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自我要害(3 / 3)

其實,有些玩笑話的確是脫口而出,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玩笑式的“否定”說多了,也會叫人聽了很不是滋味。尤其是“雙重否定”、“三重否定”,真是抹殺對方的基本自尊,引起他人不悅。

惡言相向的“口角與怒罵”是任何人都會的遊戲,但卻也是一種雙方都無法獲勝的競賽。

一位新婚不久的太太嬌滴滴地向先生問道:“老公啊,你是不是和我的感覺一樣,覺得我們真是‘相見恨晚’呢?”

“是啊,我的確感到我們真是‘相見恨晚’,恨當初我們初次相見時,為什麼是在那麼黑暗的夜裏,所以沒有把你看清楚!”老公說。

其實,這對夫妻對彼此的感情“雖不滿意,但還能接受”,至少太太還會嬌滴滴,先生也有點幽默感,不像我的王姓朋友,結婚不到一年就離婚了。為什麼?還不是逞口舌之快,所以生活中就充滿“惡言相向”的戰爭。

王先生做小生意,賺錢不多,卻喜歡買貴重的衣物、家具,王太太就常說:“你以為你是王永慶啊,也不看看自己一個月賺多少,有什麼資格買這麼貴的東西?”

“是啊,我是不會賺錢,但還是養得起你這個吃閑飯的!”王先生也不甘示弱。

夫妻偶爾出門逛街,王太太看上一件新款的套裝時,先生當著女店員的麵說:“這種衣服要身材高挑的人穿才好看,你又矮又胖,穿起來像穿布袋一樣!”嗬,王太太一聽,氣得轉身就自己坐車回家。

最叫王太太憤怒的一次是在百貨公司要買化妝品時,自己的老公竟在其他顧客麵前對她說:“你長這樣子,用再好的化妝品也沒用!”王太太忍著心中的“恥辱”與“悲憤”,回到家終於爆發了!

“我命賤,我命苦,婚前一大堆男人追我,我瞎了眼才會嫁給你,哇……”王太太氣得哭起來。

“我才倒黴呢,娶個不會下蛋的老母雞,每天沒工作在家閑著,隻會吃閑飯!”

“不會生?搞不好是你自己有問題也不一定!”王太太越說越氣,“對啦,我是不生啦,不然萬一生個小孩長得像你這副‘豬樣子’的德性,我不嘔死才怪?”

突然之間,王先生威武有力的巴掌像一陣旋風一樣摑了過去,把太太一巴掌打倒在沙發上,並盛怒地說:“婚前看你伶牙俐齒,沒想到婚後你說話竟然是這麼尖酸刻薄,我看你是不想活了!”陸戰隊出身的王先生又順腳踢她兩下,未料王太太也抓住他的小腿,狠狠地咬他一口。

不久,兩人協議離婚。王太太感歎說:“原來以為他結實的臂膀,厚厚的胸膛,是我終身的依靠,沒想到兩人氣起來口不擇言,他就拳打腳踢,一手抓,一手揍,打起來好痛哦!嫁人最好不要嫁給太壯的男人!”

王先生也回憶道:“唉,娶妻娶德,婚前要擦亮眼,聰明些,不要娶個說話尖酸刻薄,時時帶刺來戳你的女人,否則你就倒一輩子楣!”

孫子曰:“贈人以言,重如珠玉;傷人以言,甚於劍戟。”西方亦有諺語:“舌者,殺人之利器也。”

貼心提示

禍從口出,說的一點不假,就這些無心的話語往往會帶來一係列意想不到的麻煩。那該怎麼辦呢?多積點口德吧!

讓別人有說話的機會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話多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且往往可能是剛好相反。所以,在人際溝通中,若能適時“製造別人講話的機會”,則必定更受歡迎。

懷著一顆興奮的心,小張與同事們一起組團到外地做業務考察。一路上,不管是搭飛機或小巴士,總是聽到其公司的王副經理不斷地大談闊論,吱吱喳喳地講個不停。許多團員私底下都相視而笑,無奈地搖頭說:“這次碰上王副經理,完了,真夠慘!”到了北京,拜會有關單位時,輪到王副經理做簡報,隻見他站在大眾麵前卻臉紅脖子粗,結結巴巴,講不出像樣的業務簡報。

