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曉之以理,說服需要充足的理由
世界是由矛盾構成的,矛盾無處不在,社交場合更是一個充滿著矛盾的地方。有了矛盾當然得想辦法解決呢!解決矛盾,一般都通過說服,隻有經過長期說服無效,矛盾性質又日益激化,才采取非社交的強製手段,但那仍然需要以說服作為輔助手段。
世界是由矛盾構成的,矛盾無處不在,社交場合更是一個充滿著矛盾的地方。有了矛盾當然得想辦法解決呢!解決矛盾,一般都通過說服,隻有經過長期說服無效,矛盾性質又日益激化,才采取非社交的強製手段,但那仍然需要以說服作為輔助手段。說服不限於思想教育工作,傳播知識、治療疾病、經濟談判等等,都離不開說服。即使誌同道合的摯友之間,也不可能永遠事事認識、見解完全一致;若要取得一致,就要通過說服。說服工作處處有,經常有,它的應用範圍極為廣泛。
說服人家動搖、改變、放棄己見或信服、同意、采納你的主張,實質上是一場從精神上征服人心的戰鬥,但又不能使對方有絲毫被迫接受的感覺。一個人幾十年形成的思想觀點,一個民族千百年形成的風俗習慣、思維定勢,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輕易改變的。
這樣的說服方法完全可以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之中。例如在一次考試後,有同學因為得分不理想,認為老師故意刁難,想給老師一些難堪。如果你是課代表,你應該怎樣用曉之以理的方法來說服自己的同學呢?請看一位初中學生課代表在情景對話中的發言:
A:這回那麼多人不及格,老師也太不夠意思了!
B:明天我們得問問,千嘛跟大家過不去。
課代表:咳!這回大家成績不好,我的成績也下降了。開始我也很生氣,心想這回挨老爸一頓罵是逃不掉了。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嚴也有嚴的好處。這樣可以讓我們及時發現自己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並且加以改進,使我們嚴格要求自己。再換個角度來想,老師嚴格正說明老師負責任。
曉之以理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說服方法。那麼,什麼是曉之以理呢?曉之以理,就是講道理。簡單的事情,小道理,一兩個典型事例,再加上簡明、扼要的分析,道理就可以講清楚。複雜的事情,大道理,涉及多方麵的因素,觸動一點就牽動全局,必須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一係列的說服工作,從多方麵展開心理攻勢,並以嚴密的邏輯推理,如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
美國學者卡耐基經常租用紐約某大旅館的大禮堂辦班授課。有一次,他正籌備一個新的培訓班,忽然接到旅館的通知:租金漲到原租金的三倍。這下可讓卡內基犯難了:他早已發出通知,地址已不可能更改。於是,他約見旅館經理,心平氣和地說:“要提高租金,這不怪你。因為你是經理,責任是多盈利。不過我們應該認真核算一下這樣有利還是不利:不錯,你不租給我而租給舞會、晚會用,他們付出的租金比我高,當然經濟上有利。但不利的是由於我付不出那麼高的租金隻能搬走,而我每辦一次培訓班就有成千有文化、受過教育的中上層管理人員到你的旅館來聽課。這難道不是一種廣告嗎?事實上你化幾千元也許邀請不到這麼多人來參觀,而我卻不化你一分錢幫你請來了,難道你不合算,不值得嗎?現在請您認真考慮一下再答覆我。”結果經理讓步了。
在卡耐基與經理的交談中,他一沒叫窮,二設責怪,反而承認漲價是在情理之中,擺出了有利的一麵,但接著又擺出了漲價所造成的不利因素。由於既說利,又說不利,充分表現了自己“無私”,出發點全都為經理考慮,這樣就很容易被接受。而又擺出利弊兩方麵之後並不作出結論——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而是讓對方自己去權衡,又顯得從容大度,不能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