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要與下屬共同分享不是企業機密的資料,並谘詢下屬的意見;必須終止打擊下屬士氣的行動和項目,並藉此來做一個學習的機會;上司與下屬溝通時聆聽的時間要占80%,而說話時間占20%;向下屬收取他們留傳的謠言,並作跟進;上司要置身於下屬的崗位中,並加深對員工職責的了解。
上司每次召開會議之後,都應該向下屬提供有關資料;詢問下屬是否已將自己的願景、使命和目標清楚地列明;要詢問下屬如何才能幫助下屬的工作;要詢問下屬,什麼因素才會使顧客感到滿意或不滿;上司要讚賞於眾人麵前,提點於個別人中。
上司在與下屬溝通時要尋找每位下屬的優點;在與下屬一起共享午餐時,藉此機會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在與生疏的下屬溝通時要打開他們的話匣子;作為上司在與下屬溝通時不但要下屬會說話,更應該很好地訂下每月與下屬溝通的目標,這樣更有利於掌握與下屬溝通的語言技巧。
四求職應聘中語言的妙用
語言是人類用以表達思想,進行社會交往的最基本的方式,而求職麵試同其他社會交往一樣,是用語言表達思維,互相溝通的社會行為。會說話在應聘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個別特殊的職業,有些求職麵試中存在著特殊的語言要求。因此,社會所認可的良好的語言習慣也是求職麵試應達到的水準。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是需要經過日積月累的,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怎樣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1.必須有良好的語言習慣。不犯語法錯誤,表達流利,用詞恰當,言之有理,同時說話時發音清晰,語調得體,聲音自然,音量適中等。說話時俚語不斷,口頭禪連篇,如病句、破句一樣,都是語言基礎較差的表現。
2.發音必須要清晰。發音清晰,咬字準確,對於一般人來說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但對於那些天生就有發音器官缺陷的人,個別音素發音不準,如果嚴重影響人們理解,或影響講話整體質量的,應少用或不用含有這個音素的字或詞。當然,如果有法矯正的應該努力矯正,不要采取消極的方法。
3.語調必須得體。不管是哪一種語言,對於各種句式都有語調規範。有些同樣的句子,用不同的語調處理,可表達出不同的感情,收到不同的效果。若有人說:“我剛丟掉一份工作。”使用同樣的反問句:“是嗎?”作答,可以表達吃驚、煩惱、懷疑、嘲諷等各種意思。
有研究說,使用上揚語調比較容易對聽者造成很大的懸念,提高他的興趣,但若持續時間過長則會引起疲勞。而降調表現說話人果敢決斷,有時則顯示出他做事說話的主觀武斷。
得體的語調應該是起伏而不誇張,自然而不做作。但肯定的是,富於感情變化的抑揚頓挫總比生冷平板的語調感人。
聲音要自然不要有恐慌感,讓考官一看就有些不自在,聲音不自然會讓你的麵試大打折扣。用真嗓門說話,音調不高不低,不失自我,這樣聽起來不僅真切自然,而且有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
4.音量必須適中,不要一驚一乍的,音量以保持聽者能聽清為宜。適當放低聲音總比高嗓門順耳有禮。喃喃低語是沒有自信的表現,而嗓門大亮,既騷擾環境,又有咄咄逼人之勢。
5.語速要適宜,不要一時語速快得讓主考官聽不清你說的是什麼,一時慢得讓主考官聽得有些不耐煩。適宜的語速並不是從頭到尾一成不變的速度和節奏。要根據內容的重要性,難易度的高低及對方注意力情況調節語速和節奏。說話節奏適宜地減緩比急迫的機關槍式的節奏更容易使人接受。
除了上述五點,還要警惕一個比較容易破壞語言意境的現象——過分使用語氣詞,口頭語。例如,老是用“那麼”,“就是說”、“嗯”等引起下文,或者,在英語的表達中使用太多的“well”,“and”,“you know”“OK”及故作姿態的“yeah”等,不僅有礙於人們的連貫理解,而且還十分容易引人生厭。
