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在北京,我從朋友那裏讀到了張宏傑的曆史人物另類傳記手稿。作者或許沒有西方學者那麼明確的既是學術的也是思想的寫作意向,但他那種以正常的聲音來敘述曆史事件,描畫曆史人物的寫作狀態和方法,令我興奮不已。例如他筆下的海瑞是很好的一個清官,但與此同時,還是個偏執症患者。需要說明的是,書中凡屬重要人物的表現大都以史料為依據,絕非“戲說”。最近,他的曆史隨筆集《大明王朝的七張麵孔》出版,這“七張麵孔”是皇帝朱元璋、篡位者朱棣、太監魏忠賢、清官海瑞、叛臣吳三桂、忠臣鄭成功和造反者張獻忠。七個人,七個側麵。這不同的角度為我們提供了一幅明王朝封建專製製度的完整圖像。我想,這樣的組合就很有意味,足夠愛曆史、愛思考的人去看,去想了。
2005年7月於北京守愚齋
讀懂古人的無奈、智慧與權謀
——丁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張宏傑居葫蘆島,我住北京,兩地不過四小時的車程。然而,我們首次見麵,居然是在大洋對岸的異國。
那是去年的初冬,我到美國東海岸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提前兩天來到大學城普林斯頓,準備和一對旅居美國的中國學者伉儷同行。在他們家的客廳裏,我見到一個剃光頭戴眼鏡的年輕人,主人介紹,是參加同一會議的張宏傑,遼寧人,學者,作家。女主人特別補充,曆史隨筆寫得很棒。
我在國內知識界的朋友不算少,然而從來沒聽說過這個名字。當然,如今被稱為作家、學者的人太多了,不知張宏傑水準如何。
我們都是第一次訪美,對這片大陸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鮮。承蒙主人好意,驅車帶我們一起遊覽普林斯頓大學。這所在全美名列前茅的著名學府,已有二百五十年曆史,比美國的曆史還要悠久。我們一起參觀了爬滿長青藤的開放式校園,瀏覽了羅列各洲藝術珍品的校美術館,拜訪了愛因斯坦工作過的那座看起來十分普通的高級研究所。印象最深的,研究所前麵竟有一片很大的原始森林。我們在愛因斯坦經常散步的這片橫七豎八躺著自然死亡的巨樹的森林裏徜徉。那天正逢美國大選揭曉,布什勝了克裏,這自然成了我們議論的話題。張宏傑話語不多,隻言片語卻頗有主見。後來,在學者伉儷家的餐廳,我們又屢屢討論包括“文革”在內的中國曆史,這個小夥子對曆史的思考又一次給我留下印象。他對“文革”中的積極參加者,在反思批判之餘,能抱有同情之理解,這在他的同齡人中是很少見到的。會議結束後,我又和他結伴遊紐約,遊尼亞加拉大瀑布。一路走,一路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