浪費的問題。在市場經濟時代,每個企業都要開辟自己的市場和供銷渠道,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分別建立自己的供銷網絡體係和自己的物流設施,這樣一來,便容易出現在用戶較多的地區設施不足,在用戶稀少的地區設施過剩,造成物流設施的浪費,或不同配送企業重複建設配送設施的狀況。何況配送中心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對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其經營成本也是難以消化的,並且還存在著投資風險。因此,從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考慮,共同配送自然成為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