最後,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掌握母語,也就是說中國話能力的問題。許多人在學習外語時相當舍得花功夫模仿所謂標準語音,卻忽視了本國語的重要性,不會說像樣的普通話,或者在中文的表達中夾進一串英語單詞,還意識不到這是一種語言的缺陷。且看外國人是如何評論這個問題的。
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說話習慣、語音語調都隻有純自我的感覺,這種感覺常發生失誤。如果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錄下來再放出來聽,往往很容易找到不盡人意之處,這是自我檢查和調節的比較適宜的一種辦法。
語言是一個人的思想品德、文化素養、心理素質的綜合反映。古語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說法,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語言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作為一個求職者,在麵試過程中語言表達的好壞,通常會成為是否被錄用的關鍵。
在求職麵試中,一定要小心主考官的語言陷阱,麵試其實就像是一次相親。應聘者希望找到一個能夠了解自己優點的老板,用人單位則希望能找到優秀的合作夥伴。當陌生的雙方相見後,都想在短短的一席話中努力地表現出自己的優點、說出聰明的話或立即呈現出特別棒的反應,以便給對方留下十分良好的印象。麵試,雙方玩的其實不過是一場智力遊戲而已。
麵試官為了不至於“選錯郎”,也許會在麵試中設置種種語言陷阱,以此來探測應聘者的智慧、性格、應變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麵試者隻有識破這樣的語言陷阱,才能小心巧妙地繞開它,不至於一頭栽進去。
用“激將法”遮蔽的語言陷阱。這是麵試官用來淘汰大部分應聘者的慣用手法。采用這種手法的麵試官,一般在提問之前就會用懷疑、尖銳、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視對方,先令對方心理防線步步潰退,然後冷不防地用一個明顯不友好的發問激怒對方。
如:“你經曆太單純,而我們需要的是社會經驗豐富的人”,“你性格過於內向,這恐怕與我們的職業不合”“我們需要名牌院校的畢業生,你並非畢業於名牌院校”,“你的專業怎麼與所申請的職位不對口?”
麵對這種咄咄逼人的發問,作為應聘者,首先要做的是不管怎樣都不要被“激怒”,如果你被“激怒”了,那麼你就已經輸掉了。麵對這樣的發問,如何接招呢?
如果對方說:“你經曆太單純,而我們需要的是社會經驗豐富的人。”
你可以微笑著這樣回答主考官:“我確信如我有緣加盟貴公司,我將會很快成為社會經驗豐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這樣一段經曆。”
如果對方說:“你性格過於內向,這恐怕與我們的職業不合適。”
你可以微笑著回答:“據說內向的人通常都具有專心致誌、鍥而不舍的品質,另外善於傾聽,這樣會把發言機會多多地留給其他人。”
如果對方說:“我們需要名牌院校的畢業生,你並非畢業於名牌院校。”
你可以幽默地說:“聽說比爾·蓋茨也未曾畢業於哈佛大學。”
如果對方說:“你的專業怎麼與所申請的職位不對口?”
你可以巧妙地回答:“據說,21世紀最搶手的就是複合型人才,而外行的靈感也許會超過內行,由於他們沒有思維定勢,沒有條條框框。”
如果對方說:“你原單位這麼好,你卻要走,是不是在原單位混不下去隻好挪個窩兒?”
應聘者若結結巴巴,無言以對,抑或怒形於色,據理力爭,臉紅脖粗,那就掉進了對方所設的圈套。如若應聘者碰到這樣的情況,應該保持頭腦冷靜,明白對方在“做戲”,沒有必要與主考官在那裏進行較勁。
挑戰式的語言陷阱。這類提問的特點是,從求職者比較薄弱的地方入手。
對於應屆畢業生,麵試官會設問:“你的相關工作經驗比較欠缺,你會怎麼看待?”對於女大學生,麵試官也許會設問:“女性經常會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又會怎樣看待呢?”
