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鄧小平與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 同黨的七大一樣,黨的十四大在我們黨的旗幟上又書寫了新的內容(2 / 2)

江澤民在報告中,從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和依靠力量、實現祖國統一九個方麵,對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進行了科學概括。

江澤民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曆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曆史經驗並借鑒其他國家社會主義興衰成敗曆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可珍貴的精神財富。鄧小平同誌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尊重實踐,尊重群眾,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善於概括群眾的經驗和創造,敏銳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契機,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表現出了開辟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氣和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巨大理論勇氣,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做出了曆史性的重大貢獻。

江澤民在十四大報告中,還從事關全局的高度,提出加速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的十大任務:

第一,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加快經濟改革步伐。

第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國外資金、資源、技術和管理經驗。

第三,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高度重視農業,加快發展基礎工業、基礎設施和第三產業。

第四,加速科技進步,大力發展教育,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

第五,充分發揮各地優勢,加快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全國經濟布局合理化。

第六,積極推進政治體製改革,使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建設有一個較大的進展。

第七,下決心進行行政管理體製和機構改革,切實做到轉變職能、理順關係、精兵簡政、提高效率。

第八,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第九,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嚴格控製人口增長,加強環境保護。

第十,加強軍隊建設,增加國防實力,保障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順利進行。

黨的十四大把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這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改革目標,提出了加速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的新任務。從此,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