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談判中的心理學,(3 / 3)

倘若是諸葛亮事先沒有留下趙子龍這張“王牌”,那麼我們也不會看到後來功成名就,有著一係列智爍古今的故事的諸葛亮了。談判中,你千萬不能被對方拉著滿街跑,你要爭取摸清對方的底線,而不是急於表態甚至攤牌。也就是說,先期不要“投人”太多,要給自己留有足夠的底牌,別在一場真刀真槍的較量以後,就急於將最後的底牌拋出。如果那樣,你拋出的就不再是一張牌了,很可能是被人家撕掉的最後一塊“遮羞布”,那你可就要“裸奔”了。之後,對方即便願意與你合作,但在談判桌上你已不占優勢,對方或許根本就瞧不起你了。

所以,很多時候,成敗取決於你能否握住最後一張牌。千萬不要把自己手裏所有的牌全部亮出來,因為牌局隨時會中途停止,而對方也隨時會出新的牌,不到最後關鍵時刻,最好不要亮出你手裏最有分量的王牌,最後的贏家才是真正的贏家。有時,最後你手裏拿的是一張什麼牌,其實並無定論,這時一靠你的經驗和智慧,二靠你的臨陣發揮。

很多時候,你的最後一張牌直到生意做完也沒用上,變成了死牌。其實沒關係,這可能是最好的結果,雙方既達到了雙贏,又保全了各自的臉麵。

所以,靈活地使用手中的王牌,不僅僅包括選擇什麼樣層次的王牌,也包括留有什麼樣的王牌,甚至包括這張王牌用與不用的藝術。適時地攤出手中的“王牌”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貓才是森林中最厲害的動物,武功可謂蓋世無雙,老虎總想取而代之搶占貓的王位,於是,便去拜貓為師。貓很高興地收下了老虎這個徒弟。貓不知道老虎是為爭奪王位而來,每天非常認真地教老虎功夫。聰明的狐狸看出了老虎的計謀,便告訴了貓,貓很生氣,但故作鎮定,不動聲色地繼續教老虎。老虎的功夫越來越厲害。終於有一天,老虎製造事端想吃掉貓。貓一下子爬上了樹,這一下老虎傻了眼。問貓:“你怎麼沒教我爬樹?”貓憤憤地說:“如果我都教你,我就完了!”貓因手中留下了最後一張“王牌”,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商場如戰場,商業談判、項目合作跟打仗一樣,千萬不能讓對方了解你的全部底細,讓對手料定你別無選擇。因為,每一方在摸清了對方的底細後,都會加大進攻的力度,切中對方要害,直取“大本營”。

委托方X公司是一家電機公司,接受美國汽車零件製造商Y公司的合同,進行工廠建設,但在支付費用時,雙方發生了糾紛。Y公司以這樣或那樣的借口,拖欠工程費用。其實,X公司完成的質量也並不是特別好,於是要求減額支付。而Y公司則希望能夠加快完工,然後才會考慮支付費用。工程完工不了,將會非常麻煩。麵對這種局麵,X公司不知所措了。“請停工!”我向X公司提出了建議。因為對於X公司來說,這是一張非常有效的“王牌”。另外,X公司還繼續向Y公司施壓:“若在×月×日前,不追加工程費用,將不再開工。”其實,一開始時,X公司也有些擔心:故意停工會造成Y公司的強烈不滿,屆時可能要承擔巨額的賠償責任。但是,我對x公司的負責人說:“既然他們沒有支付工程費用,就沒有必要繼續開工。也沒有必要完成這一工程項目。”之後,X公司才正式地打出了“停工”這張“王牌”。一心想要工廠盡早運轉的Y公司,一下子慌了。對於他們來說,如果不能盡早投入汽車零件的生產,就會違反與其顧客之間的合同。之後,Y公司與X公司進行主動聯絡:“希望與貴公司盡快進行溝通。”最後,經過長達兩天時間的談判,他們選擇了全額支付工程費用。

情感專家指出,值得回味的戀愛,應當是因距離而產生的思念和牽掛。你要與對方保持一種若即若離又恰到好處的親密關係,使每次約會都有新鮮的感覺和意外的驚喜。要想讓戀愛對象對你持續抱有興趣,一定要在戀愛期間,讓他對你有尚不明白、搞不清楚的部分,保持一點神秘感。同理,商業談判、項目合作也要給對方充分的想象空間,讓對方對你有一點兒幻想。商場上的幻想不能沒有,也不能太多,關鍵是把握好“度”。

