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溝通中的心理學,
會說更重要會傾聽
心理的開放和封閉,跟一個人是否能在職場生存、是否成功沒有必然聯係。但是,相對地說,心態開放者,更見多識廣,更能夠學習和借鑒有用的知識,更善於與人溝通合作,自然也就會有更多的機會成功。退一步講,即使心態封閉的人成功了,相信更開放的心理將會使他如虎添翼。一個擁有開放心態的人,通常也不會是一個特別固執的人。
心態不開放,便會意識不到形勢的變化,隻認一個理,隻信奉一元的價值觀,一條道走到黑。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隻要合理,就不拒絕改變,這才是開放者所應有的心態。
擔任新華都大公司總裁的唐駿,曾撰文談人生感悟。這位著名的職業經理人就將“父親蓋房子”列為少年時代對自己最有影響的事之一。他說:“在我的整個少年時代,全家的重心和精力都放在蓋房子上。因為在城裏蓋房子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我爸爸用了數年的時間和無數的心血跑各種關係,打擦邊球,終於在江蘇常州的城郊買下一塊地建成了房子。這件事對我來說,讓我知道了事情都是可以變通的,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很難做成事情,一種方法不行,還可以用別的很多方法。”
唐駿大學畢業後非常想出國,他考上了北京郵電大學的研究生,但北郵出國名額已經用完。於是,他就給北京每個高校打電話,詢問有沒有剩餘的出國名額。當打聽到北廣還有出國名額時,他就拿著考研成績單要求轉入北廣讀研。北廣老師說:“你考慮清楚,盡管我們有名額,但你錯過了時間,出國還要由教育部批準。”唐駿還是沒有放棄,打聽到教育部主管此事的是李司長,他就在教育部門口站了整整幾天。早上見到李司長就說“李司長您早”,中午出來則說,“李司長您出來吃飯?”下班的時候便說,“您下班了”。等到第六天,他終於等來了驚喜,李司長終於告訴他:你可以出國了。
在社會底線認可的前提之下,沒有什麼不可以調整,重要的是要能“活”。畢競是你要適應這個社會,而非這個社會來適應你。
一個有封閉心理的人,雖然一時半會兒很難徹底改變,但是也可以做到有效地溝通。
有封閉心理的人最怕的就是與人打交道。與別人說話時不敢看對方,講出的話也是異常簡短和呆板。從來不參加任何集體活動,連一個說點知心話的朋友也沒有。一到有人的場合,就感到別人的目光都在緊緊注視著自己,以至於緊張得全身發抖,唯一的願望就是趕緊逃離。
溝通是現代職場人士必備的重要技能,也是每天生活中必須要做的重要工作,管理者每天有80%的時間都是在做溝通的事情。作為有封閉心理的職業人,有必要刻意鍛煉一下自己的交際能力嗎?雖然從職業發展的角度看,性格與職業“匹配”是最佳選擇,但目前,隨著社會開放度的日益加大,完全悶頭幹活的崗位已越來越少,適當鍛煉一下自己的性格會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有很大幫助。俗話說“人在職場身不由己”,所以,無論什麼工作,有更好的溝通技巧,工作起來就會更容易。
良好的人際關係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隻要你覺得周圍環境安全可靠,與同事和朋友能友好相處,出現矛盾和問題能友善溝通,便是理想的人際關係環境。
那麼對於一個有著比較強的封閉心理的人怎麼去對待職場的人際關係,做到有效地溝通呢?
