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20歲跟對人 第四章寧可拜錯神,也不要跟錯人(1 / 3)

上篇:20歲跟對人 第四章寧可拜錯神,也不要跟錯人

——有些老板千萬不能跟

即便是一家再好的公司,假如沒有一個好的老板帶領員工做事,那麼這家公司往往就極有可能在發展中逐步地走向沒落。也就是說,一旦某個人在選擇老板的時候不慎選擇了一位不怎麼樣的老板,那麼他的職場之路就注定是崎嶇坎坷的。所以說,你寧可拜錯了神,也千萬不要跟錯了老板。警惕,如下老板最好不要跟。

1.心胸不開闊的老板難成就大事

心胸不開闊的老板,自然是心胸狹隘之人。可以說,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都沒有人願意和心胸極為狹隘之人打交道。因而,一旦人們碰到這樣的人多數情況下都會對其避而遠之。雖然對和自己無關緊要的心胸狹隘之人可以無任何心理負擔地避而遠之,可是,如果此人正是你的老板,那麼你該怎麼辦呢?是選擇立馬跳槽,還是選擇繼續留下來忍受他的狹隘呢?其實,如果你倒黴真的遇到了這樣的老板,不論你怎樣做都會使自己付出一定的代價。即便如此,在你真的碰到這樣的老板之後,也一定要選擇離開他。你跟著這樣的老板很難有出頭之日,因為這樣的老板多數都怕別人的能力比他強,超過他,進而奪走了他的光環。

一旦哪位老板具備了這種特質,可以說,他的一生都很難成就大事——他不能容忍別人的能力比他強,這無疑決定了他的世界裏隻能容得下他自己一個人,其他人隻能是一些庸碌之輩。大家可以想一下,由這樣的一群人所經營的公司何談發展壯大。通常,具備這一特質的老板往往會覺得別人比他強,他就成了別人的“綠葉”了,而別人卻成了“紅花”。要知道,這種事情是他絕對不能容忍的。假如他的公司裏真的出現了比他能力強的員工,哪怕是在夜裏他也會費盡心機地想出辦法,將這個能力比他強的員工清出他的世界。如若不然,他就會心神不寧,煩躁不安,難以入眠。

多疑,是這類老板最顯著的特點。在工作中他往往帶著固有的成見,通過“想象”把工作中發生的一些很無關緊要的事件拚湊在一起,或者是無中生有地製造出一些事件,進而達到證實自己的成見的目的。不僅如此,他還會把員工無意識的一些行為表現,誤解成別人對自己懷有敵意,而且他還會在無任何根據的情況下就懷疑別人對自己進行欺騙、傷害、暗算、耍弄陰謀詭計,有時甚至會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從而與人產生隔閡。試想,如果你成天和這樣的老板待在一起工作,那該是多麼恐怖。

1803年,美國的發明家富爾頓發明並製成了蒸汽鐵甲戰船。一天,他來到了富麗堂皇的凡爾賽宮。由於當時的法國軍隊使用的還是用木頭製造的艦船,所以富爾頓就建議拿破侖將木製艦船換成自己發明的蒸汽鐵甲戰船。當然,與木製艦船相比,蒸汽鐵甲船要先進很多,而且在軍事方麵的威力也自然比木製艦船要強很多倍。對於這些,拿破侖當然也很清楚。可是,就在拿破侖已經心動要采納富爾頓的意見時,拿破侖的神情卻突然間發生了360度的大轉變——原本滿麵春風的笑臉,突然間被無法抑製的“怒火”籠罩了起來,而且他的眼睛直直地盯著富爾頓。最終,富爾頓向拿破侖推銷自己的蒸汽鐵甲戰船的計劃就在莫名其妙中以失敗告終了。

