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善合作:天下不是一個人能打下來的(3 / 3)

“應付優先股股利”項目,反映生意應分配給優先股股東的現金股利。

很多的中小民營生意的創業團隊在發展初期,或者是沒有考慮到,或者是礙於麵子,沒有明確提出未來具體的利潤分配方案,等到生意規模擴大的時候就開始為利潤怎麼分配而爭執了。等到生意發展壯大了,由於利潤分配的原因最終導致團隊的解散。

麵對這些經驗教訓,創業者要引以為鑒,結合自身生意的特點,及早與合夥人以法律文本的形式確定一個清晰的利潤分配方案。把最基本的責權利界定清楚,尤其是股權、期權和分紅權,此外還包括增資、擴股、融資、撤資、人事安排、解散等與團隊成員利益緊密相關的事宜。

有許多合夥人之間關係緊張的原因都是雙方在利益分配上自覺不自覺地站在了彼此對立的角度上。他們認為“利潤”隻有這麼多,你多分了一點,我必然就要少分一點。因而在利潤分配上產生了鬥爭,甚至到了錙銖必較的程度。如果陷入了這一誤區,你與合夥人之間的關係必然很緊張,大家在合夥經營中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很難再友好相處。

其實,隻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就會發現這種觀點是多麼的狹隘。因為如果合夥人之間互惠互利,維係良好的合作關係,長久地合作,企業必定會得到更大的發展,收獲更大的利益也不是難事。到那時,還怕沒有利益可分嗎?

在麵對利益的時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站穩自己的腳跟。合夥做生意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不能做好利潤分配,到最後難免會出麻煩。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因此在創業初期一定要做好利潤分配規劃,這樣,我們的事業發展才會更順利。

一定要記住:合作一定要互利

當與別人合作的時候,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過合作來壯大、發展自己。同樣的道理,當別人與我們合作時,目的也是一樣的,如果他們在我們這裏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那麼肯定不會再來。因此一定要記住:合作就一定要互利,使雙方都能得到好處。

商人的原則隻有一個:無利不起早。沒有利益的事情他們是不會做的。所以,在與人合作的時候也要照顧到對方的這種需求,如果有了賺錢的機會,不妨也讓對方進來一起做。這樣促進了雙方的合作,賺錢的機會也就更大了。

香港地產巨子郭得勝在創業之初,就懂得有錢大家一起賺的道理,每次有了好的機遇,總是不忘合作夥伴。他的生意日漸好起來,別人也都喜歡和他合作。1952年郭得勝索性改華洋雜貨為鴻昌進出口有限公司,專攻洋貨批發,成為了有名的“洋雜大王”。

華人首富李嘉誠對兒子說過:“當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他讓別人多賺一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和李嘉誠合作會占到便宜,因此,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想想看,雖然他隻拿了六分,但多了100個人願意與他合作;假如拿八分的話,100人可能就變成5個了,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作為一名創業者,如果要想成功,那麼最主要的是懂得先讓自己的合作夥伴成功。人們常常講“以和為貴”,尤其是在做生意的時候。如果你隻考慮自己,那麼失去的不僅僅是利益,更是寶貴的人際關係。一個隻貪圖利益,唯利是圖的人,怎麼可能會獲得別人的青睞呢?隻有那些能夠先為別人著想的人,才會獲得更多的機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上海星宇鞋業國際貿易部曾接了一筆來自意大利客商的訂單,雙方談好的產品單價為17美元,並且簽訂了購貨合同。

但當這批貨在準備投入生產時,生產部門一核算成本才發現,由於皮料價格算得過低,這批貨基本上沒有利潤,甚至還會有損失。除非在原價的基礎上再加2美元才能避免損失。於是,該部門的負責人連忙把情況彙報給了星宇鞋業總裁,同時向總裁請示:是否與外商洽談加價。但是,星宇鞋業總裁卻堅決地表示:事後加價是經商大忌,這會損害自己的信譽,少賺一點就少賺點吧,做生意以和為貴,這樣以後才好再合作。

意大利客商知道這件事情後,很敬佩星宇鞋業的總裁,主動提出在原價的基礎上再增加1美元。但是,總裁卻婉言謝絕了。他表示多賺少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和氣生財”,雙方合作愉快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星宇鞋業的做法,意大利客商非常感動,他當即把原來30多萬美元的訂單追加到了80多萬美元,並向總裁表示:以後要和星宇鞋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

任何合作的前提都是能夠得到利益。既然彼此合作,就要懂得為對方著想。如果一個人賺錢而讓其他人賺不到錢甚至賠錢,無疑就像貧富的兩極分化一樣可怕。

當雙方都遵守互惠原則時,其關係就是自由貿易,這有利於雙方的發展;如果有一方不遵守互惠原則就會形成保護主義。向對方提供利益,就更容易吸收對方的優勢,也有利於發揮自己的潛能,所以互惠互利是一條非常和諧和長遠的發展之路。

打鐵先要自身硬——自己優秀,才能吸引優秀的合夥人

在選擇合夥人一起創業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找到有資金、有市場、有能力的黃金合夥人,因為與這樣優秀的人一起共創未來,成功的把握自然會大一些。

但是,這樣的人一定不愁找到和自己一樣優秀的人合作創業,我們有什麼優勢可以讓這樣的黃金合夥人選擇我們呢?那麼答案就是,提高自身的能力,把自己打造成一隻“績優股”。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人,就會有更多優秀的人願意為你提供幫助。

那麼,如何才能把自己打造成一隻人人喜愛的“績優股”,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呢?這除了要善於把握機會,還需要我們自身具備三個很重要的條件。

一、要具備真才實學

歌德曾說過:隻有具備真才實學,既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於適當而謹慎地使用自己力量的人,才能在世俗事務中獲得成功。一個人的知識內涵、思想才能是經過長時期的鍛煉和積累獲得的,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同時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不斷的提高,是人在社會上立足不可或缺的基礎。一個人如果肚子裏沒有東西,那麼即使有再好的機會他也不會抓住。如果具備真才實學,即使是“草根”,也能成就豐功偉績。那些深得黃金合夥人信任的人,無一不是才華橫溢、能力傑出的人。

所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使自己先學有所成,才能吸引黃金合夥人的注意。才華與能力是接近黃金合夥人的名片。

二、適當誇大自己的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人人都希望與優秀的人合作,也更信任有能力的人,而當彼此還不熟悉的時候,就隻能通過對方的語言來了解對方的實力。如果你過度謙虛,讓別人覺得你能力一般,甚至屬於中下等,那誰願意同你結交呢?所以與人相處的時候,我們也要在自己真實能力的基礎上,適當把自己美化一些,這樣才有可能與黃金合夥人拉近距離。

當然,誇張要有一定依據,不能誇張得太不靠譜。否則,就會適得其反,讓人覺得你不可信任。

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人人都想給自己找到一個能夠遮風擋雨的堅實靠山,然而,要想靠得穩,得到黃金合夥人的信任和扶持,不僅需要自己的真才實學,還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盡職盡責地做好每一項自己的本職工作。

如果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沒有做好,那麼憑什麼讓別人相信你呢?工作沒有貴賤之分,但態度卻有高低之別。一個優秀的人會用心去做自己的工作,相反,有的人卻在敷衍工作。合作是具有雙向性的,並不是由我們自己而決定的。對於優秀的人來說,他們從不缺乏合作的對象。如果想讓黃金合夥人自動靠過來,必須讓對方看到你的成績和努力。隻有建立在雙方實力均衡的基礎上的合作才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