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20歲跟對人 第一章跟對人就是成功(1 / 3)

上篇:20歲跟對人 第一章跟對人就是成功

——20多歲,跟最有經驗的人學經驗

眾所周知,20多歲的青年人剛從單純的校園步入社會這個複雜的大舞台的時候是沒有任何生存經驗的——第一次工作,沒有工作經驗;第一次創業,沒有創業經驗;第一次與領導打交道,自然也沒有相關的經驗……所以說,在這個至關重要的階段,如果能跟對人,自然能使你快速地學到很多有可能改變你的人生的方式方法,進而使你的人生走向輝煌。但如果在此階段你跟錯了人,或許你才華橫溢,能力超凡,可因為你沒有跟對人,做對事,那麼你的人生就很有可能在碌碌無為中度過。

1.成功的秘訣在於跟對人

大千世界,有才華之人可以說是比比皆是。這些人不僅才華出眾,能力超凡,而且有些還具備極高的交際能力。有些人在社會中,在自己的交際圈子中往往能夠將別人的目光吸引到自己的身上。經過數年的學習和努力之後,有些人或許在某一行業或者是某一產業中成為了領軍人物,有些人在金融界鼎鼎有名……不過,也有一些人雖能力不凡,才華四溢,但最終並未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建樹。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能力不凡,才華出眾,結局卻截然相反呢?相信對這個問題大家都非常疑惑不解。其實,問題的根源就在於他們將一個很重要的客觀因素給忽略掉了,那就是鑽石和金子本身是不會發光的,它們之所以能夠發光,是因為有充足的光源。一個有才華的人,即便再有能力,可沒有人給他提供一個發展的舞台,挖掘他的潛能,那麼他也隻能在人群中被淹沒。

如果仔細觀察,大家就會發現,在當今社會上(即便在古時候也是這樣)有很多在平時看起來無論是才華還是能力都平平的人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實這折射出了一個真理,那就是在20多歲的時候要跟對人。

俗語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說,大家隻要稍稍留意一下就可發現,此道理是可以被驗證的——無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在電影、電視劇中,那些邪惡的人及其跟隨者,一時間雖滿足了口腹之欲,穿金戴銀,耀武揚威,但其中大多數人的最終下場是悲慘的,而且往往是毀在自己人的手中;而那些歸屬於正派勢力的人,一時之間雖吃盡了苦頭,受盡了磨難,但最終都能苦盡甘來,成就卓著。

由此來看,在職場中跟對人是至關重要的,大家要格外慎重。因為如果在職場中跟對了人,就極有可能快速地踏上成功之路,不僅如此,在職場中跟對了人,哪怕是工作很累、很辛苦,你的心裏也會是快樂的;哪怕在表麵來看你並未得到什麼好處,可實際上在工作中你因受他的影響,在各方麵都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你若是跟著一位能夠幹大事的人做事,從他的身上,你至少可以學習到他的技能、學問、做人做事的原則,以及管理知識等。

在職場中,人們遇到的領導肯定是不同的。如果你跟著一位品德高尚、做事做人都很講原則的人做事,那麼你的內心就會很自然地生發出一種安全感。而且,在這樣的領導手下工作,你可以盡情地發揮你的能量,不用擔心他會妒忌你,甚至給你穿“小鞋”。可以說,在這樣的領導手下工作,你最大的收獲就是希望,他能給你升遷的希望。

可怎樣才算跟對了人呢?比如說,具有“打工皇帝”之稱的唐駿之所以能夠取得如今的巨大成功,就是因為他總是能跟對人。那麼,我們一般的打工者怎樣才算跟對人呢?可以這樣說,在一個老板的創業初期,他的公司規模可能不是很大,而且業務也不是很發達,有的甚至連發放工資都得一拖再拖,可是這個老板卻品德很好,而且很有幹勁,其公司在他的帶領下很有可能在後來發達起來。如果當初你也是這樣認為,那麼你就可以跟著這個老板一起打拚。在這個打拚的過程中,你要為其付出你所有的才華和能力,與其患難與共,風雨同舟。如此一來,在這個公司發達起來之後,你就可順理成章地成為開山元老,從而坐上功臣的位置。比如,在阿裏巴巴CEO馬雲最初創業的時候,那些跟隨他一起並肩“作戰”、一起品嚐創業中種種磨難滋味並堅持下來的員工們,雖然在當時都是打工者,當時因為每月隻有500元的生活費,連工資都沒有,但在馬雲的事業取得成功之後,他們也都變成了百萬、千萬富翁。顯然,這就是因為他們跟對了人。

“僅憑一己之力就能快速獲得名利的人,少之又少。真正成功的騎士之所以能夠成為常勝將軍,主要是因為他騎的是最好的馬。”這是賴茲(管理大師)所說過的話。其實,一個好的老板或者是好的領導就相當於是你的“好馬”。因而,初涉職場時最幸運的事莫過於遇到一個好的老板或者是好的領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跟錯了老板或者是領導,你有可能將自己的一輩子賠進去。

因此,在你初涉職場時就一定要跟對人。可以說,你跟對的這個人就是你職業中的一盞明燈,他可以照亮你的職業生涯,使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仔細觀察,不論是當今還是古代,成大事者不唯有過人之才,跟對了人才能成功。相反,如果你在職場中碰到了一個不好的老板,對於你而言他就是一個攔路虎,他會使你的職場之路鋪滿了荊棘。

