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麵,專家認為,三大製度的缺失也需要引起關注和思考:
一是就業壓力,這一壓力正從“職前”轉到“職中”,不隻是求職者,就連身在職場的人也或多或少地感到不安;
二是戶籍、人事等方麵的製度障礙。專家認為,這些障礙阻礙了職場人士的流動,影響了他們追求更高的收入和社會地位,公正、合理、開放的現代化社會流動格局尚未形成,使他們缺乏歸屬感,容易產生不安和功利心理;
三是分配製度的弊端。浙江大學社會學教授馮鋼指出,大多數職場人士不屬於高收入與低收入範疇,既不是國民收入一次分配的得益者,又不是二次分配的受益人。與此同時,收人水平的差異又非常明顯,同樣的空中乘務工作,以色列航空公司職員的月薪為8萬元,而一些國內航空公司職員的月薪卻隻有8000元,這讓不少人感到不公。“這種差異感並非來自於能力差異,而是來自於機會不均和現實之困。隨著一些城市裏外資企業的增多,集體焦慮感呈上升趨勢。”
要想擺脫年終綜合征,一定要先製定好兩個計劃:一是生活計劃,二是心情計劃。生活計劃包括明年買不買房、換不換工作、是否談戀愛或結婚等。心情計劃則是為來年保持一定的好心情,讓心情轉好。同時製定一份固定的投資計劃,把收入的節餘變成固定投資,這樣可以增加自我的安全感和控製感。
要消除年終綜合征還需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和認識,首先必須確定你在某一公司、某一行業、某一領域、某一職位幹多久,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位置,才能總結自己今天的成就,也比較清楚地明確下一步的方向。千萬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否則容易導致職業困惑和挫折感。
同時,還要學會讓不良情緒充分發泄出來。張久祥指出,不良情緒最易見光死,多參加聚會,找好友談心甚至痛哭一場,都是不錯的消除不良情緒的方法。可以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逛街、看電影、與朋友喝下午茶,適當地調節有利於轉換心理和生活狀態。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年終時要盡量避免獨處,而要多與朋友或親人接觸,相互支持、鼓勵。情緒低落或工作效率低下時,不妨放下手頭的事情,到戶外去活動一下,打球、慢跑,甚至隻是散散步、曬曬太陽也好。早衰綜合征:中年精英的苦惱
在“E”時代的高科技時代,許多人需要花許多時間使用電腦科技,工作自動化雖然降低了人的勞動力,但是常對著機器,卻使人覺得是“高科技在控製人”,而非“人在控製機器”,因而減少了工作滿足感,整天對著電腦,使人覺得工作乏味,而減少人與人之間的互助關係與溝通,使“E”時代人在自信、滿足感、自尊、自控下,健康備受威脅,易導致現代人患上“早衰綜合征”。
“早衰綜合征”是職場人士,尤其是中年高知的職場人士們常見的身心病症,換句話說,這種病症是一種特殊的不良心理衛生問題。
所謂“早衰綜合征”,簡稱“早衰”,是指由於各種原因,中壯年人過早地出現生理上衰老、體質上衰退和心理上衰弱的現象。由於在身心兩方麵都存在未老早衰的多種征象,真正病理機製尚未明確,所以稱之為“早衰綜合征”。這包括多方麵的衰退:1.生理上衰老視力過早衰退(遠視、弱視、散光、眼肌異常容易疲勞,嚴重時無法較長時間看書閱讀)。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很快,體力不支,稍微一動,就會感到氣喘籲籲,頭暈目眩,無法長時間進行研究、教學等腦力勞動。此外,食欲很差,消化功能低下,胃腸功能紊亂,經常感到胸悶氣短、心悸心慌。睡眠障礙也明顯出現,例如:旱睡、多夢、夢魘、睡眠的質量很差等。2.體質上衰退這類人體質上未老早衰的現象頗為突出。頭發禿脫,白發斑斑或色澤無光,皮膚皺紋滿布、消瘦、疲乏無力。年富力強的中年人外表看已蒼老虛弱,體質、年齡大大超過實際年齡。體質衰退還表現在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很差,經常傷風感冒,發高熱肺炎。一旦得病後久久難以自行康複,需要住進醫院治療。過早患上多種本應該在老年期患的身心疾病,也是一種體質衰退表現。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都是中年期常見的慢性疾病。3.心理上衰弱經常感到精力不足,心理性疲勞非常多見。由於記憶力和注意力減退,思維功能和心理效能下降頗為突出。患者麵對上述種種早衰征象,無法有效地創造性工作,心理上充滿憂鬱、焦慮、煩惱和抱怨,情緒上不穩定,怕煩易怒。凡此種種皆引起中年人知識分子思想上的苦惱和擔憂。
這種早衰可能來自工作因素。如:精神壓力過大(主管或經理、電腦科技人員等工作時間過長)。也可能來自生活習慣惡化,如:過量抽煙、睡眠不足、暴飲暴食、缺乏運動、旱出晚歸。這樣的結果可能導致包括精神衰弱、高血壓、高血脂症、動脈硬化、肥胖等在內的一係列慢性病。
那麼我們怎麼來有效地防治早衰綜合征呢?
