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今年上小學四年級了,是個聽話的孩子。可最近老師不停地向他的媽媽反映:小明喜歡在上課的時候發呆或者亂畫,就是不認真聽老師講課。為此,老師和爸爸媽媽沒少批評和責罵小明。
可是罵也罵了,訓也訓了,小明依舊是我行我素的樣子,發愣是他最喜歡幹的事情。與此同時,他還喜歡亂塗亂畫,原本幹淨的教科書,被他塗得一塌糊塗。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會說:“老師水平太差,我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媽媽擔心,小明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學習成績將會變得一塌糊塗。可是,自己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
像小明這樣的學生,現實中還有很多很多。倘若你問他為什麼有了這樣的習慣,他們總是這樣說:“我跟不上老師的節奏!”
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曾有過上課開小差的經曆,區別隻在於走神時間的長短和次數的多少而已。然而,把問題推得一幹二淨,反而怪罪老師,這是孩子正確的行為嗎?
不可否認,孩子聽課的時候專心與否,的確是和老師的教學水平有著比較密切的關係,然而,即便是同一個教學水平很高的老師來教課,同樣是做題,有的孩子做錯了一次就可以徹底地改正過來,而有的孩子卻是一直會犯同樣的錯誤,其差別就在於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
簡言之,就是他能否專心聽講,能否主動學習,而不是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發呆或亂畫上。隻有提升自己的聽課效率,他的學習成績才能突飛猛進。
所謂的主動學習,就是當老師每講出一個知識點的時候,自己都有要去考慮該如何應用,在題目裏麵又有多少種變化的形式,又有什麼解題的規律可以遵循。主動學習,就是將老師看成是傳遞知識的人,要努力地將老師傳授的知識吸入自己的心裏;主動學習,就是在上課的時候專心聽講,力求在課堂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收獲。
那麼主動學習又該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呢?就是在聽課的時候,自己的腦子裏是在不斷地運轉,想著自己應該怎樣去運用老師所講述的知識。隻有抱著這種聽課的態度,才可以將老師的每句話都認真地聽進去。
相信這樣的孩子,每一個父母都會喜歡。那麼,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專心聽課的良好習慣呢?
1.幫助孩子改變對老師的看法
當孩子不喜歡某位老師講課的時候,家長們應該給孩子講清楚,老師的水平各有不同,但他們都是給你帶去知識、幫助你的人。每一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學好,他們每天都在為你們付出。這樣說,可以幫助孩子改變對老師的抵觸情緒,讓孩子願意聽課。
2.不要總是跟在老師後麵走
父母應該對孩子說:“學習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覺得老師講述的內容自己跟不上,就應該提前進行預習;如果覺得老師講述得太慢,缺少吸引力,就應該主動去思考會更加深入。”
家長們這樣去幫助孩子,可以讓孩子在課堂上獲得最大的收獲。
3.訓練孩子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如果發現孩子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地集中,我們就應該有意識地對孩子加以訓練。比較好的途徑就是:由孩子自己去整理學過的知識,這時長時間思考的過程,不僅可以讓注意力集中,同時還能增強自己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因此,我們應該每天要求孩子進行複習,並且進行抽查,實行獎懲製度。
4.讓孩子給父母講課
當孩子對老師所講述的課表示不滿意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給自己講同樣的內容。如此一來,就能讓孩子體會到傳授知識是一件多麼難的事情,從而增加對老師的理解,並明白老師講課是一種非常大的付出,最終願意去專心聽講。
5.要求孩子尊重他人的勞動
家長們可以告訴孩子,老師講課是一種非常辛苦的勞動,任何的勞動都應該得到別人的尊重。從這個角度去看待問題的話,就能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哪怕僅僅隻是從禮貌的角度上,也可以讓孩子不好意思再在上課的時候做小動作。
6.給孩子算一筆賬
爸爸媽媽們可以給自己的孩子算上一筆賬:如果不認真聽課,最終受到損失的是誰?為了彌補課堂上的損失,要在課外的時候多付出多少努力?上課的時候做一些小動作,玩得也不痛快,卻要失去課外的娛樂放鬆時間,這樣一來劃算嗎?甚至,我們可以把課外培訓課的學費、被耽誤的其他課餘生活的時間都列在表上,給孩子一個直觀的數據。一旦孩子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會非常願意專心聽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