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善合作:天下不是一個人能打下來的(1 / 3)

第十章 善合作:天下不是一個人能打下來的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年輕人一定要明白,就算我們占盡了“天時地利”而缺少了“人和”,成功的幾率將變得非常之低。要知道,合作產生的力量不是簡單的加法,合作產生的合力要大於每一個人力量的總和。

盡管有時候一個人可以一枝獨秀,但一個人絕不可能獨霸天下,隻有懂得真誠合作的人,才能生生不息地發展。畢竟單槍匹馬的英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想以更強大的力量戰勝對手,唯有選擇合作。

30歲的人正處於創業關鍵期,如果能夠為自己謀得一個“合作夥伴”,那麼成功的概率將會大大提高。相反,僅憑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成就事業,所以一定要認清“人和”的重要性。

威爾·史密斯出身寒微,16歲就輟學自謀生路,但他有很強的進取心,小小年紀就立誌要做一個大企業家,而且不動聲色地執行著自己心中的計劃。20歲那年,威爾·史密斯進入美國一家非常有名的服裝公司做業務員。在這家著名的時裝公司中,威爾·史密斯學到了很多東西,一年後,他決定創辦一家服裝公司,開創自己的事業。

威爾·史密斯同一個朋友合夥,用5000美元開辦起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威爾服裝公司。在他的悉心經營下,這家小公司的生意相當不錯。但是,威爾·史密斯又不滿足了,他認為,老是做與別人一樣的衣服是沒有出路的,他想隻有設計出別人沒有的新產品,才能在服裝業中出人頭地,這就需要找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做自己的合夥人。

但是,這樣的設計師到哪兒去找呢?一天,威爾·史密斯出外辦事,發現一位少婦身上的藍色時裝十分新穎別致,竟不知不覺地緊跟在她後麵。少婦以為他心懷不軌,便轉身大聲罵他耍流氓。威爾·史密斯連忙解釋,少婦轉怒為笑,並告訴他這套衣服是她丈夫聖比亞德設計的。

於是,威爾·史密斯就有了聘請聖比亞德為設計師的念頭。經過一番調查,他發現聖比亞德果然是位很有才能的人,他精於設計,曾在歐洲三家一流服裝公司幹過。他最近剛剛離開一家公司,原因是他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設計方案,而不懂設計的店主不僅不予采納,反而蠻不講理地把他訓了一頓,聖比亞德一氣之下就辭職不幹了。聖比亞德的遭遇使得想找他做合夥人的威爾·史密斯更有信心了。

然而,當威爾·史密斯登門拜訪時,聖比亞德卻閉門不見,這令他十分難堪。但他知道,有才華的人難免會意氣用事,隻有用誠心才能感化他。所以他並不氣餒,接二連三地走訪聖比亞德的家,三番五次要求見聖比亞德。他這種求賢若渴的誠意終於使聖比亞德為之動容,接受了威爾·史密斯的聘請。

聖比亞德果然身手不凡,他不僅設計出很多頗受歡迎的款式,而且是第一個采用人造絲來做衣料的人,由於造價低,而且搶先別人一步,因此占盡風光。威爾·史密斯的威爾服裝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就成為服裝行業中的“大哥大”。

不用說,這裏有很大一部分功勞應該歸屬於聖比亞德,如果沒有他的才華,威爾·史密斯的事業不會達到這樣一個頂點。而反過來,如果沒有威爾·史密斯的幫助,聖比亞德也不會有發揮才華的舞台。二者合作,求得了雙贏,而且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這就是合作的力量。

所以說,合作不僅是人與人之間很重要的一種相處方式,更為個人提供了學習、實踐的舞台。對於30歲的人來說,培養合作的能力,就是一條通向成功的捷徑。

吃“獨食”,早晚一天會餓死

有些人聰明、有才幹、有創造力,但在利益的驅動下,很少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智慧成果,於是就有了一個新名詞——“獨食主義”。愛吃“獨食”的人是不會快樂的,因為在他的眼裏,任何利益他都想一個人獨吞,這樣做的後果必然是大家都不願意和他在一起,疏遠他。而隻有那些懂得和他人合作的人才能體會到與人合作的趣味。