因此,你一旦遇到了一位好老板,就一定要跟著他踏踏實實地做事,不論他身處何種境地,都不要離開他。因為一旦他發跡起來,你的人生也會跟著輝煌起來。

總之,在職場中跟對人就等於你踏上了一條通往成功的路。眾所周知,和有能力、能做大事的人在一起,你也不會平庸。

2.20多歲是最需要經驗的時候

20多歲時,我們最需要借鑒別人的經驗成長。可以說,我們借鑒了怎樣的經驗,就決定了我們在將來會擁有怎樣的人生。之所以要借鑒別人的經驗,是因為剛踏入社會的我們麵對現代多元的社會感到迷茫。在這種迷茫之下,我們自然無法找到自己的方向。如果在這期間我們選錯了方向,那麼我們就注定要走向成功的對立麵——失敗。

如此看來,20多歲是我們人生中最舉步維艱的一段曆程。因為我們沒有任何經驗,所以在這段旅程中我們麵臨著很多的十字路口,麵臨著很多的誘惑和失敗。所以,20多歲的我們要做個有心之人。

如果說20多歲的我們不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那麼極有可能苦苦地努力一輩子,也無法將遠處的美景盡收眼底。但是,假若你借鑒了別人的成功經驗,那麼你就極有可能把和你相隔千萬裏的美景收入自己的眼底。因而,牛頓才說出了這樣的話——由於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才比別人看得更高、更遠。在這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是指成功的經驗。

有很多人往往在自己的事業上僅用一兩年的時間,就可做到別人花十幾年都無法做到的事情。難道他們擁有什麼成功的秘訣?其實,他們的秘訣也很簡單,那就是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說到經驗,真正具備大智慧的人,就是那些能夠把別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成功工具的人。曾有位勵誌大師這樣說過——之所以有很多的人沒有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都在依照自己的方法做事,而沒有借鑒別人的經驗。可是,通常一般人是沒有什麼成功經驗的,即便是有,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經驗。

不過,有一點大家要清楚,那就是別人的成功經驗你可以借鑒,將其轉化成和自己所做的事相吻合的因素,但是卻不可以單純地模仿或者照做,如若不然,就會弄巧成拙,落得個“東施效顰”的下場。

曆史書籍中記錄了這樣一則故事:在魯國,有一施姓人家,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特別喜歡鑽研軍事方麵的事情,另一個兒子特別喜歡儒家的仁義之術。喜歡鑽研軍事方麵事情的兒子來到楚國,用自己的法家主張遊說楚王。楚王聽了他的主張之後,很是高興,於是就讓他擔任了軍事長官。而喜好學習儒術的這個兒子則來到了齊國,他用儒家思想遊說齊王,最後齊王采納了他的意見,並讓其做了自己兒子的老師。這樣一來,他們都有了很高的收入,從而使自己的家庭富裕了起來。不僅如此,由於他們都身居顯赫的位置,所以和他們沾親帶故的人也都感到很榮耀。

這家施姓人家的鄰居姓孟,同樣生有兩個兒子。雖然這家孟姓人家的兩個兒子所學的東西與施姓家的兩個兒子所學的東西相同,但是卻依舊受困於貧窮。當然,孟姓人家對施姓人家所擁有的財富十分羨慕。於是,孟姓人家的兒子們就到施姓人家請教獲得財富的經驗。施姓人家的兩個兒子毫不吝嗇,就一五一十地把獲得財富的經驗告訴了他們。

得到了施姓家兩個兒子成功的經驗之後,孟姓人家的一個兒子就來到了衛國,用權術遊說衛王。衛王反駁道:“若是依靠權術和兵力,那麼在短時間之內我們的國家就會滅亡。你要知道,衛國是一個兵力弱小的國家,被大國夾在中間。我們不僅要好好地侍奉大國,還得善待那些小國。所以,為避免你再到別的國家宣傳你的主張,以致給我們的國家帶來災難,我不能將你完好地送回你的國家。”說罷,衛王就命人將他的雙腳給砍斷了,並命人將他押送回了魯國。

而孟姓的另一個兒子則來到了秦國,用儒術遊說秦王。秦王反駁道:“我如果用仁義來治理我的國家,無疑是自取滅亡。你要知道,現在各國諸侯都在依靠實力進行鬥爭,他們所需要的無疑是糧食,而想要壯大的無疑是兵力。你說,儒術對我們秦國會有好處嗎?”話畢,秦王命人將其閹割後趕走了。

因而,借鑒別人的經驗時,一定要弄明白,別人在當時為什麼要這樣做,當時的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怎樣,而不能盲目照搬。

曾聽朋友說,他們公司新招聘了一位員工。這位新招進來的員工隻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坐上了公司副經理的位置。一開始我還不相信,可是聽完了全部過程之後,我就對此深信不疑了。

第一天上班時,此員工就如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學生走進了科技館一般,對公司的所有事情都很感興趣。他一會兒向這個請教,一會兒又向那個學習。由於他表現得極為謙虛,而且態度又很好,所以老員工們都不厭其煩地為他提出的問題作講解。

而第二天上班時,此員工又開始有意地找每一位同事聊天,同時還對公司的一些問題發表了自己最為淺顯的見解。由於老員工在公司待的時間長了,所以對公司存在的一些問題就了解得相對清楚一些。不過,由於受一些客觀因素所限,老員工往往不會給老板提建議。顯然,這就為新員工提供了機會。於是,這位新員工就記下了每一位老員工的話。

可以說,這位新員工是絕對的有心人。在當天晚上,他就將每一位老員工的觀點整合到了一起,並對公司的發展製訂出了一套新的方案。於是,在上班的第三天他將此方案交給了老板,同時還談了一些自己的觀點。老板看到此方案後,竟有些大驚失色,並說出了這樣的話:“你來公司不到三天,對公司的事情掌握得竟這麼清楚,而且還做出了這麼完美的方案。真是個能人!”於是,老板當即將其推上了副經理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