如果回答:“不見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那麼也許你已經掉進陷阱了,由於對方希望聽到的是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而不是簡單、生硬的反駁。
對於這樣的問題,你可以用“這樣的說法未必全對”、“這樣的看法值得探討”、“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為開場白,然後婉轉地表達出自己的不同意見。
主考官有時還會哪壺不開偏偏提哪壺,提出讓求職者尷尬的問題。如:“你的學習成績並不十分優秀,這是怎麼回事?”“從簡曆看,大學期間你沒有擔任學生幹部的經曆,這是否會影響你將來的工作能力”等等。
碰到這樣的問題,有的求職者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擺出防禦姿態,甚至狠狠反擊對方。這樣做,隻會誤入過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評價。而相對來說比較好的回答方式應該是,既不掩飾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當,用“明談缺點實論優點”的方式巧妙地繞過去。
比如說,當對方提出你的學習成績不是太優秀的時候,你可以坦然地承認這點,然後以分析原因的方式帶出你另外的優點。如:在校期間學習成績之所以不是十分優秀,主要是由於我擔任社團負責人,投入到社團活動上的精力太多。盡管我花在社團的心血也會不斷的帶給我不少的收獲,但是學習成績不是優秀,這一點一直讓我耿耿於懷。當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一直在設法糾正自身的偏差。
在麵試中屢戰屢勝的小印就有過一次這樣的麵試經曆。
小印的學習成績並不算頂尖,麵試谘詢公司時,這便成了考官發起攻擊的要害:“你的成績好像不太出眾,你怎麼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呢?”
小印不慌不忙:“除了學習,我還有其他活動。不是隻有成績才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其實我的專業課都相當不錯,如果你有疑問,可以當場測試我的專業知識。”
小印巧妙地繞開了令人感到尷尬的問題,將考官的注意力引導到他非常拿手的專業知識上。
誘導式的語言陷阱。這類問題的主要特點是,麵試官一般都會設定一個相當特定的背景條件,誘導對方做出一個錯誤的回答,可事實是也許任何一種回答都不能讓對方滿意。這時候,你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的語言來表示。
如:“依你現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們企業更好的公司吧?”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麼說明你這個人也許已在腳踏兩隻船,“身在曹營心在漢”。如果你回答“NO”,又會說明你對自己缺少自信或者你的能力有問題。
對於這類問題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論”來作為開頭,然後回答:“或許我能找到比貴公司更好的企業,但別的企業或許在人才培養方麵不如貴公司重視,機會也不如貴公司多;或許我能夠找到更好的企業,我想,珍惜已有的顯得最為重要。”
這樣的回答,其實你是把一個“模糊”的答案拋還給了麵試官。
還有一種誘導式的語言陷阱是,對方的提問似乎是一道單項選擇題,這時如果你對麵試官做出了選擇,就說明你掉進了麵試官的語言陷阱中。比如說,對方問:“你認為金錢、名譽和事業哪個重要?”
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這三者當然都重要。可是對方的提問卻在誤導你,讓你認為“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隻能選其一”。這時候切不可中了對方的圈套,應該保持冷靜的頭腦進行分析,首先可以明確地指出這個前提條件是不存在的,再解釋三者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及其統一性。
你可以這樣組織語言,“我認為這三者之間並不矛盾。作為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追求事業的成功當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社會對我們事業的肯定方式,有時表現為金錢,有時表現為名譽,有時則二者均有。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去獲取金錢和名譽,三者對於我們都非常重要。”
與此相類似的還有一種誤導式陷阱。麵試官早就有所準備,隻不過是故意地說出相反的答案。若你一味地討好,順著麵試官的錯誤答案往上爬,那麼麵試的結論肯定是:此人無主見,缺乏創新精神。自然而然就被列為淘汰之列。
還有一種測試式的語言陷阱。這類問題的特點是虛構一種情況,然後讓求職者做出相應的回答。比如“今天參加麵試的有近10位候選人,如何證明你是這十位候選人非常優秀的一位呢?”這類問題一般是考察求職者隨機應變的能力。不管你給自己列舉多少優點,別人總有你也許沒有的優點,所以正麵回答這樣的問題卻是毫無意義的。你可以從正麵繞開,從側麵進行回答這個問題。
你可以回答說:“對於這一點,可能要因具體情況而論,比如貴公司現在所需要的是行政管理方麵的人才,雖然前來應聘的都是這方麵的對口人才,但我深信我在大學期間當學生幹部和主持社團工作的經曆已經為我打下了紮實的基礎,這也是我自認為比較突出的一點。”這樣的回答可以說比較圓滑,很難讓對方抓住把柄,再度反擊。
有時,麵試官還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對瑣碎的工作是喜歡還是討厭,為什麼?”
