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欺負弱小(1 / 2)

“小明爸爸,麻煩你到學校來一下,小明在學校又闖禍了。”剛剛下班回到家就接到小明班主任李老師打來的電話。

小明爸爸急急忙忙地趕到學校,看到小明低著頭站在李老師的辦公室裏麵,心裏是又心疼又生氣,心疼是孩子受到了太多的批評,生氣的卻是他可能又闖禍了。果然不出所料,小明把小張同學的胳膊給打腫了。

“小明,你為什麼要打別人?”爸爸非常生氣地責問著兒子。

站在一旁的小明顯得非常不服氣,說:“是小張他先惹我的!然後我才還手的!”

“他怎麼惹你的,你倒是給我說清楚!”爸爸氣急了,也不管這是在學校,就對兒子大聲喊道。

“是小張先打我的肩膀,我才推了他一下,他就摔倒在地上了。”

“闖了禍還死不承認!”小明爸爸顯然已經忍無可忍,打算通過武力去教訓小明了。

正當爸爸舉起手的時候,一旁的李老師製止了他,然後開始和小明爸爸說起了小明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在學校的行為越來越不可思議,好像還有了暴力傾向。隻要誰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會覺得自己被欺負了,很快就會伸出拳頭反擊,不僅如此,有的時候還會故意去欺負一些弱小的同學,因為這樣,很多同學都願意和他一起玩,他就追著別人。男同學在球場踢球的時候,他就會跑過去搶球,有一次還和一位男生發生了爭吵,然後把別人的額頭都打腫了。

“另外,他還非常喜歡惡作劇,下課的時候,他會突然伸出腳,讓路過的同學摔跤,然後再笑著對別人說不是故意的。小明要是再這樣下去,我擔心他會變得越發不可收拾了。”

小明的身上,明顯帶有強烈的攻擊行為。所謂的攻擊性行為,通常是指當個體的動機和目標在受到挫折時,常在態度和情緒上就會產生敵視和報複的心理,並且在行為上產生過激的舉動。對於很多男孩子而言,他們都有這樣的攻擊行為,主要表現為咬人、打人、用東西砸人、詛咒或者罵人等。

為什麼孩子會產生攻擊的行為?一方麵,這和孩子的心理有關,例如,多動、自閉,等等。也許一開始,孩子根本無意去傷害別人,有的時候可能隻是想和同學打個招呼,卻因為不會把握輕重而用力過猛傷害了別人,而同學如此莫名其妙地被“打”過後,肯定會心有不甘從而還手,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覺得很冤枉然後就開始攻擊別人,最終造成了惡性循環。因而,這一類孩子應該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而成長的環境,同樣也占了很大的原因。如果父母一味地寵溺孩子,就會讓孩子缺乏責任心,並任意放任自己的一些行為,即便在麵對挫折的時候也無法很好地控製自己,從而產生了傷害他人的行為。

既然已經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那麼如何去對症下藥來預防或糾正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呢?

1.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