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人際溝通的障礙(1 / 1)

跨越人際溝通的障礙

如果一個人缺乏社會經驗,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就會常常因溝通要素質量不高、溝通工具運用不當、溝通方式選擇欠妥而使溝通過程受挫。

具體地說,溝通中常見的障礙有:

(1)語言障礙。

語言是以言語為物質外殼,以詞彙為建築材料,以語法為結構條件而構成的符號體係。言語交流與思維方式不可分離。進行語言交流時,不注意語言的這些特點或使用不當,就容易造成語言障礙。青年人的語言障礙通常表現為兩個方麵:一是語言修養不足。如語義不明造成歧義,語言結構不當造結成費解。語言結構即語言的結構,包括語句、語段的結構等。當這些結構不符合語言規律時,就會產生語病,給溝通帶來困難。在眾多的語病中,語言表達先後無序,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等,最容易造成溝通的困難。二是過多使用青年人的語言。所謂青年的語言是指,由青年創造出來的,在青年中廣泛流傳的,代表著青年的獨特的文化傾向的,成為青年人進行情感溝通的獨特媒介的一種語言方式,如青年中的流行語、套話、暗語等。這種語言帶有明顯的青年亞文化特征,因此與社會主流文化存在一定的衝突。在社會交往中,過多使用青年的語言,會使青年與一般的交往對象拉開距離。

(2)習俗障礙。

習俗即風俗習慣,是在一定文化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固定特點的調整人際關係的社會因素,如道德習慣、禮節、審美傳統等。習俗世代相傳,是經過長期重複出現而約定俗成的習慣法,雖然不具有法律一般的強製力,但通過家庭、親朋、鄰裏、社會的輿論監督,往往促使人們入鄉隨俗。青年往往對習俗不太重視,視之為可有可無,因此而引起許多溝通問題。

(3)角色障礙。

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會有一個特定的角色位置。不同角色位置上的人,其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如果固守自己的角色行為,不注重對其他角色觀念、角色行為的理解;就會導致角色與角色之間的衝突,造成角色障礙。青年中常見的角色障礙有:

①年齡不同形成的代溝。在現實生活中,代溝是不容忽視的。所謂代溝,就是“因年齡差異而造成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麵的差異、對立乃至衝突”。代溝現象不僅限於家庭,也出現於群體和社團中。形成代溝的原因很複雜,較普遍的原因有:年齡差別造成的兩代人的心理差別,時代不同造成的兩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等。盡管代溝現象是反映兩代人之間的差異現象,但這種差異並不是絕對的。兩代人的生活有差異之處,但也有共同之處。這樣的認識對我們科學地理解代溝問題是有益的。

②行業不同形成的行溝。因社會分工而產生的千差萬別的職業,也為從事不同職業的人之間的溝通增加了困難。行溝的主要表現是,行業與行業間的封閉與保守,造成隔行如隔海;從事不同職業的人的特殊的行為方式,造成的人與人理解上的困難。行溝會造成不同行業人溝通方麵的困難,但也會形成同行業人較一致的行為方式,這對青年職業社會化又是有利的。

③職位不同形成的位溝。職位障礙通常存在於有地位差異的交往雙方之間。這是由兩者因職位、地位不同而產生的“自我感覺差距”所造成的。職位障礙不僅影響雙方的關係和諧與感情交流,由於青年的自、我感覺較低,還會加重他們形成“自我萎縮性人格”。

(4)心理障礙。

在人際交往中,由於心理方麵的缺陷造成的人際溝通困難,是青年社會化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青年中常見的交往心理障礙有:

①個性傾向明顯。個眭心理傾向主要指人的價值心理、興趣等方麵,它們對人際交往有著重要的影響。價值心理指,對其參與的活動的價值進行心理評估的一種穩定的個性傾向。價值心理在人際交往中將引導著“與誰交往,不與誰交往”。青年價值心理的自我意識明顯,應用不當,容易造成人際關係緊張。興趣表現得過寬過窄,也不能與眾人達成自然的溝通。青年人的興趣表現得過於寬泛,容易給人落下華而不實、浮光掠影、知之甚少的印象,這都不利於溝通。

②情感失控。青年的情緒和感情有強烈而兩極化的特征。情感高漲時容易衝動,情感低落時容易自卑,也容易出現情緒偏頗,如驕傲情緒、急躁情緒等。不能有效地駕馭情感表現,會極大地妨礙正常的溝通。

③認知與情感不協調。認知、情感、行為意誌是態度的三個基本的構成成分。三者之問協調一致,個人態度中的社會性成分就高;三者之間失調,個人態度與公眾態度就容易發生衝突。在青年的態度中,常出現的情況是:認識改變了,但行為方式轉不過來,或者認識到了,卻不願那樣去做。這種態度必將影響到青年與社會的溝通。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