其實,導致富爾頓失敗的原因就是他自己不經意間所說的一句恭維拿破侖的話:“世界上最偉大的陛下,您將成為世界上真正高大的人。”實際上,在這句話中富爾頓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崇高、高貴”,可是他卻在不經意間把法語中的“崇高、高貴”說成了“高大”。可是,很不巧的是,拿破侖的個子很矮,而富爾頓自己的身材卻極其高大。雖然富爾頓是無意的,可是拿破侖卻極為敏感多疑,在拿破侖看來,富爾頓是在有意取笑他。

由此可以看出,在拿破侖身上最致命的要害就是他的個子矮。因而,他最怕別人談及高大一詞(這是他最自卑的地方)。

於是,在富爾頓說完之後,拿破侖就對其大吼道:“富爾頓先生,在我看來你不是個騙子,但是你卻是個極其愚蠢的人。你趕快滾吧!”由此可以看出,拿破侖的心胸狹隘到了怎樣的程度。

畢竟好的東西不愁找不到買主。後來,富爾頓所發明並製造的蒸汽汽船被英國政府購買。很快,英國就借助自己的強大海軍在世界上廣大的海域範圍確立了霸主的地位。而法國卻因為拿破侖個人的狹隘心胸被遠遠地甩在了後麵。

愛因斯坦在20世紀致信美國總統羅斯福研製原子彈的信中曾提過此事:“拿破侖假如在1803年采納了富爾頓的建議,將法國軍隊的木製船換成富爾頓的蒸汽鐵甲戰船,那麼,當今的世界格局就會是另外一種樣子。”

就因為富爾頓不經意間使用了“高大”這樣一個詞彙,拿破侖不能容忍,他就將有利於自己國家發展的蒸汽鐵甲戰船拒之於國門之外,從而使自己喪失了一個可以稱霸世界的好機會。很顯然,心胸狹隘之人是很難成就大事的。

而心胸狹隘的老板,為了保持自己的光環不被別人搶走,常常會使用手段壓製自己的員工。如此一來,員工的前途又何在?所以,心胸狹隘的老板千萬不能跟。即便是你一時沒有擦亮眼睛,選擇了一位心胸狹隘的老板,那麼你千萬不要猶豫,要馬上離開他。因為,在一位時時處處都怕你超過他的人手下做事,你常常能夠得到的“獎勵”除了壓製以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事情可言了。可想而知,在這樣的老板手下你是永無出頭之日的,不管你是多麼才華橫溢,能力超群。

2.無危機意識的老板,其公司壽命必短

“危機”一詞大家雖然經常聽說,可“危機”真正包含的意義是什麼,卻沒幾個人能說清楚。其實,“危機”源自醫學用語。一般指人的身體,瀕臨死亡或者是生死難料的一種狀態——期間有生的希望,同時還有來自死亡的威脅。

對一家公司的發展而言,美國危機學家羅森塔爾提出的如下觀點,可以說是“危機”一詞較為準確的定義——決策者的核心價值觀遇到了嚴重威脅或者是挑戰而有關信息卻極其不充分,事態發展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並需要迅速決策。這裏的最高決策者當然是指“老板”。因此,老板在經營自己的公司時一定要具備危機意識。老板具備了危機意識之後,自然而然地就會強調讓其員工也具備危機意識。一家公司的老板和員工如果都樹立了危機意識,那麼在公司真正麵臨危機時他們才能從容應對,使公司能以最快的速度渡過難關,進而不斷地快速發展,使利潤最大化。如此一來,員工的發展空間才會被延伸。也就是說,隻有跟著有危機意識的老板做事,員工在職場中的發展之路才會廣闊。

由於現代社會的競爭日益白熱化,又加之很多行業的產品“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所以對所有公司而言,危機幾乎是客觀存在的。因此,老板作為公司的決策者和經營者,必須要樹立起強烈的危機意識,進而練就一身能夠在危機中生存的本領。

可以說,在當今快速發展的這個時代之中,所有公司的發展都隻能是不進則退。如果一家公司沒有一點危機意識,覺得隻要有利潤可賺即可,那麼這個公司注定是個壽命極短的公司。也就是說,這樣的公司很快就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因此,一家公司想要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老板就必須有超強的危機意識。