1.“未病防病,已病防變”:正確看待早衰綜合征
許多人認為早衰現象是單純的體質問題,不認為是一種疾病。更多中年人忙於自己的事業,整天醉心於工作、物質生活和個人的理想進取,忽視了身心保健工作,以致不少中年人潛伏許多種疾病,甚至英年早逝,壯誌未酬人先亡。早衰現象是一種危險的身心健康威脅的信號,及早尋找原因,及早檢查防治,以達到“未病防病,已病防變”的作用。2.認識到定期體檢和心理檢查的重要性職場人士們至少每年一次接受全身檢查。及早發現問題,早期診斷,早期防治。不要常以工作重、任務多而放棄合理的醫療檢查。目前的問題是定期體檢質量不高,流於形式,尤其是忽視心理健康檢查,許多潛在的心理疾病被忽視和疏漏,特別是抑鬱症和神經症各種心理社會適應不良的綜合征。為此,你可以定期到專門的醫療部門去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3.強調體育鍛煉的重要價值必須糾正人們普遍存在的一些錯誤想法,認為體力勞動或家務勞動就是一種體育鍛煉。體力勞動和家務勞動並非體育鍛煉,體力勞動絕不能代替運動。相反,前者是一種不規則的體力消耗,是一種輸出,而體育鍛煉是一種有規則的補償、調節,是一種積極的具有增強身心功能和強身治病功能。4.強調心理健康和心理衛生的重要意義有一個最基本的心理衛生原則和要求是對每個人都適用的,那就是人必須愉快地生活,人類必須學會和養成一種樂觀通達的心理狀態。如果一個人缺乏這種基本心理條件和為人之道,那這種人是世界上最痛苦和最不幸的人。即使這個人腰纏萬貫,權高勢大,他們也是不幸福的,生活毫無意義。
中年是一個人一生身心和事業的成熟期,也是為社會作出較大的貢獻的時期,但是由於種種因素,自己不注意體育鍛煉和心理衛生保健,導致體質情況較差,現在已經到了必須要引起重視的時候了。電腦綜合征:現代社會的信息病
現如今,電腦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在給人們帶來諸多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煩惱和憂慮,因為人們長期從事電腦工作對健康的影響是比較直接的。目前,電腦和網絡對健康的影響而引發的“電腦綜合征”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電腦綜合征是一種“現代新生病”。主要表現為長期從事電腦操作、程序編製人員因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失調引起頭痛、失眠、心悸、多汗、厭食、惡心,以及情緒低落、思維遲鈍、容易激怒、常感疲乏等,婦女還可能出現月經不調等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電腦綜合征呢?專家們認為主要原因有是電腦工作時發出的微波對人體的影響。如果使用者較長時間處於這一環境中而又忽視必要的保健措施時,便會引起中樞神經失調,主要表現為:1.對身體健康的直接影響電腦顯示器是利用電子槍發射電子束來產生圖像,並伴有輻射與電磁波,長期使用會傷害人們的眼睛,誘發一些眼病,如青光眼等;鍵盤上鍵位密集,鍵麵有一定的彈力和阻力,長期擊鍵會對手指和上肢不利;操作電腦時,體形和全身難得有變化,操作向著高速、單一、重複的特點發展,強迫體位比重越來越大,容易導致肌肉骨骼係統的疾患,其中,計算機操作時所累及的主要部位有腰、頸、肩、肘、腕部等。2.電腦微波對身體的危害電腦低能量的x射線和低頻電磁輻射,容易引起人們中樞神經失調。英國一項辦公室電磁波研究證實,電腦屏幕發出的低頻輻射與磁場,會導致7~19種病症,包括眼睛癢、頸背痛、短暫失去記憶、暴躁及抑鬱等。對女性還易造成生殖機能及胚胎發育異常。據對武漢市200多名銀行係統從事電腦操作者調查表明,有35%以上女性出現痛經、經期延長等症狀,少數婦女還發生早產或流產。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指出,孕婦每周使用20小時以上電腦,其流產發生率增加80%以上,同時,還可能導致胎兒畸形。3.增加精神和心理壓力操作電腦過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眼、手指快速頻繁運動,使生理、心理過度重負,從而產生睡眠多夢、神經衰弱、頭部酸脹、機體免疫力下降,甚至會誘發一些精神方麵的疾病。這種人易喪失自信,內心時常緊張、煩躁、焦慮不安,最終導致身心疲憊。4.