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1 / 3)

估計她們的年齡應該不會比自己小多少,因為自己也是畢業了一年就開始讀碩士的。張老師還大幾歲,三十了。不過她們可能都有一個優點,就是還沒結婚。想到這一點,楊紅就泄氣了。別人對陳大齡有那份心是正常的,倒是自己,已經結婚了,還想著陳大齡,真是無聊。  楊紅把自己罵了一通,又為過早結婚後悔了一通,甚至想過明天不跟他們一起去,但終究沒能下這個決心,反而焦急地想早點入眠,免得明天眼睛腫腫的難看。  3  第二天早上,等楊紅奮力從昏睡中掙紮著醒來時,張老師早已打扮停當,等在那裏了。楊紅看看表,已經八點了,說好八點半在樓下聚齊的,現在隻剩下半個小時,還能幹什麼?  “你起得早,也不叫我一下?”楊紅有點責怪地說。  “睡不著,就起來了。看你睡得挺好的,就沒叫你。”張老師仿佛很隨意地問,“那個陳老師結婚了沒有?”  楊紅遲疑了一下,如實說:“我也不知道他結婚了沒有。”  “你們不是朋友嗎?”  “朋友也不好打聽這些事,再說他現在又不在H大了,”楊紅問,“要不要我幫你打聽一下?”心想這倒是一個借口,待會兒可以問問陳大齡,就說張老師想知道你結婚沒有。  張老師有點不好意思地說:“算了吧,別問了,我看他還沒結婚,”然後小聲解釋說,“他昨晚講話的時候,一直盯著我看,搞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楊紅覺得心一沉,原來張老師也有這種感覺?張老師不說這話,楊紅還覺得陳大齡大多數時候是在看自己,現在經張老師一說,自己也鬧不清是不是兩個人都在自作多情了。也許陳大齡誰也沒看,隻是做老師做習慣了,知道怎樣讓所有的學生都感到老師在對著他講話。自己不也是這樣的嗎?上課的時候記得不要老朝著一個地方講,要照顧到方方麵麵,各個角落。  等兩個人飛也似的跑下樓去的時候,陳大齡和他的兩個女研究生已經等在那裏了。楊紅看了那兩個女孩一眼,就覺得心灰意冷。不要以為會讀書的女孩就一定相貌平庸,現在有才有貌的比比皆是。  兩個女孩看上去都很年輕,打扮上都是竭力向高中生靠攏,清湯掛麵的披肩發,顯得又淳樸又優雅,可能上海女孩就是洋氣一些。楊紅覺得自己還燙著個發,梳成馬尾,要多土氣有多土氣。但是當老師的人,總不能也打扮得像個高中生吧?再看看張老師,有點替她難過,到底是大幾歲,看上去就是不一樣。  女人的每一年都是像裏程碑一樣寫在身上臉上的,尤其抹不掉蓋不住的是女人的心態。過一個生日,就自覺不自覺地對自己說幾遍:我又老了一歲。然後這個感歎就像刀子一樣地在她心上劃痕,也在她臉上劃痕。女人背著年齡這個包袱,就不由自主地把它抖開在人前;女人不背這個包袱,如果別人看出你的年齡,說你裝天真,你更無地自容。  大家互相介紹一通,楊紅覺得每個女人都在以敵意的目光打量其他三個女人。楊紅是第一眼就從外貌上把自己徹底否定了,再加上自己的已婚身份,早已萬念俱灰。  等介紹完畢,那兩個女研究生同大家再見,說要去市裏購物。有一個女生一語雙關地對陳大齡說一句:“三點鍾,別忘了我們在火車站等你。”  另一個就開個玩笑:“今天我們等在這裏,就是想看看陳老師不肯跟我們去逛街,舍命陪的是哪兩位君子。”  可能是看到陳老師陪的是這樣兩個沒有競爭力的“君子”,知道陳老師是不會舍命的了,兩個人就毫不擔心地跑去購物了。  