恰到好處,是保持與對方的距離,不要咄咄逼人;留有餘地,是讓對方保持對你的興趣和幻想,以及更進一步接觸的可能。

但是,你的“優柔寡斷”不能讓對方產生太多疑惑,以至於懷疑你的誠意。這就要給自己和對方都要留有餘地,即使是咄咄逼人的談判高手,也要適當給自己和對方留有一定的回旋空間。因為,萬一把自己弄得下不了台,這種尷尬會在談判雙方的心理上產生微妙的變化,甚至影響勝負的天平。除非你確信把對方逼到死胡同對自己有利,自己能夠完全控製局麵,否則一定要給對方留有餘地。

所以,王牌的關鍵作用,還體現在出牌時機的選擇上。到底什麼時候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基本原則一是不能亂了心智,胡亂出牌,關鍵時刻掉鏈子;二是要提防躲在黑影裏的對手或第三方打“悶棍”。但無論如何,你千萬不能做聚光燈下的男主角,被人家看得一清二楚。而對方在暗處,你的信息量又不足,不知道人家的底線,那就難以在較量中占得先機並達到目的。

你的手裏永遠握著的“王牌”,要適時地亮出來,才能在商場的廝殺中立於不敗之地。攻擊要塞和反擊藝術

溫斯頓·丘吉爾是一個談判高手,但他同時也有一個很大的毛病——極度喜歡喝酒。所以池總是和提倡禁酒的阿斯托夫人鬥嘴。一天,阿斯托夫人走上前來,說道:“溫斯頓,你又喝醉了,真讓人討厭。”作為一名談判高手,他知道自己不應該立刻就反駁阿斯托夫人,於是他說:“阿斯托夫人,你說的一點也沒錯,我的確喝醉了。但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就會醒過來,而你,卻一直會讓人討厭下去。”

在談判的時候,說話一定要十分小心。即使你完全不同意對方的說法,也千萬不要立刻反駁。反駁在通常的情況下隻會強化對方的立場。所以你最好先表示同意,然後再慢慢地使用“感知,感受,發現”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感知,感受,發現”的美妙之處在於,它可以讓你有更多時間用來思考。假設你正坐在一個酒吧裏,一位女士告訴你:“即使這個世界上隻有你一個男人,我也不會讓你請我喝一杯酒。”以前從來沒有人對你說過這樣的話,所以你感到十分震驚,你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但如果你已經掌握了“感知,感受,發現”的方法,你就可以告訴對方:“我知道你在想什麼,許多人也都有同樣的感受,可我發現……”到了這個時候,你通常就會想出該說些什麼了。同樣,有時候你也會遇到一些非常倒黴的情況。比如說你是一名推銷員,你撥通了一位客戶的電話,希望能和對方約個時間好好談一談,可對方卻說:“我才不想和一個滿嘴謊話的混蛋推銷員浪費時間呢!”這時你可以平靜地告訴對方:“我非常清楚你的想法。許多人也都有著和你一樣的想法。可……”這時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恢複了鎮定,也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了。

剛開始時,你不妨告訴對方:“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很多人都有和你相同的感覺。(這樣你就可以成功地淡化對方的競爭心態。你完全同意對方的觀點,並不是要進行反駁。)但你知道嗎?在仔細研究這個問題之後,我們發現……”下麵讓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

比如說你在推銷某種產品,客戶說:“你的價格太高了。”這時如果你和對方進行爭辯,他就會拿出個人的親身經曆證明你是錯的,他是對的。可如果你告訴對方:“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這個價格時也是這麼想的。可仔細分析一下我們的產品和價格,他們總是會發現,就當前的市場情況來說,我們的性價比是最為合理的。”

再比如你在申請一份工作,對方的人力資源主管告訴你:“我感覺你在這個行業並沒有太多經驗。”如果你反駁說:“我以前做過比這個更有挑戰性的工作。”對方很可能會把你的話理解成“我是對的,你是錯的”。這時對方就會被迫地捍衛自己的立場。所以你不妨告訴對方:“我完全理解你的意思。還有許多人也都是這麼說的。可我一直以來做的工作和現在貴公司空缺職位之間有很多共同之處,這些共同之處可能並不是那麼明顯,所以我可以向你詳細解釋一下。”

或者你是一名推銷員,買家告訴你:“我聽說你們的物流部門出了點問題。”這時如果你立刻反駁,反而會讓對方懷疑你的客觀性。所以你不妨告訴對方:“是的,我也聽說這件事情了。我想這個謠言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流傳了,當時我們公司的倉庫正在遷址,所以的確出了一些問題,但現在就連通用汽車和通用電氣這樣的大公司也開始與我們合作了,所以我們並沒有什麼問題。”