這就需要老板在經營一家公司時多花費一些心思,而不是被既有的利潤、業績等迷惑了雙眼。要知道,一家公司發展到一定的高度之後,往往麵臨的挑戰會更多。因此,在這一時期老板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那麼公司就極可能會走下坡路。

如果老板在經營一家公司時產生了“原地踏步”的想法,那麼在公司出現危機之後,老板多數情況下會被危機打擊得“潰不成軍”。很顯然,這是因為此前他沒有危機意識,所以在危機出現之前他肯定沒有作防範危機的準備。這樣一來,在危機猛然間出現的時候,他自然招架不住。老板想要將一家公司經營好,不被危機擊倒,就必須具備超前的危機意識。而作為員工,隻有跟著具備危機意識的老板,你的職場生涯才能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如若不然,你的事業前景就會大打折扣。

眾所周知,比爾·蓋茨在1975年,也就是他19歲的那一年從哈佛大學退學,和他中學的校友保羅·艾倫一起賣起了BASIC語言程序編寫本。不久之後,蓋茨就和艾倫搬到阿爾伯克基,並在那裏的一家旅館的房間裏創建了微軟公司。1977年,微軟公司搬遷至西雅圖的貝爾維尤(雷德蒙德),並在這裏開發PC機編程軟件;1979年,微軟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為主要業務繼續發展;1980年,IBM公司選中微軟公司為其新PC機編寫關鍵的操作係統軟件。期間,因為時間十分緊迫,又加之程序複雜,於是,微軟公司最終用5萬美元從西雅圖的一位程序編製者帕特森手中將一個操作係統的使用權買下,然後再將其改寫為磁盤操作係統軟件(MS-DOS)。微軟公司發展至今,已在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所有的雇員共有近44 000人。

其實,微軟公司之所以能從一家一開始隻有兩個人的公司,發展到今天的程度,就是因為微軟的老板比爾·蓋茨一直有很強的危機意識。這一點我們從比爾·蓋茨所說的一句話中就可看出,他不斷向公司員工強調:“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18個月。”

在近期發生的金融危機中,那些不具備危機意識的老板所帶領的公司,不是深陷危機的泥潭無法自拔,就是在危機中轟然倒下了。而有些具有很強的危機意識的老板,其公司在金融危機中卻毫發未損。作為老板的李嘉誠、馬雲就具備危機意識,所以在金融危機出現之後,由於他們事前有所準備,因而由他們所帶領發展的公司在金融危機中基本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因此,老板們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公司縮短“壽命”,就要樹立起危機意識。畢竟一家公司是一個和外界環境有著極為密切關係的開放係統。也就是說,它的發展和經營除了會受到一些內部條件的影響之外,還會受到一些外部環境的製約。在這種情況之下,往往很多公司都會受到許多不可預知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得公司不可避免地麵臨各種危機。而在當下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危機無時無刻不再出現,這也成為了所有公司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你說,在這種形勢下,一個老板若是不具備危機意識,他所帶領的公司還怎麼發展下去?

更何況,現在怎樣預防危機以及怎樣正確應對發生的危機,已經成了企業界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而作為一家公司決策者的老板,如果不樹立起危機意識,該怎麼帶領公司走下去絕對是個問題。因而,作為老板必須從加強風險意識,製定危機策略、建立柔性化組織結構等方麵對員工進行危機意識的塑造,進而“人為”地創造一種危機氛圍,使自己公司的員工也產生一定的憂患意識,產生危機感和對公司的責任感,做到居安思危,不斷進取。隻有這樣,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將競爭力保持住,控製危機於危機發生之前。顯然,這必須建立在老板具備危機意識的基礎之上。

眾所周知,一家公司一旦出現了危機,不僅僅隻是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更為嚴重的是會導致公司走向滅亡。因此,在職場中,沒有危機意識的老板千萬不能跟。因為你跟著這樣的老板,隨時都麵臨著失業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