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量避免和同事發生矛盾
一個人即使為協調人際關係做出了很多努力,事實上仍然不能完全免除同別人的衝突。隻要人們之間發生交往,就會或多或少產生矛盾,這是由人的天性所決定的。
一般的說,在日常和同事之間發生矛盾的原因不外乎這麼幾點:
(1)觀點不同。
這是人們之間發生衝突的最主要的原因,多見於領導成員之間,也經常發生在學術界。古人雲:道不同不相為謀,由於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人們之間便相互產生矛盾和隔閡,進而導致雙方互存偏見,相互攻擊,以至發展到勢不兩立的地步。
(2)趣味相異。
這類衝突多發生在同事之間、鄰裏之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趣味和愛好,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甲所崇尚的東西乙未必就崇尚,乙所追求的東西甲可能嗤之以鼻。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誌趣完全相同的人。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誌趣不同的人是難以建立密切的聯係的。
(3)個性抵觸。
性格、氣質不同以至相反的人,相互之間也會產生衝突。例如一個急性子人,會看不慣一個慢性子人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一個慢性子人,又會抱怨一個急性子人幹什麼都風風火火,總之,這兩種人常常互相不能理解和諒解,結果便產生一些矛盾。
(4)產生誤會。
人和人相處,即使主觀上不想發生摩擦,但仍然難以避免產生一些誤會,有些誤會甚至還是根深蒂固、難以消除的。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便相互產生了誤會,曹雪芹對此做了饒有風趣的描繪。其實,類似這樣的誤會在現實生活中不知有多少。
(5)發生糾紛。
生活中有些衝突是隱性的,比如誌趣不同的兩個人之間的衝突未必就公開化,但是也有不少矛盾是會激化的。例如同事之間、鄰裏之間,甚至兩個陌生人之間,都往往會因一點小矛盾而發生顯性的衝突,輕則產生口角,重則拳腳相加,以至於發展到不共戴天之仇。
產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由於諸如狹隘自私、敏感多疑、剛愎自用等人性的弱點造成的。人們思考和處理問題往往習慣於從自我出發,平時疏於同別人理解和溝通,因而出現矛盾後,總認為真理在自己手中,別人都是錯的。
發生這樣那樣的衝突應該說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必然會對各自的事業產生消極的影響。一個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必須想方設法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千方百計地消除各種矛盾,使自己有一個寬鬆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那麼,一個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如何才能防止同別人,尤其是同事產生衝突呢?
(1)要胸懷寬廣,高瞻遠矚,凡事講大局,講風格,講團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2)要注意調查研究,及時掌握他人的思想動態,努力化解各種矛盾,防患於未然,減少或完全消除人們之間的隔閡。
(3)以理解的眼光看別人,懂得大幹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人也是各種各樣的。別人不可能完全同我們有一樣的誌趣,我們不能像要求自己那樣要求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
(4)寬容別人的過錯,明白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包括自己在內誰都有缺點,誰都有可能犯錯誤,要給別人改正錯誤的機會,就像希望別人也原諒自己的過失一樣。
(5)對別人不要求全責備,要小事糊塗,大事明白,記住水至清則無魚。對別人要求過高就會曲高和寡,對別人太苛刻就會拒人於千裏之外,對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就沒有人同我們共事。
(6)除非是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要搞清楚是非曲直之外,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不能抓住不放,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有意裝糊塗。
絕不應簡單問題複雜化,本來沒有多大的事,卻非要弄個水落石出,論出個我是你非,那隻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7)奉行“冤家宜解不宜結”的原則。即使有了矛盾,也應坦誠布公,想方設法尋求理解和溝通,就事論事,不要把矛盾擴大,要勇於作自我批評,以自己的真誠換取別人的理解。
總之,化解矛盾要首先從自己做起,記住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要走進別人的心靈,自己就要首先敞開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