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貝爾倫的第二次大戰中,朗斯特利德違背了李將軍要求他進攻的命令,拖延了一整天,勝利就在眼前白白地溜走了。可是,統帥居然在整整一天裏都沒有訓斥過他。
在蓋茨堡時,朗斯特利德又違背了李將軍的命令,兩次都不肯發動進攻,使得戰役失敗。可李將軍卻對自己的部下和總統戴維斯說:“都是我的錯,我應當承擔所有失敗的責任,軍隊沒有錯,我個人的錯誤不可原諒。”
後來,打敗李將軍的格蘭特也是用這一策略來對待他的部下的。事實證明,沒有比這種策略更高明、更有效的了。他的部下道奇記載道: “他讓旁人去享受自己應得的尊崇和名望。所有在他手下任職的人都知道這一點。當我還很年輕時,他就交給我許多比我的資曆多得多的權力。格蘭特將軍總是為我所做的或正在努力做的事而鼓勵我。如果我失敗了,他就將罪過攬在身上;如果我勝利了,他就想辦法讓我升職。他像注意軍士們的動作一樣,時刻關注軍隊的士氣,如果士氣消沉,他就及時采取措施,好像他能讓全國人都關注軍隊的士氣一樣。”
作為一名領袖,都對部下抱有一定的希望。當他領導他們時,他像一名寬容的長輩一樣護著他們,保護他們不受委屈。無論是什麼性質的事情,他都能擔起所有的責任。在他眼裏,他們就是他“正在成長的孩子”。
他把榮耀推給他人.也就是這樣,他為自己贏得了榮耀,他犧牲了自己的虛榮心,所以,人們對他萬分忠誠。
在講起格蘭特時,卡內基說: “在戰場上,他永遠以頌揚自己的部下為樂事。每當提起自己的手下時,他就像一名父親提起自己的孩子一樣。”
第12章 有效地讚美他人的心理策略
真正撓到癢處
一次,喬治黑文帕特南隻運用一個十分簡單的策略,就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當時,他是著名的帕特南圖書公司的總經理。他以此重要的身份連夜趕往華盛頓,出席國會某一委員會的會議,以支持一項議案。無論是對他還是對整個出版界,這項議案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時,他正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關鍵時刻,而他的律師卻臨陣退縮,令他十分失望。
他隻好獨自去對付那些十分聰明而又想阻止此議案通過的人。
關鍵問題是,議會主席卡帕特森也不同意這個計劃。
可是,帕特南終於贏得了這場鬥爭的勝利。他用一場公平的遊戲取得了卡帕特森的支持,將此議案遞交到國會。
帕特南並沒怎麼改變其他人的看法,可他卻成功地做了一些比這更重要的事。
他用一種十分簡單的方法使卡帕特森支持了他。
在這次拜見中,他一直以“陛下”稱呼卡帕特森,他稱卡帕特森領導的委員會為“貴會……具有左右法院的權威”。
帕特南以獨特的語氣將卡帕特森置於法庭之上,讓其成為一位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法官。最終,他以這種恰當的頌揚獲得了卡帕特森的支持,進而獲得了勝利。
我們都明白,適宜的頌揚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他可以抬高他人的“自我”,以“贏得他們的友誼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