首先,不能刻意去追求良好的關係,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在工作之餘,既要赴朋友之約,也要主動發出邀請;
其次,不要封閉自己,多參加集體活動,你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東西,並逐漸喜歡與人交往,由此改變獨處的習慣;
第三,在集體活動中,先聽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不恥下問,切忌不懂裝懂,長此以往,也許你的內向性格就會改變;
第四要善待他人,多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這是理解與被理解的金鑰匙,也是形成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礎。,
開放的心理,是一種主動進攻的強勢心理,一種積極溝通與合作的處世原則,更是一種心胸開闊的生活境界,能使弱者變強,強者更強。反之,封閉和保守的心理,則是一種弱勢和防守的心理,一種固步自封的被動挨打哲學,使弱者更弱。向上溝通,忠言不用逆耳
有人說“態度決定一切。”同樣,向上溝通是否成功,首先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其實,這裏的決定因素已非一般的心態,而是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要格外注意的一點就是“溝通有方”,隻有溝通有方,才能使得忠言不逆耳。
“溝通有方”主要是指向上溝通時,在保持自尊等自身價值觀的基礎上,注意運用適當的溝通方法和策略。這就是要做到審時度勢、因人而宜,這樣才能做到忠言不逆耳。
首先要試著了解你的上級。大部分人跨級溝通時的障礙一般都來自動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如果下級能夠設身處地地從上級的價值觀、處境、職責、壓力、背景、經曆、個陛等各方麵來考慮問題,很多溝通障礙都會迎刃而解。不要認為這僅僅是老生常談。最重要的是,學會經常同上級“換位思考”的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溝通效率,而且提升了自己的心理素質和管理水平。
“了解你的上級”,這方麵並沒有很簡單的方法可以一蹴而就。從心理學角度看,在上級的價值觀、處境、職責、壓力、背景、經曆、個性等各種因素中,以了解他們個陛最為重要。因為“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你選擇與上級溝通的渠道、方式、語言等無不與上級的個性息息相關。當然,上級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和上述其他因素也是密不可分的。
有些時候,你發覺老板並沒有詳細了解全部的事實,因此對於情勢的判斷過度樂觀,低估了可能的風險;你聽到不少顧客的抱怨,認為公司有必要改變某些作業流程,否則將嚴重流失客源;你想到過去曾經有過類似的成功案例,所以你相信這一次的提案一定可行……
“老板與屬下之間的關係,其實是兩個同樣會犯錯的人彼此相互依賴。”管理大師約翰·科特說道。除了職務上的層級差別之外,其實你與老板之間,隻是角色扮演的不同,有不同的職責,對事情自然有不同的認知或看法,也會有盲點存在。
通常高層的主管比較偏重大方向的思考,缺乏對於細節的了解,因此在做決策時很容易忽略執行麵的困難或是阻礙。更何況,當老板的想法或是決策有所缺失,倘若你什麼都不說,不去說服老板,其實隻會讓自己的工作陷入更困難的境地,甚至無法執行,最後仍是你自己去承擔失敗的後果。如果你真的對自己的工作結果負責,說服老板就是你不可逃避的責任,你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讓工作能更順利地完成。而你必須認識到,說服的目的不是要對方完全接受我的想法,而是共同協調出雙方都可接受的答案。
如何說明你的內容、強化說服力,其實與內容的邏輯性與合理性是同等的重要。一般人都太過注重說明的內容,卻沒有注意到如何運用技巧,強化自己的說服力,達到有效的溝通。
要能強化說服力,必須掌握以下4大關鍵技巧,巧妙說出你的“忠言”:
1.建立個人的信用
根據多年的觀察以及研究顯示,在溝通時,多數人都過度高估了自己的信用。在工作上,個人的信用來自於兩方麵:專業度以及人際關係。專業度代表的是你在某個領域所具備的專業知識,這可以從你過去所表現出來的具體成績中得到證明。另一方麵,在溝通過程中,你是否表現出對問題的深入了解,並對各種可能影響在事前已做好完整的分析。
至於人際關係的信用度,指的是個人的合群度。老板是否相信你是一位願意接受他人意見、容易溝通的人,而非堅持己見、不容易妥協的人;你不是為了自己利益,而是為了部門或是組織整體利益著想;你是誠實、穩定而可靠的人,不是情緒起伏不定、工作表現大起大落的人。
2.運用生動的語言
你的說明內容必定會牽涉比較抽象的概念或是大量的數據,最好運用實際的例子,或是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作為模擬,才能讓資料產生意義,同時讓老板快速地理解。
舉例來說,“增加×××的營業額,相當於多銷售××××套產品”、“這套全新研發的數據庫軟件就好比是你的私人管理顧問,不僅可以即刻提供你需要的資料,更具備了資料對比分析的功能。”3.考慮老板的立場我們時常感覺身為老板的人總是『生格保守,對於許多事情都持否定的態度,似乎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反對。事實上,老板在行事作風上所表現出的保守傾向,多半時候是為了顧及不同的需求,必須在相互衝突的期望之間尋求最大公約數。
你的老板所麵對的是更廣大的組織網絡,他所要解決的不隻是工作的問題而已,更多時候他必須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這是你在溝通時必須考慮到的。4.不宜過度感性你必須表現出對於自己的提議或是報告內容的熱情與信心,但是也不要過度的感性,以免顯得有些感情用事、不夠專業。另一方麵在溝通的過程中,最好能一心二用,在陳述意見的同時,仔細觀察老板的情緒狀態,隨時調整說話的語氣。
