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你的吐字方式決定你的演講氣魄
有些演講者由於吐字不清,歸音不到位,使得聽眾聽不清,聽不明,聽不準,從而導致了演講的失敗。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你的吐字方式決定了你的演講是否成功。
有些演講者上台演講時並不是很成功,聽眾聽不清,聽不明,聽不準。主要原因是吐字不清,歸音不到位。吐字歸音是說唱藝術中傳統的咬字方法,即把音節的發育過程分為出字、立字、歸音三個階段,出字要準確,有叨住彈出感;立字要圓滿,充實;歸音要鮮明,幹淨。整個過程類似棗校形。
(1)可以用下列方法當材料進行訓練:
①彈唇。雙唇緊閉阻住氣流,然後突然打開,爆發b或p音。
②轉唇。雙唇緊閉,用力攝起,順時鍾轉360度再逆時鍾轉360度。
③彈舌。舌輕觸上齒背,用氣衝擊使舌跳動。卷舌。用“er”練習。練習下列繞口令:
“養麥摘巴包穀摘巴”反複念。
“媽媽騎馬,馬慢媽媽罵馬”。
“姐姐轟牛,牛撤姐扭擰牛”。
“打南邊來了個喇嘛,手裏提著五斤的蓖麻,打北邊來了個啞巴,腰裏別著個喇叭,南邊提著蓖麻的喇嘛,要拿蓖麻換北邊別著喇叭的啞巴的喇叭,啞巴不樂意拿喇叭換喇嘛的蓖麻,喇嘛非要換別著喇叭的啞巴的喇叭,喇嘛掄起蓖麻抽了別著喇叭的啞巴一嘴巴,啞巴摘下喇叭打了提著蓖麻的喇嘛一喇叭,不知是提著蓖麻的喇嘛抽了別著喇叭的啞巴一嘴巴,還是別著喇叭的啞巴打了提著蓖麻的喇嘛一喇叭。喇嘛拿眼瞪啞巴,啞巴向南啦啦吹喇叭。”
進了我門兒,倒杯水兒,喝兩口運運氣兒,順手拿起小唱本兒,唱了一曲兒又一曲地,練完嗓子練嘴皮兒。
演講時的吐字要清晰準確,不要重複,說錯時也不要自圓其說或吐舌擠眼,否則是對聽眾的不禮貌。此時可以說“對不起”,再講正確的內容;還要注意對語音的控製。不同的聲音給人們不同的感受。有人認為尖銳急進之音,可以使人奮發;柔和清脆之音,可以使人愉快;低緩憂鬱之音,可以使人悲哀;單調粗糙之音,可以使人發怒。如果我們善於把各種聲音合理巧妙地組合起來,就能使我們的演講大為增色。隻有懂得聲音,能夠自如地合乎規律地運用,才能在演講時造就富於感情的語言環境。因此,我們在演講時要善於控製語音、語速、語氣的變化,要根據內容去調節音量。紀念性、悼念性演講,語音要低沉;宣傳性、鼓勵性演講,語音要高亢;歡樂、熱烈性演講,語音要自然流暢。此外,還要尊重少數民族和外國人的語言習慣。紀念性、悼念性演講要用中低語速;宣傳、鼓勵性演講,一般用中高語速。座談會、討論會、記者招待會等的講話,語氣要平緩;慶祝會、表彰會、工作彙報會、紀念會、追悼會等的講話,語氣要肯定;去慰問、視察災區、貧困地區的講話,語氣要加重。
(2)演講要注意克服以下不良的語言
①無意義的雜音、鼻音。
②語調矯揉造作。
③過多的方言、外來語。
④不堪入耳的粗話。
⑤口頭習慣用語。
⑥誇大其詞的語言。
⑦吞吞吐吐的語言。
在演講中要根據不同的聽眾對象,使用合適的稱呼。演講中對聽眾的稱呼有泛稱和類稱之別。泛稱是具有較大的廣泛性,能普遍使用的稱呼,如“同誌們”、“同胞們”、“朋友們”等;類稱是指具體適用於某一類別的稱呼,如“領導們”、“同學們”、“戰友們”等。不論是泛稱還是類稱,在演講中具體使用時都應根據不同的聽眾對象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