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鄧小平與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 黨的十五大以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為標誌載入史冊(1 / 3)

第九章 鄧小平與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 黨的十五大以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為標誌載入史冊

1997年9月12日,舉世矚目的中共十五大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江澤民代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在中共十五大上作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

人民大會堂在今天顯得格外莊嚴、雄偉。大禮堂主席台正上方懸掛著“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巨幅會標。鮮豔的黨旗簇擁著由鐮刀和錘子組成的黨徽。主席台前擺放著盛開的鮮花。大禮堂二樓和三樓的眺台上分別掛著“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二十一世紀!”“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字樣的巨幅橫幅。

江澤民在報告一開始就指出,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一次極為重要的大會,是在世紀之交,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保證全黨繼承鄧小平同誌的遺誌,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正確路線勝利前進的大會。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

黨的十五大對鄧小平理論的曆史地位、指導意義、科學體係和時代精神作了新的闡述,創造性地運用鄧小平理論解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一係列重大問題並取得了新的成果。這表明我們黨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我們這次大會的靈魂,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十五大無疑將以這一點標誌載入史冊。”

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說的這段話,向全世界說明了十五大的精神和意義。江澤民說: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鄧小平同誌逝世後,全黨在這個問題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我們黨建黨前夕,毛澤東就指出:革命的人們要實行“主義的結合”。他說:“主義譬如一麵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有所指望,回答向何處去;知所趨赴,回答走什麼路。中國共產黨人立起的旗子,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共產黨之前,許多仁人誌士尋覓和立起過多種旗子,都沒有能夠指引人們找到救中國的正確方向和道路。中國人民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革命的麵貌為之一新。然而,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中國革命自己的理論,開辟中國革命自己的道路,還需要中國共產黨人作出努力和犧牲,經曆艱難和曲折。從黨的二大到六大,各次大會都為此作出過貢獻,都還沒有能夠解決這個曆史性課題。

黨的七大是以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為標誌載入黨的史冊的。毛澤東思想,按照七大的提法,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七大作出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的決策,是以建黨以來二十四年的曆史經驗作為基礎的。在這二十四年中,黨經曆了大革命的勝利和失敗,土地革命的勝利和失敗,從遵義會議實現黨的曆史的偉大轉折以後,毛澤東領導我們黨在抗日戰爭中得到空前規模的勝利發展。勝利和失敗的比較教育了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延安整風和總結曆史,毛澤東思想逐漸在全黨取得共識。七大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絕不是意味著拋棄或貶低馬克思列寧主義,而是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必須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這個結合已經產生了科學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統一的科學體係。在中國,堅持毛澤東思想,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旗幟。在毛澤東思想旗幟下,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取得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又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且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