小張也曾與一公關公司女性總經理洽談業務。這女總經理長得蠻漂亮,業務亦是做得響當當的,經常是海峽兩岸跑,可是當她話匣子一打開,就滔滔不絕,如黃河決堤,一發不可收拾。小張雖亦是業務口才高手,但想插幾句話,卻始終苦無機會。這位女總經理興致高昂地敘述她兩岸的公關事業是如何蓬勃,小張則兩手在餐桌上玩弄著吸管,心中覺得十分無趣。30分鍾後,小張終於鼓起勇氣對這女總經理說:“對不起,待會兒我還有事,我先走了!”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強調少說話的名言,如“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言多必失”、“喪家亡身,言語占八分”、“危莫危於多言”等等,但是許多人仍然有“話多”的毛病;出國旅行、婚喪喜慶、辦公室內……都有“話多之士”,喧囂嘈雜,令人厭惡。

語言學家拉克夫曾指出簡單的三原則,使人們的說話更“文雅”——

“不要咄咄逼人”、

“讓別人也有說話機會”、

“讓人覺得友善。”

話多的人,常求發言而後快,不考慮聽者的感受,也不讓他人有講話的機會,所以容易“招怨”。其實,話講得最多者,多半是講自己的私事,或東家長西家短,易滋生事端;甚至不少人因話講得太多,長了“聲帶結”,還到處求醫呢!

貼心提示

在古人“思然後言,人不厭其言”的名訓之外,若能適時“給別人製造講話的機會”,則一定更受歡迎。

莫將好心視為泥

人與人交往或溝通時,常不自覺地存著“交換理論”與“互惠規範”的溝通心理。但因對方的“回饋”態度如何難以預期,所以往往造成所謂的“熱臉貼在冷屁股”的窘況。

“交換理論”強調,人們常根據其經驗或期望訂一個標準,假如個人付出後的“回饋”合乎或超過他原先的“預期”,則他會覺得有價值而繼續付出;相反的,若回饋不能達到預期目標,甚至成為傷害他的處罰,則預期與回饋之間的“落差”太大,就會覺得付出很不值得,有些人甚至會表現出“暴怒”或“攻擊”的行為。

基本上,人與人交往或溝通時,心裏常不知不覺地存著“互惠規範”,期盼獲得“公平”且“禮尚往來”的回應,否則就可能發生言語上的衝突。

我曾在公車上看到一幕:一位老先生辛苦地擠到車子座位最後麵,幫老太太找到了一個空位,並興奮地叫老太太過來坐,沒想到老太太冷冷地回他一句:“那排椅子硬梆梆,又那麼顛,叫我怎麼坐?”於是老先生不再跟她講話,氣氛就此僵住了。

這就是所謂的“熱臉貼在冷屁股”吧!

談到“交換”與“互惠”的溝通心理,就讓王先生想起過去悲慘的送花經驗。第一次,送花給一個女孩,她說:“我們家又沒花瓶,我也不會插!”第二次送一束含苞玫瑰給另一女孩,她皺眉說:“這些花怎麼都這麼小?”又有一天晚上,他捧一束花到醫院探望一個漂亮的女孩(他把她當成女朋友),可是她一看到花就說:“我們生物老師說,植物在晚上會吐一氧化碳,對病人不好!”王先生聽了很是生氣,什麼“植物在晚上會吐一氧化碳,對病人不好”,人家看病不都是送花?於是十分鍾後他攜花告辭,在醫院門口,很生氣地將這束花與傷心,一起丟入垃圾桶。

貼心提示

熱臉和冷屁股,多麼有意思的東西,可要是貼在一起的話,就不那麼有意思了。

恥笑譏諷來不得

您知道嗎?一家三口滅門血案,竟是因為凶手受不了被他人恥笑、譏諷而大開殺機。古人說:“喪家亡身,言語占八分”,似有其道理。

台北縣土城蕭崇烈一家三口滅門血案,在警方鍥而不舍的查緝後,已宣告偵破。凶嫌鄧笑文被捕後,坦承因受生意人蕭崇烈“譏諷”而萌生殺機,並在行凶後擔心事情敗露,而再殺其妻女滅口。

