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鄧小平與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 同黨的七大一樣,黨的十四大在我們黨的旗幟上又書寫了新的內容
1982年9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鄧小平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理論命題。他說:
“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黨的十二大以後,經過黨的十三大,鄧小平根據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這一思想。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進一步係統化。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作出了用這一理論武裝全黨的曆史性決定。
1992年2月,江澤民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講到黨的十四大報告起草的指導思想時明確指出:報告要通篇體現小平同誌今年年初視察南方重要談話的精神,以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
1992年7月,鄧小平在對黨的十四大報告送審稿上發表了意見。他說:“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由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報告中講我的功績,一定要放在集體領導範圍內,絕不是一個人的腦筋就可以鑽出什麼新東西來,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我的功勞是把這些新事物概括起來,加以提倡。要寫得合乎實際。”
3個月後,具有曆史意義的中共十四大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江澤民在大會報告中向全黨提出了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的曆史性任務: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引我們實現新的曆史任務的強大思想武器。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心內容是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黨員領導幹部首先是高級幹部要帶頭學好用好。要認真學習鄧小平同誌的戰略思想和理論觀點,認真學習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
偉大的實踐需要偉大的理論,偉大的理論來自於偉大的實踐。
理論思想的成熟是黨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理論上取得的最大收獲,就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曆史性飛躍中,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這一理論,第一次比較係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係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同誌曾經指出:“主義譬如一麵旗子。”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鄭重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經過延安整風和黨的七大,又鄭重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寫到自己的旗幟上。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經過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們黨又鄭重地把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寫到了自己的旗幟上。這是我們黨付出了巨大代價獲得的極為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黨和人民進行新的曆史創造的科學總結,是我們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旗幟,是我們民族振興和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