楊紅覺得張老師明顯地舒了一口氣,心想,張老師真是天真。那兩個研究生天天可以跟陳大齡在一起,近水樓台先得月,你離得遠遠的,就算今天能在一起待半天,又能怎麼樣?  楊紅一路想著心事,坐的什麼車,走的什麼路,都沒在意。一直到張老師驚呼一聲:“好美啊!”楊紅才知道到了棧橋了。  棧橋在楊紅眼裏也不像別人誇耀的那麼美,也許是心情問題,反正覺得也就是一個橋,一直伸到水中去,有點霧蒙蒙的,不少人在橋欄杆邊搔首弄姿地照相,越看越做作。  這一路都是說些不關痛癢的話,楊紅基本不知道三個人到底在說什麼,感覺像在夢中一樣,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話與話之間沒有什麼邏輯聯係,問與答之間也沒有什麼邏輯聯係,好像說話隻是為了不冷場。張老師談鋒更健一些,所以一般都是她在跟陳大齡說話。楊紅不知道陳大齡是在應付,還是真心享受跟張老師的對話。他永遠都是禮貌周全的,他對誰都是禮貌周全的。楊紅想到這一點,就有點想鬧出個什麼亂子,逼著陳大齡放下這種禮貌周全,顯露一回他的真麵目。  走到一個像橋頭堡一樣的建築前,楊紅就想,如果他們提議上去,我就不上去,說頭疼,看看陳大齡會不會為了我,也不上去。但她很快否定了這個方案。有什麼用呢?陳大齡不上去,是因為我說頭疼,誰頭疼他都不會上去,而會留在下麵照顧她的。如果陳大齡不管我頭疼不頭疼,一意孤行地上去了,我又能怎麼樣?一頭紮到海裏去?  這樣想著,楊紅覺得心裏有一種絕望的感覺。陳大齡對我的愛,可能也是他的一種禮貌周全。在當時那樣的情況下,他那樣的人,除了那樣說,那樣做,又還能說什麼,做什麼?他實際上一直都處在一個被動的狀態。如果周寧不去找他談,他可能永遠不會說他對我動了心。如果周寧不去找他鬧,他也不會擔心我,跑來保護我。  既然他從周寧口中知道了我對他的愛,而且又因為這愛引起了周寧的爆發,讓我處在危險之中,他隻能走上前來保護我,為了我的麵子,他隻好作那番表白,讓我感到我的愛是有回報的。可能換了毛姐,他也會這樣做的。  這樣就比較好理解為什麼他下鄉之後,沒有用任何方式跟我聯係。舞會一別,就是四年。這四年中,他隻在新年和我的生日的時候寫一個明信片來,內容也是非常嚴肅、非常公事公辦的。我以前都把那理解為他擔心周寧會看見,現在想來,那才是真正的他。那一段急風暴雨中的他,隻是一個英雄救美的騎士。路過某地,見一個女人因為愛他而陷入絕境,就挺身相救。既然被救的女人選擇跟那個丈夫生活在一起,那騎士當然是再高興不過了,樂得全身而退。  楊紅機械地、慢慢地走著,隻顧想自己的心思:實際上我當年放開的,隻是他的人。在我心裏,我一直都沒有放開他,我一直在相信、在期待他是愛著我的,就像他說過的那樣,超越了情[yù]與婚姻地愛著我。我這些年之所以能夠活得平平靜靜的,是因為我有他的愛,所以我不孤獨,所以我不在乎周寧有多愛我、怎樣愛我、愛不愛我。一旦我知道我並未擁有陳大齡的愛,我還能不能這樣平靜地活下去?  楊紅覺得心裏真的是如刀割一樣的痛,見這一麵,真不如不見。不見,還可以閉著眼睛相信他是愛我的,見了這一麵,心裏所有的憧憬都坍塌了。  楊紅想,不論是為了什麼,我都應該讓他知道我是真正放開了他的。這樣他可以毫無牽掛地走自己的路。但她自己都能看到這個美好理由掩蓋下的一個醜惡的事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