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疑為『虱』之誤。
2跛:疑為『歧』之誤。
3不:此下疑脫『歸』字。
4小:疑為『不』之誤。
九華澄心老人李鵬飛集
人元之壽飲食有度者得之
《黃帝內經》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扁鵲曰: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鄉黨》一篇,其載聖人飲食之節為甚詳。後之人,奔走於名利而飢飽失宜,沉酣於富貴而肥甘之是務,不順四時,不和五味而疾生焉。戒乎此,則人元之壽可得矣。
五味
《內經》曰: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勝理以密,長有天命。
《淮南子》曰:五味亂口,使口爽傷。病也。
陶隱居雲:五味偏多不益人,恐隨臟腑成殃咎。五味稍薄,令人神爽。若稍偏多,損傷臟腑。此五行自然之理,初則不覺,久當為患也。
酸多傷脾,肉縐而唇揭,故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曲直作酸屬木,脾主肉屬土,木克土也。
醋過食,損胃氣及肌藏筋骨,不益男子,損顏色。不與蛤同食,相背也。有雲:飲少熱醋,辟寒勝酒。黃敔雲:自幼不食醋,今逾八十,尤能傳神。
又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鹹多傷心,血凝泣而變色,故冬七十二日省鹹增苦,以養心氣。潤下作鹹屬水,心主血屬火,水剋火也。
盛過於鹹則傷肺,膚黑,損筋力。西北人食不耐鹹,多壽。束南人食絕欲鹹,少壽。病嗽及水氣者,全宜禁之。晉桃源避世之人,鹽味不通,故多壽。後五味通,而壽嗇矣。
又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栗、蕾皆鹹。
甘多傷腎,骨痛而齒落,故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鹹,以養腎氣。稼穡作甘屬土,腎骨屬水,土剋水也。
蜜腸、沙糖各見本條1。
又肝色青,宜食甘,梗米、牛肉、棗、葵皆甘。
苦多傷肺,皮槁而毛落,故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炎上作苦屬火,肺主皮毛屬金,火剋金也。
膽、柏皮等2。
又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杳、越皆苦。
辛多傷肝,筋急而爪枯,故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從革作辛屬金,主筋屬木,金剋木也。
胡椒和氣,過多損肺,令吐血。紅椒久食,失明乏氣,合口者害人。十月勿食椒,損人心,傷血脈,多忘。除濕溫中,益婦人,又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鸚肉、桃、蔥皆辛。
飲食
書雲:善養性者,先渴而飲,飲不過多。多則損氣,渴則傷血。先飢而食,食不過飽。飽則傷神,飢則傷腎。
書雲:飲食務取益人者,仍節儉為佳。若過多,覺膨亨、短氣,便成疾。書雲:飲食於露天,飛絲墮其中,食之咽喉生泡。
書雲:飲食收器中,宜下小而上大。若覆之不密,蟲鼠欲盜食而不可,環器墮涎,食者得黃病,通身如噶,針藥不療。
書雲:飲食,以銅器益之。汗若入內,食者發惡瘡肉疽。
書雲:飲食生玲,北人土厚水深,稟賦堅實,不損脾胃。久居南方者,宜忌之。南人土薄水淺\\,稟賦多虛,不宜脾胃。久居北方者,尤宜忌之。
書雲:飲食土蜂行住或貓犬吮破之水,生病。
書雲:空心茶宜戒,卯時酒、申後飯宜少。
書雲:極飢而食且過飽,結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