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課前預習功課的好習慣(1 / 1)

媽媽:“放學了,先把作業做完了再出去玩!”

小倩:“媽媽,我在學校的時候已經把作業做完了!”

媽媽:“那你可以先預習一下明天的課啊。”

小倩:“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說吧,我這麼聰明,明天老師一說我就能懂了,哪裏還用去預習啊?再說了,預習也沒有什麼用的。”

媽媽:“看來你還很是自信啊,不過,提前預習的好處好像你還不知道吧?”

緊接著,媽媽就開始耐心地給小倩說起了預習的種種好處,小倩聽媽媽說得頭頭是道,就想試一下看看。結果,第二天回來的時候就開心地大喊:“媽媽,媽媽,我今天問了老師一個問題,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誇我是一個善於思考的好孩子呢,其實,那個問題就是我昨天預習的時候想了好久沒有想通的。哈哈,我好開心,我今天晚上還要預習功課。”

很多時候,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總是認為自己忙不過來,擠不出來時間去預習功課,因而每次上新課的時候,都會在課後花上大量的時間去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學習成績無法提升的原因。學習原本就是由預習、上課、整理複習和做作業這四個環節組成的。預習是第一個環節,缺少了這個環節,就會影響到接下來幾個環節的正常連接和運轉。

那麼,應該如何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呢?

1.讓孩子自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有的父母總是孩子解決不了學習上的疑難問題,所以一旦孩子提出問題,就會立即幫孩子去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孩子原本經過思考,花點時間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卻要去依靠父母解決了。時間一久,就會形成一種依賴的習慣。

所以,父母應該盡量去鼓勵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當然,我們可以進行指導,例如孩子實在無法解決,那麼我們不妨進行一定的暗示:“把這條邊設為第二個未知數,是不是就會容易點了?”這種啟發性的教育,遠比直接告訴他答案要更有效果。

2.告訴孩子預習方法不要過於簡約

預習通常表現為以下兩種方式:一是瀏覽式的預習;二是自學式的預習。

通常,孩子都會采取第一種預習方式。然而,這種預習隻是對未來的課堂內容作一種表麵上的了解,對所出現的盲點和難點不能做出較好的估計和確定。

而第二種的自學式預習,不僅僅要細致地去閱讀課文,同時還要能夠根據課後的聯係來驗證自己掌握的水平和程度,這就是一種比較高級的預習方式。這種方式,才是我們應當教給孩子的。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如果你能更深入地去琢磨,那麼明天上課是不是就更輕鬆了?所以,還是鑽進去的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咱們一起來探討!”

3.堅持對孩子的預習作定時的檢查

父母盡量每天或者每次孩子完成作業以後,就去提醒孩子作新課的預習,並且還要對孩子預習的結果進行相關的檢查。這一點,同時也給父母提出了要求:首先要付出一些時間真正了解孩子的課程,知道他們現在應該要做些什麼,明天需要學習什麼,從而讓督促和檢查變得更為有效,這樣做也是對孩子學習的一種幫助。因為孩子提前進行了預習,所以會讓聽課變得更為輕鬆,感覺也會更加精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