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20歲跟對人 第五章自己走百步,不如找個伯樂扶一步(1 / 3)

上篇:20歲跟對人 第五章自己走百步,不如找個伯樂扶一步

眾所周知,當今職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因為具備千裏馬之能的人才越來越多。正因如此,職場中的很多人都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行走得異常艱辛。具備“千裏馬”之能的人渴望將自己職場中的伯樂尋找出來,以使自己的職場之途平坦一些。相信你也不例外,肯定也想尋到一位能夠認可自己才華和能力的伯樂。

1.職場中需要熱忱,更需要伯樂的提攜

20多歲的年輕人初涉職場的時候,幾乎都具備極強的工作熱忱。可以說,工作熱忱是一個人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的必備條件之一。換言之,即一個人想要在職場中有所成就,將自己的理想轉化為現實,就必須要把自己全部的工作熱忱都釋放出來。以此為前提,如果你再幸運一些,碰到一位伯樂,並給予你一定的指點和幫助,那麼你再去做一件事,在某些方麵取得一定的成功,就會容易很多。

在職場中,熱忱一詞所代表的是一種工作的精神特質,是推動員工們工作的一種精神力量。很多時候,這種力量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也就是說,該種力量不具備穩定性,是會隨著一些因素隨時發生變化的——員工不同,在工作中散發出的熱忱也不一樣。而且,不同的員工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中其熱忱度也不一樣。不過,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所有的人都具備“熱忱”這一東西。一般,隻要一個人能夠將熱忱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再加上一位有經驗的職場前輩(伯樂)對自己的扶植,那麼此人定能在職場中將工作做得十分出色。

李斯斯是學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畢業之後,他應聘到了北京中關村的一家軟件研發公司。由於剛剛大學畢業,又加之剛剛步入到一個新的環境,所以他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出了自己的全部熱忱——他所在的辦公室裏不論有什麼活他都搶在別人的前麵去做,可是他卻每次都不能把事情做得盡如人意,這或許是因為他沒有相關的實踐經驗的緣故吧。所以,同事們對他所出現的一些失誤也都給予了最大的包容,可是卻沒有人為他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失誤,而李斯斯自己一時間也摸不透其中的緣由。雖然同事們給予了自己最大的包容,自己對工作也充滿了熱忱,可是最終李斯斯還是選擇了辭職,這或許是因為他在工作中老是出現失誤而覺得無法麵對自己的同事吧。

雖然李斯斯所學的專業和自己的工作是很對口的,但是由於李斯斯剛剛踏出校門步入工作崗位,無任何實踐經驗,而在工作中又沒能碰到一位能給予自己一定幫助的伯樂,還常常出現一些失誤,無奈之下,李斯斯最終選擇了辭職。如果說在李斯斯出現失誤的時候,能有一位慧眼識人的伯樂(老員工)給予他一定的幫助,那麼李斯斯就極有可能會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畢竟他的工作態度是積極的。由此來看,剛剛踏入職場的新人們雖然需要工作的熱忱,但是更需要伯樂的幫扶。

如果劉邦在當時沒有三位人中豪傑韓信、張良、蕭何的幫扶,他就不可能統一中國;如果春秋末期越國國君勾踐沒有範蠡、文種給予的幫扶,那麼在被吳王攻破並被帶至吳國做臣子後他就不可能再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國家,就不可能有機會打敗吳國,報仇雪恨。

雖然劉邦後來貴為皇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韓信、張良、蕭何就是劉邦的伯樂,同時劉邦也是他們三位的伯樂。如果沒有劉邦,他們或許也沒有機會將自己的才華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成就英名。當然,勾踐同範蠡、文種的關係也是一樣的。隻不過越王勾踐沒有劉邦的氣魄,是個隻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的人,在取得成功之後把留下來想繼續為他做事的文種給殺死了。雖然是他賜劍,文種自己自殺的,但是與他親手殺了文種也無異。由此來看,在碰到這樣的伯樂時人們就要多留一個心眼啦。

在現代職場中如果某人可以得到一位有能力的伯樂的幫扶,那麼他的職場之路就會走得輕鬆許多。如若不然,就會多走很多彎路,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即便如此,也未必能有一個好的回報。