導致網絡綜合征長時間無節製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互聯網上持續聊天、瀏覽,會導致各種行為異常、心理障礙、人格障礙、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嚴重者發展成為網絡綜合征。該病症的典型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睡眠障礙、生物鍾紊亂、食欲下降和體重減輕、精力不足、精神運動性遲緩和激動、自我評價降低、思維遲緩、不願意參加社會活動、很少關心他人、飲酒和濫用藥物等。5.電腦散發的氣體危害呼吸係統英國過敏症基金會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辦公設備會釋放有害人體健康的臭氧氣體,主要元凶是電腦、激光打印機等。這些臭氧氣體不僅有毒,而且可能造成某些人呼吸困難,對於那些哮喘病和過敏症患者來說,情況就更為嚴重了。另外,較長時間待在臭氧氣體濃度較高的地方,還會導致肺部發生病變。
為此,科學使用電腦,減少電腦和網絡的危害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議:1.要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如工作間隙注意適當休息,一般來說,電腦操作人員在連續工作1小時後應該休息10分鍾左右。並且最好到操作室之外活動活動身體。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能,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和自我心理測定,一旦發現生理、心理上的有關症狀,可在一段時間內適當調整上機時間,緩解症狀。2.要注意工作環境電腦室內光線要適宜,不可過亮或過暗,避免光線直接照射在熒光屏上而產生幹擾光線,工作室要保持通風幹爽,使那些有害氣體盡快排出,盡量用非擊打式打印機減少噪音等等。3.要注意正確的操作姿勢操作時坐姿應正確舒適。應將電腦屏幕中心位置安裝在與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線上,最好使用可以調節高低的椅子。應有足夠的空間伸放雙腳,不要交叉雙腳,以免影響血液循環。4.要注意保護視力避免長時間連續操作電腦,眼睛與屏幕的距離應在40~50厘米之間,使雙眼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這樣可使頸部肌肉輕鬆,並使眼球暴露於空氣中的麵積減小到最低。如果出現眼睛幹澀、發紅、有灼熱或異感,眼皮沉重,看東西模糊,甚至出現眼球脹痛或頭痛,那就需要到醫院看眼科醫生了。5.要注意補充營養電腦操作者在熒光屏前工作時間過長,視網膜上的視紫紅質會被消耗掉,而視紫紅質主要由維生素A合成。因此,電腦操作者應多吃些胡蘿卜、白菜、豆芽、豆腐、紅棗、橘子以及牛奶、雞蛋、動物肝髒、瘦肉等食物,以補充人體內維生素A和蛋白質。
此外還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電腦熒光屏表麵存在著大量靜電,其集聚的灰塵可轉射到臉部和手的皮膚裸露處,時間久了,易發生斑疹、色素沉著,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皮膚病變等。職業枯竭征:激情不再的困惑
1961年美國作家格林尼寫了《一個枯竭的案例》一書,書中的主人公因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棄自己的工作,逃入非洲原始森林。從此,“枯竭”一詞進入大眾的語彙。1974年美國精神分析學家Freuden首次將它使用在心裏健康領域,用來指稱工作者由於工作的巨大壓力、持續的情感付出以及身心耗竭狀態。
職業枯竭症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職業人在工作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其主要症狀是對工作缺乏熱情、工作態度變化、工作效率不高。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最容易產生職業枯竭感。
麵對職業的枯竭,我們如何才能喚起我們逝去的激情呢?