這是個兩難問題,若回答喜歡,似乎有悖現在知識青年的實際心理;若說討厭,似乎每份工作都有瑣碎之處。所以說應當按普遍心理,人們是不願做瑣碎工作的(除非特殊崗位,如家庭鍾點工),即考官明知故問,我們可以推測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工作態度”。
我們可以這樣表述自己的態度,“瑣碎的事情在絕大多數工作崗位上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的工作中有瑣碎事情需要做,那麼我會認真、耐心、細致地把它做好。”
這句話既委婉地表達了大多數人的普遍心理——不喜歡瑣碎工作,又強調了自己對瑣碎事情的敬業精神——認真、耐心、細致。既真實可信,又符合對方的用人心理。
在各種語言陷阱中,最難提防、最危險的,可能要算“引君入甕”式的語言陷阱。
比如,你前去應聘的職位是一家公司的財務經理,麵試官或許會突然問你:“您作為財務經理,如果我(總經理)要求你1年之內逃稅100萬元,那你會怎麼做?”如果你當場抓耳撓腮地思考逃稅計謀,或文思泉湧立即列出一大堆逃稅方案,那麼你就上了圈套,掉進了陷阱。由於拋出這個問題的麵試官,正是以此來測試你的商業判斷能力和商業道德。這時就需要記住,遵紀守法是對員工行為的最基本要求。
比如,你正要從一家公司跳槽去另一家公司。麵試官問你:“你們的老板是不是很難相處啊,要不然,你為什麼跳槽?”也許他的猜測正是你要跳槽的原因,即使這樣,你也切記不要被這種同情的語氣所迷惑,更不要順著杆子往上爬。如果你憤怒地抨擊你的老板或者義憤填膺地控訴你所在的公司,那麼你一定完了,由於這樣不但暴露了你的不寬容,而且還暴露了你的狹隘。
麵試中,麵試官或許會設計出各種各樣不同的語言陷阱,但是隻要看準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了。
麵試交談措詞在麵試交談中,措詞的簡潔和高雅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如果措詞羅嗦,或者粗俗不堪,或者故弄玄虛,不管談話內容多好,也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說話要注意美感
要做到措詞簡潔高雅,在交談中應該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要避免口頭禪有些人在交談中非常愛說口頭禪,諸如“豈有此理”、“我以為”、“絕對的”、“沒問題”一類的話差不多是脫口而出,不管這些話是否與所說的內容有關聯。這類的口頭禪說多了,不僅僅影響說話的效果,而且還十分容易地被別人當作笑柄。所以此類的口頭禪應當極力地避免。
2.不要濫用術語,太深奧的詞如專用術語也不可多用。如果不是同一個學者討論學術問題而不得不用,那麼,過多地使用專業術語,即使你使用得恰當,同樣也會給別人以故弄玄虛的感覺。
3.要盡量簡明扼要地說話,所說的話一般是越簡明越好。有些人在敘述一件事情時說了很多話,但還是無法把他的意思表達出來。聽者花了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精力,仍然不知道他想說明什麼。如果你犯有這種毛病,一定要自己矯正。矯正的最好辦法是,在說話之前,先在腦子裏做一個初步計劃,然後再把計劃要說的東西講出來。
4.同樣的言詞不可用得太頻繁。一般地說,聽者總是希望說者的語言豐富多彩。盡管我們不必像某些名人所說的那樣,每說一事都要創造一個新詞彙,但也應該在許可的範圍內盡量地使自己說話的詞語多樣化,避免多次重複使用同一詞彙。即使是一個特別新奇的詞,如果你在幾分鍾之內把它複述了好幾次或十幾次,那麼,人們對它的新奇感就會喪失,並對它產生一種厭倦感。
5.用語不要過多地重疊在漢語裏,有時確實要使用疊句來引起別人的注意,或者加強語氣。但是,如果濫用疊句,就會顯得十分累贅。例如,許多人在疑惑不解的時候常常會說:“為什麼,為什麼?”其實,一個“為什麼”就足以表達你的疑惑之情,為什麼偏要多加一個呢,還有的人在答應別人一件事情的時候“好好……”一連說上好幾個,其實,說一個“好”字就足夠了,如果你有這個毛病,糾正下此改正為好。
