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斯心裏清楚,在這種極其沮喪的情緒支配下,自己一旦站起來演講,肯定會失敗,更有甚者,可能連五六個完整的句子都講不出來。他隻好站起來,背對著朋友,默默地走了出去,心中充滿了難堪和恥辱。
一回到布魯克林,他馬上就來到了卡耐基的培訓班。他說,他再也不願陷入這種啞口無言的困境中了。
老師最喜歡求知欲高的學生,就像勞倫斯一樣。因為他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公眾演講能力。正是這種迫切性,使他毫無怨言地刻苦學習。一個月的訓練結束了,他的緊張情緒就消失了。兩個月後,他已成為班上的演講名家,並開始接受邀請,到各地去演講。
勞倫斯告訴別人,自己非常喜歡演講時的那種感覺以及所獲得的榮譽,更讓他高興的是在演講中,結交到了更多的朋友。紐約市共和黨競選委員會的一名委員,在聽過勞倫斯大夫的演講後,馬上就邀請他到各地為共和黨發表競選演講。如果這位政治家知道一年前,勞倫斯在那次宴會上的表現,不知作何感想?
能自信地站在台上麵對很多聽從,並且清晰而又邏輯性強的公開演講並不難。這就像打高爾夫球一樣,隻要有信心和恒心,人人都能發揮出自己的潛力。
隻要你積極進取、不斷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成功。你必須對自己在大眾麵前說話的努力結果持輕鬆樂觀的態度。要在每個句子,甚至每個詞語上都烙上決心的印記,並且竭盡全力地來培養這種能力。無論任何人,如果他希望迎接語言的挑戰,使自己能言簡意賅地講話,就必須具備堅強的決心。
克勞萊斯·畢拉德在讀大學時,有一次老師規定五分鍾演講,可他還沒講到一半,就臉色發白,匆匆走下講台。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公開演講,結果失敗了。但他不甘心被這次失敗擊倒,於是立下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優秀的演講家。他沒有失言,最終他成為了美國政府的經濟顧問,為世人所仰慕。在他寫的《自由的信念》一書中,提到了他當眾演講的情形:“我的演講時間安排得非常緊。要參加商務部、商協會、基金募捐會、校友會以及其他團體舉辦的各種集會。我曾在密西根州的艾斯肯納發表愛國演講,讓自己慷慨激昂地投身一次世界大戰;我曾和米吉·勞尼下午做慈善演講、與哈佛大學校長詹姆斯·布朗特·柯南和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特姆·侯欣斯下鄉宣傳教育;我甚至還以極糟糕的法語,做過一次演講。我想,我十分了解聽眾想要聽什麼,也知道他們喜歡聽到它被如何講出來。我之所以知道這些,是因為我更知道:隻要自己願意去學,就沒有學不會的。”
確實,演講成功的關鍵是要有成功的決心。要想獲得演講成功,一定得有強烈的欲望保持熱忱,有堅定的毅力解除困難;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當凱撒由高盧而來,穿過海峽,帶領他的軍團登上英格蘭時,他把軍隊帶到多佛海峽的白空懸崖上,讓士兵看到腳底下海中燃燒的船隻。置身敵國,士兵們知道他們與大陸的最後聯係已經沒有了,用來後退的船隻已被燒辣。那麼他們能做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征服,前進!凱撒和他的士兵真這樣做了,他們成功了。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凱撤精神,當你麵對觀眾而心生恐懼時,就應想起這種精神。把任何一點消極情緒都投入到熊熊烈火中,而且把退路的門緊緊關上。如果你做到了這點,那麼你就一定能成功。
一個人一定能靠他學到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信心,來提高自己處理事務的能力。倘若一個人能夠在多年前就戰勝當眾演講的恐懼,那麼現在他肯定會獲得更多的成功,也擁有更多的快樂。對於自己的恐懼,我們必須立即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