1.求助專業心理催眠師,喚醒工作潛能
當工作壓力大到你老是想“臨時脫逃”時,先別忙著遞辭職信,求助於心理谘詢師的催眠力量,來看一看你潛意識中,對這份工作是否還保有留戀,是否還有堅持下去的勇氣。谘詢者會給你放催眠音樂,取出一個眼罩讓你帶上,並從腳趾頭開始誘導你一部分一部分放鬆,然後,在你進入淺睡眠層次的時候,在你手腕上套一個橡筋圈,對方每提問一次,就用手輕輕彈撥一下這個橡筋圈,你就會不由自主地跟著谘詢師的問題走,會非常“老實”、非常簡潔地回答谘詢師的問題。心理催眠往往會說出當事人竭力否認的真相,如“這份工作滿足了我的成就欲”,“我和老板之間的衝突是因為我們太相像”,再如,“我覺得再找一份工作很難有現在的平台,畢竟重做新人,我會太老。”看到這些催眠術引出的意外結論,你是否有了“再堅持一年”的勇氣?2.花時間去培養一個得力的團隊,而不是孤軍奮戰這是職業經理人擺脫職業枯竭和情緒崩盤的關鍵:懂得如何去鞭策下屬的成長,而不是對所有的責任大包大攬。“調教”過程也許充滿艱辛遠不如你親力親為來得爽利,但時間長了你就知道它的好處了——等你的團隊磨合成功了,你就可以放心地去海邊度假,而不必擔心後方地震。
你應該用各種方式去訓練你的團隊,並使它與你之間猶如“粘合了一層膠水”。交叉使用你的幽默感、賞識態度和嚴厲的批評精神,將使你擁有領頭羊的權威與個性上的親和力,最終使你的團隊無往而不勝。3.每天靜坐半小時,每周以固定的程序“清空”自己這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尤其關鍵,你要預防瑣事占滿你所有的身心“內存”。每周花一天時間,以固定的程序清空身心壓力,將使你對下一周的工作不那麼抵觸。這一天安排在周日最妙,拔掉電話、不開手機,一整天沉浸在園藝、編織、書法或瑜伽中,都可以。關鍵是這一天要遠離給你製造困擾的日常工作,保證這一天“倒空”自己,如果實在找不出一天完整的時間,每天臨睡前的半個小時做一做香薰,聽一聽音樂,或僅僅靜坐半小時,也是非常有益的“清空”程序,如果睡眠深沉可以消解大部分的疲憊,壓力也就不容易摧毀一個人的自信。4.求助於辦公室設計師的力量,來解決你的枯竭問題在亞洲的其他國家,如韓日及東南亞,辦公室設計師們普遍擁有提供“心理安慰劑”的能量,他們首先測定你的枯竭症狀究竟來自想象萎縮、動力枯涸,還是來自人際關係緊張或壓力超標……然後,他們在辦公室的不同方位放置跳舞草、泰國蘭花、水晶球或者大型翡翠掛件,來改善辦公室的“氣場”,聽上去有點詭異對不對?但大多數人反映經設計師這麼一改裝,做事果然順暢起來。有了心理上的依賴與支撐,你的心態就會大有不同。5.改變你的午餐日本的職業心理培訓師發現,糟糕的公司盒飯將大大降低加班族在下午四點後的忍耐能力,“幹篇一律的午餐放大了職業生涯中味同嚼蠟的一麵”。心理培訓師建議從辦公室走出去,不要每天都在一樣的餐廳用餐,換一個環境,到拉麵店、壽司店、風味小吃和糕餅茶食店去,與同事或朋友聚會。“就算有空看一看商店櫥窗,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吸氧方式。”改變午餐方式之後,很多人意外地感受到,她們對返工、加班、失意的抗挫能力和忍耐力,都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