忠言並非總是逆耳,但方法卻可以更加得當。平行溝通,拉近同事關係
世界上有無數人,兩個人相遇是一種巧合,兩個人相聚在一起是一種緣分,在一個單位工作,更是一種緣分加福分。在人的一生中相處時間較長的就是同事。同事之間的親密程度僅次於甚至等同於家人。在公司裏應相處幾位關係極好的同事,有的可以作為良師益友,還有的可以親如兄弟。如何做好平行溝通,拉近同事關係也就成了一門學問。
在一個公司,同事也就相當於是同一條船上的夥伴。單位的興衰榮辱肯定與單位的每個成員相關。單位興旺,大家臉上有光,共同受益;單位不景氣,且不說彼此臉上無光,甚至連吃飯都會成問題。同事的通力協作、凝聚成合力,是一個單位發展的關鍵。所以,在公司裏同事之間要坦誠以待、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
在辦室裏忙碌奔波的人,他們的思想以及活動大都被嚴格地禁錮在自己的本職工作範圍之內。當人們走出寫字樓,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就會發現原來需要放鬆的並不隻是我一個。很多事情會進入我們的耳畔,即使與我們原本並無利害關係,隻要有機會,我們還是應該有興趣去仔細聆聽。多與同事聊天可以幫助你跳出你那一畝三分地,讓你對公司有一個更為全麵的了解,從而知道自己該往哪發揮自己的特點。
與你的同事多多交往能夠擴大你在公司裏的聲譽,從而提高你的知名度。“重在參與”絕對不是失敗者的一種托詞。隨著社會經驗的增長,你會發現,在中國,有很多事情參與不參與絕對不一樣。不管你願不願意,喜不喜歡,參與其中總能獲得某些信息。如果你善於交往,升遷、加薪的機會就不會因為你的沉默而無聲跳過。如果失敗了,你至少知道輸給了誰,了解你的對方是誰,以及你為什麼會輸。
在這個社會上有許多人認為隻要自己悶頭苦幹,就一定能出人頭地,一切就會水到渠成。事實上,你的功績很可能被埋沒,隻有主動尋找伯樂的幹裏馬才能給自己創造出成就偉業的機會。一些人討厭與同事閑聊,討厭將本該休息的時間用於與人交往,他們認為這種做法太過功利,太工於心計。其實,隻對你的同事不懷惡意,這就是對自己的態度最負責任的一種。
由於每個人的年齡、性別、職業、職位、所處環境不同,他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也就不同。在與人接觸時,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行為規範,所以,在與不同的人相處的時候,有著不同的要求與技巧。
首先,要做的是處處替別人著想,千萬不要有自我為中心的心態。要搞好同事關係,就要學會從各個角度來考慮問題,要善於做出適當的自我犧牲,這樣會讓你的同事更加接近你,並願意與你共事。
在單位裏要想做好一項工作,就要學會經常與別人合作,在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後,要共同分享,切忌處處表現自己,將大家的成果占為己有。給別人機會以及幫助其實現生活的目標,這一點對於處理好人際關係非常重要。
替別人著想還表現在當別人遇到困難以及挫折的時候,要伸出援助之手,給予他人幫助。良好的人際關係往往是雙向互利的。別人受到你的種種關心與幫助,那麼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同樣也會得到別人的回報。
其次,要做到胸襟豁達,要有善於接受別人的心態。要不失時機地給別人以表揚。但須注意的是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地誇大其詞,從而讓人覺得你虛偽,失去對你信任。
再次,要掌握與同事交談的技巧。在和同事交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傾聽他的講話,並給予適當的反饋。聚神聆聽代表著理解和接受,是連接心靈的橋梁。在表達自己思想時,要講究含蓄、幽默、簡潔、生動。含蓄既表現了您的高雅和修養,同時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說明觀點、不傷關係的作用,提意見、指出別人的錯誤,要注意場合,措詞要平和,以免傷人自尊心,產生反抗心理;幽默是語言的調味品,它可使交談變得生動有趣;簡潔要求在與人談話時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與人談話時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這樣才會以情動人,此謂之生動。當然要掌握好表達自己的技巧,需要不斷地實踐,自己的文化素養也要不斷地提高,還要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
最後,要做到與同事打成一片,增強同事之間的感情。培養自己多方麵的興趣,以愛好結交朋友,也是一種好辦法。另外,相互交流一些信息、切磋一下自己的體會,這樣都可以讓自己的人際關係更加融洽。不要曲解別人無意的言行
在走廊上向別人點頭問好,對方卻置之不理;和別人打招呼,對方卻悄然無息。遇到這種情況你難免會想:“那個人是不是對我有意見啊?”其實你做出這種推測的原因是以認定對方行為懷有故意為前提的,但實際上對方的言行是否真的出於故意,這可能是一個幾乎無法考證的問題,我們要做到的是盡量不曲解別人的言行,因為那很可能隻是無心之舉。
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自己的經曆中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景。比如當忙暈了頭的你疾步穿過走廊,不小心碰到別人,你還沒有打招呼就已經和他擦肩而過了;再比如低頭快步思考問題時,當我們意識到對方在打招呼,而試圖努力辨認他的身份時,就已經失去了給對方響應的時機;如果你在擁擠的電車上被別人踩到了腳而對方卻沒有道歉時,你一定會憤怒地覺得對方是個無理的家夥;然而當你穿過擁擠的人群準備下車時卻狠狠地踩了別人一腳,你一定會為自己解釋說:“太擠了,實在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