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節(3 / 3)

第二十八章:天下之法

◇思◇兔◇在◇線◇閱◇讀◇

國號與年號確實是一直困擾孫露的一個大問題。正如陳子壯所言底下的大臣們確實擬訂過不少國號給自己參考。由於歷朝的國號,一般都源自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係;寓意吉祥等等之類。當然也有過象朱元璋那般用白蓮教宗教教義來命名國號的特例。(元末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而他的兒子韓林兒自稱“小明王”。)就封號來說孫露目前還未加封新的王位,也未被授予九錫。因此眾臣便想先擬訂未來的國號,再讓顯德帝根據他們擬訂的國號來給孫露封王。

由於孫露之前擔任過兩廣總兵、湖廣總督、隆武首相等職,所以眾臣自然是提出了不少帶有地域色彩的國號像是“越”、“閩”、“楚”等國號。還有人根據孫露姓氏或是楊家的姓氏,提出了“吳”和“隋”這兩個國號。並建議孫露和楊家在祖譜上同東吳孫氏和隋朝的楊氏套關係。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人建議使用“宋”,原因是孫露當年是從河南一路南下廣東的。而她本人也自稱來自海外,既沒家屬也沒祖譜,完全可以稱自己是宋室流亡於海外的後裔。但對這些需要修改祖譜的建議孫露卻顯得頗為不屑。在她看來既然朱元璋都能老實承認自己的“小出身”。自己這個本就不想再造一個世襲皇室的人,自然是不會為了一個貴族的身份,而去篡改自己的出身,欺騙天下百姓。此外還有人建議過沿襲唐朝的則天武後用過的國號“周”等國號。

就孫露本人來說,她倒比較傾心於原來的國號“明”。日月之下皆我國土,與她心目中那個日不落的夢想頗為匹配。而且她也希望人們能明白政權的交替不代表國家的滅亡。但孫露的這個想法很快就受到了眾臣的一致反對。在他們看來一個新朝沿襲前朝的國號不但不符合禮製,更是一種不祥的舉措。這麼做的結果將極大地削弱新皇的威嚴。會為日後新朝的統治埋下諸多不穩定的因素。再說復興黨的骨幹們也不想留著“明”字國號來提醒他們曾經犯下的“罪過”。隻有一個嶄新的國號才能彰顯出他們的功績來。於是在如此一番反覆爭論後,國號的事情也就這樣被耽擱了下來。眼見此刻的黃宗羲與陳子壯又重提國號之事,孫露知道這事不能再多拖了。於是她脫口而出道:“那就用中華吧。”

“中華?”陳子壯與黃宗羲忍不住和聲驚叫道。陳子壯更是緊皺了一下眉頭暗自嘟囔了一句:“怎麼是兩個字的國號?”

“不錯正是‘中華’。關於國號的事情本相聽取了諸位大人的諸多意見,自己也思略了不少日子。越、楚、吳等等國號都帶有地域色彩,兼有偏安之意。不符合新朝如今廣闊的疆域。而漢、宋、周等國號前人也都用過了。思來想去覺得還是‘中華’二字最為貼切。”孫露點頭回道。像是怕陳子壯等人接受不了雙字的國號,她又跟著補充道:“國號因力求貼切,寓意吉祥,至於字的多少並沒有規定吧。”

誰知陳子壯倒並沒有就此排斥這雙字國號。卻見他撫了撫鬍鬚搖頭晃腦地說道:“相傳炎帝神農在一夜間造成了三座排空的天柱峰,懷中抱著一座石蓮。天帝一見,萬分驚喜,當即封炎帝神農為“赤帝”。隨後,天帝沿著天柱峰登上了蓮花頂,騰雲駕霧,升天而去。此便是‘三味生奇花’的由來。後人為紀念炎帝的功德,以此為典故稱天台山的蓮花峰稱為‘中華’。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