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表明,2008年珠三角企業對高職高專畢業生的需求集中體現在下列專業:電氣自動化、模具製造、數控機床操作、汽車維修、生產線設備維護、機電設備管理調試安裝維修、品質檢驗、生產工藝、物流管理、園林綠化、裝飾裝修、工程監理、動漫製作等。這些專業無一不是與專科教育相吻合、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
當然,你可能對電氣、機床之類的工作毫無興趣,也可能報考這類專業卻錄取到了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等專業,那是不是大專學曆對你來說就毫無價值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在一場名為教育產業化的運動中,本應多層次、差異化的高等教育嚴重同質化了。專科院校都在爭先恐後地升級為本科,專科教育也在專業及課程設置上簡單地、機械地模仿本科教育,而北大、中科大等院校竟然提出要以培養藍領為本科教育的大任。如此一來,本科和專科這兩種不同層次的教育在定位上就模糊不清了,似乎把四年製的本科改成三年製、少開幾門課、取消學位論文就成為了專科教育,反之亦然。在這樣的背景下,同一個專業的本科生和專科生又能有多大的區別呢?
有人說,本科生不過是比專科生在大學裏多墮落了一年。這句話不可不謂是很多大學生的生動寫照。如果按照高三的狀態來讀大學,大部分專業本科四年的課程估計一兩年就完全可以學得很好,可是,有幾個人能夠用高三的狀態來讀大學呢?很多人都是期末考試前一兩個星期,甚至是考前一兩天臨時抱佛腳就輕鬆修滿學分的,其餘的時間都在做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既然如此,在大學裏學三年還是四年又有什麼區別呢?重要的是這三年或者四年中究竟有多少時間真正用在了學習上。你的大學生活雖然看上去比本科生少了一年,但是,隻要你將這三年充分利用起來了,你畢業時就足以比大多數本科生更加優秀。因為,三年的學習絕對超過四年的墮落。
這個道理不是每個人都明白,所以人才市場上總有一些用人單位對專科生施以學曆歧視。但是,這個道理並不是每個人都不明白。對於一家務實的用人單位而言,它需要的是員工為自己創造價值,員工用來創造價值的是實實在在的知識與能力,而不是一紙文憑。所以,當我來到深圳以後第一次進入寶安北路的人才大市場,發現大部分職位對學曆的要求都不過是大專,一些公司就算要求應聘者具備本科以上學曆,他們也很少會因為學曆而拒絕專科畢業生的應聘。事實上,我這幾年接觸過的很多專科畢業生都非常優秀,他們在工作中展現出來的才能絲毫不亞於高學曆的人。他們都做到了,相信你畢業以後肯定也可以做到。
你在來信中還提到了專升本的問題,我的答案其實已經在前麵的文字裏了。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脫穎而出,又何必在乎一個本科文憑?畢竟,專升本的機會成本是兩年的工作經驗,這個成本實在太高昂了,除非你準備從事對科研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事實上,專升本不但沒有太大的必要性,而且沒有了很強的可行性。2006年1月,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編報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學校分專業招生計劃的通知》,規定“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獨立學院和民辦院校原則上不舉辦普通專升本教育,同時對其餘院校的專升本教育招生規模做出了嚴格的控製。所以,我覺得你大可不必把專升本看得太重,就像本科生犯不著剛進大學就把考研當作一種信仰。
我一方麵希望你樂觀地、客觀地看待專科學曆,另一方麵也希望你對於接下來將會遇到的一些困難有足夠的認識。比如說,專科院校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往往要差很多,學習風氣恐怕也要差一些,畢業求職時也難免會碰到一些歧視專科生的用人單位,我國的戶籍製度對專科學曆更是赤裸裸地歧視。這一係列的困難希望你能夠用正確的心態去麵對,不要自卑,不要自暴自棄,更不要自甘墮落。就算你身邊的人都在混日子,你也應該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翻開任何一個版本的中國富豪排行榜,你會發現榜單上的很多人都隻是大專或者大專以下的學曆,比如黃光裕、魯冠球、黃茂如。可是,這並不能證明學曆越低就越容易成功。沒有本科學曆的人不計其數,而能夠成功的人卻鳳毛麟角。因為在任何逆境中都能夠堅忍不拔地追尋夢想的人永遠隻是少數,所以,成功注定隻能屬於少數人。
為了成為少數人中的一員,加油!
覃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