據警方表示,凶嫌鄧笑文心智健全,但因受到對方不斷的譏諷和嘲笑而殺人,這成為曆年來滅門血案的特殊案例,頗值得社會大眾警惕。

古人早有明訓:“言語傷人,勝於刀槍。”許多人常以“嘲弄”他人為樂子,有部分綜藝節目的主持人,戲稱未能在比賽中過關的來賓“笨”,或嘲笑比賽者的長相“醜”。有些雖然是屬玩笑性質,但總讓人覺得不妥,畢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言辭批評,會使聽者產生不悅;嚴重的,正如滅門血案的被害人一般,遭到殺身之禍,後悔莫及。真是叫人不得不謹慎。

其實,因言辭起衝突而萌生殺機的情況,在國外亦有所聞。法國巴黎有一名“美食專欄作家”,經常在文章中特別讚譽某家餐廳,或嚴辭批評某些餐廳的菜肴。有一次,此專欄作家在專欄中對一餐廳的菜色做“像豬食”的評語,以致激怒了餐廳老板。該老板事後特別再請此美食專欄作家去試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美食專家吃完後臉色大變,暈倒在地,送到醫院時氣絕死去。餐廳老板被警方逮捕收押後,坦承“設毒宴”下毒,他說:“批評我們的美食像豬食的人都該死!”

這真是叫人瞠目結舌,“專欄作家”們下筆時可得小心點,就像你說話一樣,若言詞過於尖酸刻薄,批評太過分,可能也會“惹禍上身”。

事實上,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一樣,隻要被一些不中聽的話激怒,都可能會因情緒失控,而口出狂言,大打出手,最後鼻青臉腫。這是我們大家都應該注意的一點。總之,惡意的嘲諷與惡言相向的“口角與怒罵”是任何人都會的遊戲,但卻也是一種雙方都無法獲勝的遊戲。

貼心提示

因說話而遭到殺身之禍、或打得鼻青臉腫、咬掉下巴的實例,似乎叫人覺得不可思議,或有些好笑,不過,也讓人再次想起“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的萬世警訓。

追問止於私事

有些人喜歡多管閑事,對於與自己無關的事,仍愛追問到底;有時可能是基於善意的關懷,有時卻也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其實,適度的關心,會令人覺得舒心,但若整天喋喋不休、蜚短流長,則令人厭煩。

人到了一定年齡而不結婚,似乎變成“眾矢之的”,經常有人“關心”,甚至“嚴重關切”。遇到認識的人時,總會被問道:“怎麼還不結婚?”“什麼時候請喝喜酒啊?”被問多了、問煩了,曹先生的答案一律是——“1997吧!我大概就會結婚。”

沒結婚,實在是個人的問題,但是很多人卻表現出“極度關心”的態度;其實他們自己的婚姻也未必就好到哪裏去。然而有的人還偷偷打聽,“他長得也不錯,怎麼還不結婚?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毛病?”害得曹先生父母真的問他,你是不是“生理”有啥毛病?

最近問他“怎麼還不結婚的人”越來越多,他煩了,隻好回答他們:“因為我的屁股上長了一個胎記!”

“你的屁股上長了一個胎記?那跟你不結婚有什麼關係?”

他說:“是啊,那我不結婚跟你有什麼關係?”

唉,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愛管閑事,管人家愛不愛結婚?

係裏的學生對主任還沒結婚,也頗為關心,雖然他們不敢直接問他“怎麼還不結婚”,但是也以其他方式來表達“關懷之意”。有一天,係裏布告欄上出現一份大海報,上麵寫著“誠征師母一名”鬥大字體,另外還有“師母”的待遇與條件:

“一、月收入數十萬,二、工作輕鬆,三、免經驗,四、男女不拘!”

嗬,“免經驗”當然好啦,但竟強調“男女不拘”,難怪沒有人來“應征”。

學生的調皮“創意”,令人覺得十分可愛、好玩又有趣,本來“口語傳播係”的學生就應該活潑、敢表達;但是假如有人經常嘮叨地問:“怎麼還不結婚”,就叫人生厭。古人雲:“多言取厭、虛言取薄、輕言取侮”,尤其是有關別人“結不結婚”的私事時,過分的關心、多言,總不是令人愉悅的事。所以西方人說:“與人交談,猶如彈琴弦一般,當別人感到乏味時,便要把弦按住,使它停止振動、發聲。”

貼心提示

人們似乎常常“有嘴說別人,沒嘴說自己”,以致陷入口舌場中、是非海裏。有人說:“越少思想的人,說話越多”,好像有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