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是個小電視迷,這天又圍在電視前機坐了一下午。很快,晚飯的時間到了。桌上的飯菜都快要涼了,可是小麗還是遲遲不肯離開電視機,非要看完她正在看的電視節目為止。
於是,媽媽就在旁邊不停地催促,萬般無奈之下又由催促轉變為訓斥,心中的怒火也在一點一點地累積。而小麗對於媽媽的那些苦口婆心的諸如“飯菜如果涼了,吃下去就會引起肚子疼”、“看電視的時間長了,就容易變成近視眼”之類的勸說全都裝作聽不見,繼續坐在電視機前麵不肯吃飯。
看到孩子如此的態度,爸爸終於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發火了,“啪”一聲把電視機給關了,然後硬拉著孩子上了飯桌吃飯。小麗拍桌子踢板凳,哭鬧個不停,雖然被媽媽強行地喂下去幾口米飯,但是,她一直哼哼唧唧的不肯把嘴巴裏麵的飯給咽下去。
就這樣,原本一頓好好的飯菜,弄得全家人都非常不高興。
為什麼,孩子一定要和父母對著幹?大部分人都會歸咎到孩子的身上,認為是孩子不聽爸爸媽媽的話才鬧成這樣。但是實際上,出現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因為孩子的問題,反而是家長們的做法不正確。
因為,父母一直以來用這種方法去管教孩子,不僅不會讓孩子變得聽話一些,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加任性,更加的“不聽話”,並持續地采用這種方法去和父母進行對抗。如果父母肯嚐試改變一下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或許就會發現孩子要變得“聽話”了許多,“懂事”了許多。
一般來說,孩子都喜歡以下幾種方式:
1.共情的方式
孩子雖然年齡還小,但是他們也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因此,父母去表達對孩子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根據上麵看電視的實例為例,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是去強行關閉電視,而是先去和孩子表達對她非常想看動畫片的這種心情的理解,那麼事情就不會變得那麼麻煩了。
“媽媽明白,你非常想看完這個動畫片再去吃飯對不對?這麼好看的動畫片,如果錯過了就真的太遺憾了。可是,如果飯菜涼了,吃下去就會導致肚子疼的,肚子疼是不是也是非常難受啊?再說了,如果看電視的時間太久,就會變成近視眼,然後戴上厚厚的眼鏡,這樣你踢球的時候就會很麻煩,看不清楚球在哪裏,你就會被淘汰下去的,最後你的小夥伴們也不會和你一起踢球了呢。所以說,為了保護我們的眼睛,趕緊去吃飯吧!”
給孩子一個台階下,孩子自然會感到受尊重,於是就會放棄看電視,並主動跑去飯桌上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