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敢於討論和提問的習慣(1 / 1)

張軍非常喜歡問問題,他的問題總是問不完,每學習一節新課的時候他都會提出很多的問題。對於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習慣,老師自然非常讚許,並且對他提出的問題也總是不厭其煩地給予回答和解釋。

除了在課上,家裏張軍也是個愛提問的好孩子。每重讀一本書,張軍都要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和見解,然後和父母討論。隨著學習的進一步深入,他提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層次也在不斷地提高。

另外,張軍還有一個好習慣動作:每次一下課,他總是第一個請老師解答他在小本子上所記下的問題。他準備了好幾個小本子,分別在上麵記下了各科目不懂的問題,以便及時地向老師請教,這樣一來就可以及時地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知識的獲得是需要有一個認識的過程,而認識又是開始於不認識的。一個淵博學識的人,必然會對那些不認識的東西提出各種問題。所以說,提出問題,並因此進行討論,這是學習的起點。

提出問題,這不僅是求知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科研、發明、創新和創造的開始,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就是工作取得較大成效的時候。例如,陳景潤所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因為有人提出了“猜想”的問題;如果當初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那麼陳景潤等科學家就不可能會去研究這個問題,這一問題當然也就不可能得到解決。英國的瓦特就是因為思考了“開水為什麼能掀起壺蓋”這個問題,才終於利用其中的原理發明出了蒸汽機。

所以,鼓勵孩子敢於討論和提問,這是引導他學習進步的關鍵所在。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探求知識。

不過,很少有孩子能和張軍一樣,敢於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讓孩子克服提問前的畏難情緒

“提問無須臉紅,無知才應羞恥。”這是養成提問習慣所必備的一個正確認識。所以,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克服畏懼的心理。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你能夠進行思考,並提出問題,那是老師非常樂於見到的事情!老師就是在等著你去提問呢,不信你問問看!孩子,可別讓爸爸媽媽看不起你!”

這樣的“激將法”,自然可以喚醒孩子的“挑戰”意識。當他感受到提問和討論一點也不可怕,甚至還會得到老師的讚揚,那麼他自然不會感到畏懼!

2.讓孩子學會先思考後提問

如果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所積累的問題越多,就越容易產生積重難返的感覺。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及時地去解決,這才能給以後的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

除此以外,還必須正確處理好思考和提問之間的關係。提問應該產生在思考以後,不先進行思考就提出問題或者在提出問題以後不進行思考,都會讓思維產生惰性,對學習沒有任何的幫助;相反,思考過後再提出問題,不但可以從中找出問題的關鍵,而且還能從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從而對問題的探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