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你是這方麵的專家,這次請你來看一下我搞的關於公司攻關項目的一個方案。”該領導殷勤的對他說。
“行啊!”他爽快的答應了。盡管他對自己的方案非常自信,但看一下對方的也不妨。
結果讓他大吃一驚,他感覺自己的方案被克隆了。手裏拿的所謂領導弄出來的方案竟跟自己的一模一樣,連細節都不差分毫。
“無恥!”他暗罵,感到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成果被人搶走,心中非常的生氣。
“哎呀,這個方案雖然可行,但是有許多缺點和危險,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實施。”他口是心非地說。
於是,一個原本可以為公司節約大筆資金的方案就這樣流產了。
重任之下必有勇夫
前東芝公司總經理士光敏夫說過這樣一句話:“對部下的最大尊重,就是發現和發揮他們的才能,然而委以重任,委以重任最能造就人。誰能舉100斤,就給他120斤,這樣才能激發他的創造力。”
委以重任不一定要你給下屬多大的官,主要是讓下屬認識到你對他的重視,你對他存在的價值的認可,從而激發他的積極性。
某公司有一位技師,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管數十架打字機和一些晝夜不停運轉的機器。這種枯燥的活使他覺得很無聊,他跑到經理那抱怨自己幹的活太多,一個人忙不過來,公司應加派一個夥計來幫他的忙。
公司經理略加思索,讓他先回去,第二天一定滿足他的要求。次日當這位技師回到自己辦公室時,發現門上多了塊牌子,上麵大寫著他的名字和頭銜——“服務部主任×××”。這一下,技師非常滿意,經理不費“一兵一卒”便將他“解決”了。
壓力還是要點的置之死地而後生
人性中都存在一些惰性,當缺少壓力時,這種惰性就很容易釋放出來,使自己懶散、放縱。在一般環境中,因受這種惰性的影響,要挖掘人的潛力是非常難的。相反,當把一個人放於惡劣的環境中,或利用某種誘因,就可以讓潛力衝破惰性的阻撓,發揮出來。給人以非凡的能力。
台灣台塑集團老板王永慶就深諳這個道理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條件激發員工潛能。
在招收新的員工時,王永慶不管他的學曆、身份如何,都先將他們“下放”到基層現場學習培訓6個月。在這期間,對學員進行每周一次的嚴格考核,並把考核結果記錄在案。同時,每個都必須撰寫心得報告,在訓練結束的典禮上,王永慶會親自進行抽查,並且當場給予評定。因此,這期間學員共同的感受是:壓力非常大。
但是,正是這個充滿壓力的環境,磨練了新職員的意誌和,使他們十分清楚自己的奮鬥目標,幹起事來馬上就能上手。
在實行“壓”的同時,王永慶還實行“拉”——給予職工非常慷慨的獎勵。這一“拉”一“壓”,使員工們有著“苦盡甘來”的期望,大大的激發了他們的潛能。
不要吝嗇滴水之恩
中國人是非常重義的,“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觀念被許多人認可。如果你手下的員工得到了你真誠的尊重,關心、幫助和理解,那他成為你的死士的可能性是完全有的。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掘人力莫過於思”。
春秋時,有一個人叫豫讓,是晉國人。奉過幾個貴人,都不得意。後來,到了智伯處,很受他的信任。
在一次變亂中,趙襄子殺了智伯,豫讓僥幸逃脫,發誓要為主人報仇。他隱名埋姓,化作囚犯,到趙襄子的府中修茅廁,伺機刺殺。可惜在行動時被捉住,但又再次逃脫。
然而他心中念念不忘報仇之事,為了讓別人無法看出自己,他扮成乞丐,刮掉了眉毛,用漆改變了膚色,讓身上長滿的膿瘡。他問妻子還能認出他不,他妻回答雖然樣子看不出來,但聲音卻沒變。於是他又喝藥水把聲音變得沙啞一些。一切準備停當,他埋伏在趙襄子必須經過的橋下,準備行刺。誰料趙襄子的馬在過橋時失驚,衛士圍馬時又發現了他。
豫讓被押到趙襄子車前,趙襄子問他:“你過去侍奉的那幾個人也被人給殺了,你不去給他們報仇,為何偏偏千方百計的為智伯報仇?”
“先前的那些人隻把我當下人看待,我就像下人一樣報答他們。智伯不一樣,他把我與俠士看待,我就要像俠士一樣報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