對方還可能會說:“我不相信那些近海國家的供應商,所以我想我們還是應該把這個工作機會留給本地人。”你越是爭辯,對方就越會拚命捍衛自己的立場。所以你不妨告訴對方:“我完全理解你的顧慮,因為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都有同感。但你知道我們發現了什麼嗎?自從第一次在泰國完成組裝之後,我們在美國本土的工作機會增加了42%,因為……”所以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直接反駁對方,那樣隻會導致雙方的對抗,一定要先表示同意,然後再想方設法扭轉對方的看法。

當你向一個人發起攻擊時,對方自然也會發起反擊。同樣,當你直接反駁你的談判對手時,對方自然就會奮起捍衛自己的立場。所以,在攻擊要塞的時候,不妨用用反駁的藝術。可以在小妥協中實現大目的

在現代社會,多數談判已不再是“你死我活”,那種“把敵人從地球上抹掉”的情況少之又少。博弈論告訴我們:當人們必須長期共處時,合作和妥協往往是明智的選擇。既然難以“畢其功於一役”,那麼,我們就該把目光放長遠一些。

“妥協”是雙方或多方在某種條件下達成的共識,在解決問題上,它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在沒有更好的辦法出現之前,它卻是最好的方法,因為它有不少的好處。

首先,它可以避免時間、精力等“資源”的繼續投人。在勝利不可得,而“資源”消耗殆盡時,妥協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整補的機會,也許你會認為,“強者”不需要妥協,因為他“資源”豐富,不怕消耗。問題是,當弱者以飛蛾撲火之勢咬住你時,強者縱然得勝,也是損失不少的“慘勝”,所以強者在某種狀況下也需要妥協。

其次,可以借妥協的和平時期來扭轉對你不利的劣勢。對方提出妥協,表示他有力不從心之處,他也需要喘息,說不定他根本要放棄這場“戰爭”;如果是你提出,而他也願意接受,並且同意你所提出的條件,表示他也無心或無力繼續這場“戰爭”,否則他是不大可能放棄勝利的果實的。因此,“妥協”可創造“和平”的時間和空間,而你便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引導“敵我”態勢的轉變。

再次,可以維持自己最起碼的“存在”。妥協常有附帶條件,如果你是弱者,並且主動提出妥協,那麼可能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但卻換得了“存在”。“存在”是一切的根本,沒有存在就沒有未來。也許這種附帶條件對你不公平,讓入感到屈辱,但用屈辱換來存在,換得希望,也是值得的。

在一些入眼中,妥協似乎是軟弱和不堅定的表現,似乎隻有毫不妥協,方能顯示出英雄本色。但是,這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認定入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在現實生活中,入與人之間的關係逐漸由依賴與被依賴的關係,轉向相互依賴的關係。比如買東西,過去東西短缺,買家隻能求著賣家。於是價格自然是鐵價不二,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但現在不同了,市場經濟下所形成的買方市場,買家與賣家的關係變為相互的依賴,使得討價還價流行開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肯做出任何妥協,那隻能失去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機會,成為最終的失敗者。“妥協”其實是非常務實的、通權達變的智慧,智者都懂得在恰當的時機接受別人的妥協,或向別人提出妥協,畢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氣。

那麼何時“妥協”?怎樣“妥協”呢?要看狀況:

1.要看你的大目標何在

也就是說,你不必把資源浪費在無益的爭鬥上,能妥協就妥協,不能妥協,放棄戰鬥也無不可。但若你爭的本就是大目標,那麼絕不可輕易妥協。2.要看“妥協”的條件如果你占據優勢,當然可以提出要求,但不必把對方弄得無路可退,這不是為了道德正義,而為了避免逼虎傷人,是有利害權衡的。如果你是提出妥協的弱勢者,且有玉石俱焚的決心,相信對方會接受你的條件。

妥協並不意味著放棄原則,一味地讓步。應當區分明智的妥協和不明智的妥協。明智的妥協是一種適當的交換,為了達到主要的目標,可以在次要的目標上作適當的讓步。這種妥協並不完全是放棄原則,而是以退為進,通過適當的交換來確保自身要求的實現。相反,不明智的妥協,就是缺乏適當的權衡,或是堅持了次要目標而放棄了主要目標,或是妥協的代價過高而遭受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明智的妥協是一種讓步的藝術,而掌握了這種高超的藝術,是現代人成功談判、取得勝利的必備素質。

能夠妥協,意味著對對方利益的尊重。意味著將對方的利益看得和自身的利益同樣的重要。在個人權利日趨平等的現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隻有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在談判中,小妥協中實現大目的不僅僅是種智慧而且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