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 / 3)

第十八章

修繕紗帽廳,總共用了一個月辰光。說出來,氣煞老百姓。老百姓屋裏要捉漏,到房管所喊人,春天喊到秋天,不見人影子來。不少人家隻好自己搭了梯爬到屋頂上去弄。有的人不會捉漏,反倒把瓦片踏碎攪亂,越弄屋裏漏得越厲害。倘是啥人家房子塌了牆頭,斷了桁條,更加作孽,要到房管所去預訂修房時間,上半年訂到下半年。居民住這種危險房屋,夜裏困不著覺,日裏吃不落飯,一日到夜提心吊膽,搬又沒地方搬,躲又沒地方躲。到房管所去催催,總歸吃一頓牌頭回轉,叫你等一等,就得等一等,人家房管所也在等。等材料,等水泥石灰木頭,人家房管所也忙得焦頭爛額,忙得六親不認了。

可是現在修這間紗帽廳,倒有材料有工夫了。一個月辰光,眼睛一眨,紗帽廳返老還童,像新造起來的一樣。這麼短的辰光,手腳這麼快,生活做得這麼好,隻有紗帽廳有這樣好的福氣,平頭百姓的住宅是挨不到的。

平常日腳老百姓屋裏弄房子,派幾個木匠、漆匠、泥水匠,好像來幾個大老爺,人家急煞,他們悠煞,反正做一日算一日工錢。生活做得吊兒郎當,泥水漆水亂甩,磚頭瓦片亂丟,弄得住戶叫苦不迭,叫他們做生活當心點,眼烏珠彈出:你自己來做,我們做生活隻會這樣做,不會當心的,你要清爽,我們不做了。嘴巴上說不做,真的坐下來歇煙,一坐坐下去半天,屁股像釘在凳子上了,住家隻好忍氣吞聲,有的還自己貼上香煙、茶葉,供祖宗一樣供他們,想想真是氣酥,公家房子公家修,反倒要住戶貼錢貼鈔貼笑麵孔。倘是碰上私房維修,那是更加不得了,竹杠敲得七葷八素,吳家裏是吃足苦頭的。

可是這次修紗帽廳,講包工了,包質包量,生活做得既快又好,老百姓看在眼裏,心中氣悶賬。

修一修紗帽廳,用了十萬零兩千塊錢,報紙上登出來,嚇煞老百姓。褲襠巷三號裏住四十幾家人家,一年用來維修房屋的開支恐怕還不抵修紗帽廳的一個零頭。

紗帽廳修畢,書場照開,又擴大了場勢,來參觀的人愈加多了。

人人稱讚紗帽廳修得好,保護得好,報到上麵,上麵表揚,加獎金,保護狀元府的承辦人愈發起勁兒了。三日兩頭往褲襠巷三號跑,又看中了三號裏的一塊空地皮。那是東落第三進女廳之後灶問之前的一塊場地。那地方原來是一宅旱船形狀的房子,旱船年久失修,倒塌了,後來就一直沒有去造什麼房子,修繕紗帽廳之後,就來動這裏的腦筋了。正巧另外有一條弄堂有家大宅,大部分房子已經不來事了,修也修不起來了,隻有一座花籃廳還蠻像腔,大概因為料作高級造工考究的緣故。現在那條弄堂拆遷,這座花籃廳不舍得弄掉,就移到褲襠巷三號這片空地上來了。花籃廳移過來,不派用場。庭院的門一直鎖著,門縫裏望進去,花籃廳也上了鎖,辰光一長,門前庭院裏雜草叢生,建築垃圾場沒有出清,亂七八糟,花籃廳門窗上烏蒙蒙一層層灰。玻璃也碎了好幾塊,不曉得是小人拿磚頭砸碎的,還是移過來以前就碎的。三號裏的住戶提起花籃廳就有一包氣,房子造起來空在那裏,這種事體老法裏有,想不到現在也會有。別人家三世同堂四世同室,軋得相罵討氣,尋死覓活,花籃廳八九十平方空在那裏,罪過喲。

紗帽廳修好,花籃廳移過來,陳世官對吳老太太說還有大生活在後麵呢。後麵的大生活就是要修複吳宅北邊的大花園——鳳池園。這隻牛皮吹豁了,連吳老太太也笑陳世官講閑話,牙齒沒有足足齊。