如果把利益比作是一塊蛋糕,那麼即使你得到了這塊蛋糕的全部,也不過隻是這一塊蛋糕而已。如果你能和合作夥伴一起做這塊蛋糕,那麼合兩個人之力,你們就能把這塊蛋糕做得很大,即使一人一半,也比你一個人所獨得的那份蛋糕要大很多。所以,當學會與人合作時,你會發現,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很多。

30歲之前要想在社會上站穩腳跟,那麼在利益麵前就要懂得分享,就要懂得和他人合作,吃“獨食”是不可能吃出事業的。對於一些成功者來說,在麵對利益的時候,他們從來不會自己吃“獨食”。特別是在生意場上,為了降低風險和避免可能會出現的失敗,成功者總會給自己留下足夠的撤退空間,那就是懂得分享。

華人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在走向成熟和壯大的過程中,一直都有著不斷大手筆投資和收購的行為。憑借著自己過人的智慧、冷靜的態度和雄厚的實力,李嘉誠被人們戲稱為拍賣場上的“擎天一指”。但任何事情都不會是絕對的,就算是李嘉誠,也不可能在每一次投資和競爭中都能做到穩穩當當、無驚無險。但李嘉誠能成為華人的首富,的確有他的秘訣。那就是利益均沾的投資原則。

在1987年,位於香港九龍灣的一塊政府公地拍賣,因為地理位置良好,擁有極高的開發價值,所以吸引了很多房地產界的大亨,李嘉誠也參加了。

那塊公地占地麵積為243萬平方英尺,底價為2億港幣,每口競價為500萬港幣。競拍一開始,場麵就異常火爆,充滿著火藥味。就在李嘉誠就和一位競標者連叫兩口,底價連跳兩次的時候,拍賣場上響起了一個李嘉誠非常熟悉的聲音:“215億!”李嘉誠回過頭一看,原來是胡應湘。胡應湘在商場上被稱為“飛仔”,畢業於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土木工程係。因為當初李嘉誠進入房地產界的時候還向他請教過,所以後來兩人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當李嘉誠回頭對胡應湘微微一笑表示打招呼的時候,胡應湘也報以笑容,不過這時候地價已經被各路英雄抬到了26億。此時李嘉誠不慌不忙地舉起手叫道:“3億。”將地價連跳八口,引起了大家的一片嘩然。胡應湘沉著應戰,又將價格連抬十一檔,喊出了355億港幣的高價!這時拍賣會掀起了高潮,一時間鄭裕彤等房地產界大哥級的人物也紛紛加入競價。

這時候,幾乎沒有人注意到李嘉誠的得力助手周年茂悄悄走到胡應湘的助手何炳章身邊,對他一陣耳語。結果,在隨後的競拍中,胡應湘居然退出競投不再應價。在人們都感到意外的時候,叫價已經加到4億港幣,這已經是底價的兩倍了,拍賣場突然安靜下來,競投各方默默在心裏各自打著算盤。這時候,李嘉誠再次舉起他的“擎天一指”,報出4.95億港幣的天價,令在場的所有人側目。

很顯然,這個價格已經不會再有人跟下去了,拍賣師一錘定音,李嘉誠終於將這塊公地收入懷中。不過,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在拍賣會後李嘉誠立刻宣布:“這塊地是我和胡應湘先生聯合所得,將用以發展大型國際商業展覽館。”原來,這就是為什麼看起來來勢洶洶的胡應湘會突然退出競投的原因。

有房地產分析專家評論說:據估計,李嘉誠在拍賣前就將此塊公地的最高競投價定為5億港幣,這幾乎是所有人心裏的最高價。雖然看似出價很高,而且他決定和胡應湘共享利益,但是李嘉誠在這中間還是能夠獲得豐厚的利潤。

李嘉誠之所以以利益共享的條件來請胡應湘停止競價,那是因為他做了長遠的打算。李嘉誠事先給自己訂了5億港幣的底線,他知道,沒有意外情況發生的話,這個價格差不多就是最後的成交價。但是,李嘉誠沒有想到在拍賣場上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如果胡應湘一直和他叫板,那麼最後的價格肯定會超過自己的底線。如果這樣的話,即使地最終到了自己的手中,也沒有多少利潤可言了。對於任何一個競標者來說,價格的升高並不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