孫琳娜出生在北方的一個貧困小山村,18歲就來到北京打工。由於她既沒有學曆(隻有初中文化水平),又沒有什麼技能,所以隻得去一家小餐館做了服務員。在這家餐館工作是很累的,她不僅要給客人上菜、倒水,還得洗碗、擇菜、拖地。即便如此,工資卻不高,一個月僅800元錢。因為她來自農村,又無學曆,所以她隻能忍受著生活的艱辛。

不過,孫琳娜卻是幸運的——有一位經常來這家餐館吃飯的顧客,是一家印刷廠的老板,看她很聰明,就介紹她到自己的印刷廠學習排版。孫琳娜很爭氣,由於她學得很認真,接受能力很強,自己又肯下工夫去摸索,所以隻學了三個多月,就能夠獨立排一些書版了。於是,這家印刷廠的老板就將她聘為自己印刷廠的排版員,一個月給她開1 600元的工資。後來,由於孫琳娜工作做得很出色,老板又給她提供了一次培訓的機會——讓她去一家技術培訓中心學習封麵製作。由於已經有了排版的功底,又加之她的接受能力很強,所以學習封麵製作她也未覺得吃力。一年之後,培訓結束,孫琳娜拿到了結業證書,又回到這家印刷廠工作,工資被提到了3 000元。

很顯然,如果不是這家印刷廠的老板慧眼識珠,那麼孫琳娜就不會跳出餐館服務員的圈子。毫無疑問,在這裏,印刷廠的老板就是孫琳娜的伯樂。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職場中,如果能夠碰到一位伯樂,給予自己一定的提攜,就可使自己的命運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大家在做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充滿熱忱,而且還要踏踏實實地將工作做好。要知道,隻有在職場中工作做得出色,在同事之間有好的口碑才能夠引出伯樂,才能夠得到伯樂的提攜。

2.欲引伯樂賞識,必須亮出自己的閃光點

求職時,“伯樂”就是指那些負責招聘的經理。因為一家公司發現人才往往都是在招聘的過程中。而一旦負責招聘的經理發現了人才,就會馬上將其推薦到公司所需要的部門。進入公司之後被招聘進來的人才若是工作做得出色,將自己的才能展現了出來,就有可能將“大伯樂”(公司高層領導)的眼光吸引過來,那麼就極有可能獲得公司給予的培訓機會。如此一來,其命運就可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實際上,在很多職場中的人們看來, “伯樂”所指的範圍是很寬泛的。隻要能夠給予自己幫助和指點迷津的人都算是自己的“伯樂”。如此說來,自己的老板、上司有可能是 “伯樂”,而自己的同事、客戶中也極有可能存在著自己的“伯樂”。而這就要求你不僅要把自己與公司的各層領導的關係處理好,同時也要求你要把自己與同事、客戶之間的關係處理好。雖然公司各層領導這樣的“伯樂”給自己帶來的幫助是至關重要的,可是同事和客戶這樣的“伯樂”也不容忽視。因為有時候他們給予的幫助也可影響你在職場中的成敗和地位。

相對於職場中的“老人”而言,剛剛踏入職場的新人由於對職場中存在的一些潛規則一點都不了解,對自己所要做的工作也不是很熟悉,極容易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一時無法完成的事情,所以他們更需要一位伯樂給予自己一些指點。在一個人剛剛踏入職場的時候,如果能有個“伯樂”在自己的身旁給予指點,那麼他在工作中出現失誤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從而會大大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進而得到公司上司和同事們的認可。可以說,這對每一位職場新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這也是每位職場新人都十分期待的事情。

職場中的很多事實證明,有 “伯樂”為之引路、指點迷津的新人,要比沒有“伯樂”引路、指點迷津的職場新人職場之路走得更順暢。不僅如此,身旁有“伯樂”的職場新人成長得也快,成就大事的概率也更高。假如身旁不存在“伯樂”,那麼在職場中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嚐試。如此一來,不僅要花費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最終所得的結果未必就是理想的。

由此看來,初入職場的新人們就十分有必要尋個“伯樂”了。那麼,尋找伯樂的前提條件是什麼呢?就是亮出你的閃光點。也就是說,要想引來“伯樂”的賞識,你必須先將你自身具備的才華、能力、特長展現出來,讓“伯樂”看到你“千裏馬”的特質。因為“伯樂”隻有看到你的所長,才願意幫助你。如果你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任怎樣的“伯樂”他也不會樂意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