鳳池園,老百姓又稱吳家花園。吳狀元買下三號這宅房子辰光,連帶買下了宅後的這座花園。狀元家又花了二十年工夫,耗費二十萬兩銀子,把鳳池園收作得顯赫得不得了。在當時蘇州城裏頭二百家私家花園中,也算得上首屈一指了,二十萬兩銀子不要講了,二十年工夫了不得,倘是狀元壽命短一點,等到命歸黃泉還看不到花園竣工呢。吳狀元倒是福壽齊全之人,活到九九八十一歲,經過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朝,四朝天子一朝臣,著實不容易,吳狀元一直到年老退居“第二線”,還向鹹豐皇帝舉薦過已經被貶官的林則徐。可惜林則徐福分低,不等第二次出山就死了。吳狀元擴造鳳池園是在道光年間,也是他頂得勢、官至大夫的辰光,拍馬屁的人多,造私家花園,隻要吳世恩金口一開,大體上指點一下,下麵自然有人鼎力承辦,根本用不著狀元公親自過問。過幾年吳世恩回府探親,到後花園一看,自己也吃了一驚,想不到花園弄得這樣漂亮,一問,才曉得是專門請了造園建築專家來設計的。園中山池廳亭布局緊湊,別具一格,因為麵積不大,四五畝占地,就以小中見大取勝,精致玲瓏,頗有小家碧玉之姿,十分貼合狀元公的胃口,據說後來有位專家把鳳池園稱作“湯包”,意思是講,一口吃下去,仔細咀嚼,越嚼越香。

鳳池園園門上的名字,卻不是“鳳池”兩個字,而是“聖恩”,起得不倫不類,這是狀元公想出來的,他看到鳳池園造得如此精致,比皇帝的禦花園還高級,怕有朝一日皇帝親臨看了動怒,多了心眼兒,想出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把園名改為“聖恩”。一來拍了皇帝馬屁,又可以保住鳳池園。

狀元公想的是百年大計,可惜鳳池園福分太淺,不如拙政園、網師園那些花園壽命長。鹹豐十年太平軍攻克蘇州城,後來英王陳玉成也來蘇州住了幾日,看中了吳宅,拿來做了英王府。也是前世的冤家,英王在吳宅總共住了三天,不知為啥事體動了氣,一把大火燒毀了鳳池園。當時吳宅的當家人也是一位老太太,早年喪子媳,膝下隻一個孫子,孤兒寡婦,看見這種野蠻兵,嚇得逃回娘家。等太平天國吃了敗仗,撤出蘇州才敢回吳宅,鳳池園大半爿變成灰堆了。其他廳宅,全貼了英王的封條,到那辰光老太太還不敢啟封開門,還是屋裏下人說現在天國已經滅掉了,老太太才重新掌管了吳宅。可是鳳池園損失太大,吳家再也沒有能力恢複原樣了。相比起來,蘇州博物館當年是忠王李秀成的忠王府,到今朝還完好無缺,:為啥偏生要毀吳家花園,也算是天意,人不可違的。

鳳池園已經有百十年沒有園的樣子了,解放以後,公家倒是準備修繕的,可惜沒有等到動工, “文化大革命”來,一切混亂了。鳳池園給幾家工廠瓜分了,頭二十年來,在那四五畝的地方,造廠房、宿舍、倉庫,軋得實實足足,針也插不進一根了。

這種地方,這樣的情況還想修複,真有點牛皮兮兮了。倘是鳳池園真的能恢複本來麵孔,吳家老祖宗在閻王殿裏也要回轉來看一眼了。

可是還當真有人來管這樁事體了。大家扳扳手指頭算算,一座花籃廳移過來用脫二萬,紗帽廳修修補補用脫十萬,要把鳳池園恢複起來,沒有七八十萬,解決不了問題,國家怎麼一下子變得有鈔票,氣派大了?住戶住房有困難,到房管所去叫苦,人家總歸講,體諒體諒吧,國家也有困難呀,國家倘是有鈔票,不會讓老百姓吃苦的,總歸先要照顧老百姓的。大家聽聽倒也有道理,人民國家是為人民的,不像老中央辰光,國家要敲老百姓竹杠的。現在的政府樣樣好,講來講去缺幾個鈔票,就體諒體諒吧,困難自己克服克服吧。現在看看不對了。嘴說公家少鈔票有困難,做這種握空生活,怎麼拿得出幾萬幾十萬了,野豁豁的,不困難了,用不著研究研究了?其實,不吃這碗飯水的人不明白,修繕這批古跡舊宅,十萬百萬的鈔票也不是容易得來的,相罵起來,有辰光官司打到法院,告到中央呢。不過不管打什麼官司,撥多少鈔票,總歸還有人出麵爭這點鈔票,為了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困難,不曉得有沒有人肯吵相罵,打官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