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悲觀的心理習慣(2 / 2)

第三,人際交往原因。目前,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讓孩子把時間幾乎全用到了繁重的學業上,從而無暇顧及同學間的情感溝通和交流。巨大的壓力他們感到生活單調乏味,缺乏情趣,繼而感到孤獨寂寞,進一步則導致了抑鬱情緒。

第四,教育原因。盡管我國的教育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一些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常常取消各種課外活動把孩子變成“讀書機器”。時常考試,公開排榜,學生人為地被分數分為“三、六、九等”,家長會上,優等生的父母得意揚揚,“壞孩子”的爸媽臉上無光……那些差學生,時不時地就會遭到父母的數落甚至打罵,而好學生身上又背負了太多的壓力,所以,他們處於緊張和悲觀的情緒中也成了自然。

找到了原因,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對症下藥:

1.家長要與孩子積極溝通,並對自己的做法進行反思

麵對孩子的抑鬱,父母最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進行真誠的、良好的心與心的溝通,讓孩子打開心扉,以找到抑鬱心理形成的根源。與此同時,父母也應當對自己平時的做法進行深刻反思,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真正關心過孩子在想什麼?”“自己是不是把孩子逼得太緊了?”

2.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多交朋友

孤獨會把人逼瘋,成人尚且如此,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自然更加難以應對孤獨感帶來的侵蝕。父母可以嚐試減輕一些孩子的學習壓力,給孩子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並且鼓勵孩子走出家門,與這個五彩斑斕的社會親密接觸,與同學多多交流,爭取交上幾個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變得慢慢開朗起來,很多不願跟家長說的心事則可以和朋友們分享,孩子的心理壓力也就有了宣泄的出口。

甚至父母可以邀請孩子的同學來家裏玩,讓孩子做主持人。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必全程出席,但應當不時關注,這樣就會給孩子帶來信心:爸爸媽媽都在關注著我,我一定要做好!

3.幫助樹立正確的考試觀、成敗觀

父母要告訴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隻有成功沒有失敗,在考試中也是如此,考得差的時候,要及時查漏補缺,認真反思,隻要認真學,下次肯定能考好,一時的失敗並不可怕,堅持不懈的人最終必定取得成功,不要把考試和排名看得太重。”隻有當孩子考試有了正確的認識,他們再也不會因為考試失利而整日鬱鬱寡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