6.應該避免使用粗俗的詞。常言道:“言語是個人學問品格的衣冠。”一個相貌堂堂、看上去高貴華麗的人,如果一開口就說出粗俗不堪的話,那麼別人對他的敬慕之心就會馬上煙消雲散。其實,這些人並非學問品格都不好,隻是在追求語言的新奇和俏皮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染上了這種難以更改的壞習慣。在交談中,我們一定要下決心改掉這種壞習慣。試著想一想,在一個陌生人麵前,你說了粗俗的話,對方該會怎麼想呢?他不一定會認為這是一個習慣問題,而很可能會誤認為你是一位修養不足、不可交往的人。
上述幾點隻是列舉了幾個在日常交談中易於被人們覺察到的問題。那些比較隱蔽的問題還有待於交談者自己在實踐中去揣摩和克服。如果你在交談時能措詞簡潔、生動、高雅而又貼切,你就可能成為一位會說話的好手。
麵試交談並不是沒有頭緒的閑聊,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傳達著實質性的含義。它能發揮語言的功能,使雙方能交換有價值的構思。如果人家對你所說的評價是“廢話連篇”,那麼就太悲哀了。恰恰相反的是你則不虛此“說”了。由於隻有通過交談,雙方才可以互相了解,才可達到心靈的溝通。
對交談語句的要求
1.精練說話是將“字”變成聲音,但許多人沒有注意如何才能把話說得簡潔。要把話說得精練,關鍵在於話未說出口時先打好一個腹稿,然後再根據這個腹稿敘述出來。不必要的語句,固然會造成語言臃腫,即使一些必要的語句,用得不是地方,也會起副作用。
2.在使用大眾化的語句中,應該多注意某些含義在口語中表達的特殊方式。語句要通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說法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更新。所以,說話者應跟上時代,采用當代通用的說法。
3.準確恰當地運用語句,首先應該從心中的醞釀開始。但是,有時你本身使用的語句是正確的,但也有可能會造成誤解。為什麼呢?一種情況是你出現口誤,由於環境的幹擾所造成的精力分散,會造成這樣想那樣說的情況。另一種情況是聆聽的一方由於理解上出了問題,沒有正確領會你的含義。因此,出現語言誤會。遇到重大的情況,聽者還應把說者的話重複一遍,以檢驗有沒有錯誤的理解。
語句的準確,不能單從語法的意義去理解。交談是離不開環境和對象的,如何使語句恰如其分地表現此時此地你的感情則是更高的要求。話要說得準確,還要說得得體。
總之一句話,任何人無法用金錢買到巧妙的語句。要獲得它,隻有多看一些書,或注意向那些會說話的人學習。隻要多學習、多留意,就有可能把自己的語句用得活靈活現。
交談結束。在交談中,人們普遍都重視開頭語,而對結束談話,人們一般都不以為然。說話完了,說聲“再見”不就結束了嗎?其實,結束談話也並非如此簡單。比如,一方還未說完,對方就不願聽了,怎麼結束?兩人在交談中爭得麵紅耳赤又各不相讓,該怎樣收場呢?兩人談興正濃,而客觀條件又不容許再談下去,又應該怎樣結束?一次好的交談,欲達到“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效果,也要有一個很好的結尾。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那麼,怎樣結束談話才能給人留下難忘、美好的印象呢?以下介紹幾種結束談話的技巧:
(1)切忌在雙方熱切討論某一問題時突然將對話結束,這是一種比較失禮的表現。如果一時出現僵持的局麵,應該想方設法改變話題,一旦氣氛緩和就應當趕緊收場。
(2)不要勉強地把所說的話拖得過長,當發現談話的內容已漸枯竭時,就應當馬上道別。不然則會給對方留下言語無味的印象。
(3)要小心留意對方的暗示。如果對方對談話的內容失去興趣時,可能會利用“身體語言”做出希望結束談話的暗示。比如,有意地看看手表,或遊目四顧、心神不安,或頻繁地改變坐姿。遇到這些情況,比較好的方法就是知趣地盡快結束談話內容。
(4)要把時間掌握得恰到好處。在準備結束談話之前,先預定一段短時間,以便從容地停止。突然把談話結束,匆匆忙忙地離開,會給人以粗魯無禮的印象。
(5)笑容是結束談話的最佳句號,由於最後的印象一般是比較深刻的,可以長期留在雙方的腦海之中。
(6)在有些交談結束時,說一些名人格言、富有哲理的話,或是美好祝願的話,通常會產生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