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工作中有順利時的歡樂,也有挫折時的憂愁,在家庭中有和諧時的愉悅,也有矛盾時的煩惱。這些是父母的事,子女一般幹預不了,但我們應該關心,要學會關心,如果子女能夠關心父母的情緒,歡愉時和他們共享幸福,愁悶時減輕他們的痛苦,就能使家庭多些情趣,生活多些色彩,在這方麵於女是有許多事情可以做的。特別是獨生子女,更應該發揮自己是家庭的“核心”這一優勢,為家庭創造更好的氣氛。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照顧,年輕人要注意禮貌。他們說些什麼要耐心地認真聽,也許他們說的你並不太懂,也不感興趣,但隻要想想他們不願寂寞,渴望交流的心情,就會明白應該怎樣不失禮貌地聽老人講講往事,也許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呢。
在家庭裏,我們長期和長輩生活在一起,隻要有心,長輩的情緒是很容易摸到的。有了這種敏感,便能采取有效措施,使家庭永遠處在一種和諧歡樂的氣氛之中。這對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好事。學習關心他人先從關心家庭做起,要關心長輩的情緒,促進家庭幸福。
四、體會長輩的要求、希望
父母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有人希望子繼父業,實現自己沒能實現的夢想;有人希望子女出人頭地,自己也分享他給家族帶來的榮光;軍人希望子女成為戰將;商人希望子女成為經營能手……但父母安排的人生道路未必就是子女喜歡走的道路,也不一定子女就具備取得成就的條件。於是矛盾發生了,子女選擇了父母完全沒想到的生活道路,父母感到悲觀失望,子女也惶恐不安。有些人可不是這樣,他們關心父母的希望和要求,冷靜認真地獨立選擇人生之路。所謂關心父母的希望和要求是了解家長有這些希望和要求的原由和依據,分析自己走這條路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敢於把父母的要求、希望和自己的誌願、理想分析比較,從而更理智地、科學地選擇生活道路。有一位中學生,父母都是教師,也希望他像家長做一名教師。他認真思考以後,向家長談了對自己的分析,他注意自己很傾心於科學技術的研究,他高中三年的數學、物理成績全部優秀,參加競賽也顯示了很高的動手能力。但是他不愛說話,不善交往。他尊敬老師,也尊敬自己的父母,但對教師工作卻視為畏途。結果他報考了科技大學高能物理專業。子女無心做教師,父母當然感到失望,但看到兒子關心父母對他的希望,又認真分析了自己的條件,覺得他是在認真地選擇人生道路,而且確實言之有理,也就從心裏支持他的決定了。雖然具體道路不同,但總的目標卻是一個,父母對子女的希望是“成才”,隻要讓家長看到並相信你走的是“成才”之路,他們便會理解你、支持你。不僅畢業前報考大學時是這樣,平時對父母的要求和希望也莫不如此。一個學生如果能真正地關心和理解父母的要求和希望,便常能得到許多有益的忠告和幫助。有一位初二的小同學,住家離學校不算太遠,但也有一段距離,他想買月票,父母不同意,家裏有自行車,母親也不讓騎。他體會這是父母希望自己走路上下學,雖然還有些不情願,但他還是按照父母的希望邁開腿走路。就這樣他走了4年,身體強壯了,意誌也更加堅定,這才使他體會到父母要求的深意。所以他得出一條結論,要多體會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和希望。誰能這樣做,誰就能得到更多的幫助。
五、同輩相處要和睦禮讓
從前多子女的家庭多,兄弟姊妹之間矛盾就多,要相處好還得下些功夫。但多子女家庭的孩子生活能力一般比較強,多數都善於與別人相處,這是因為家庭關係複雜,孩子的社會化程度就高些。現在獨生子女多了,生活中的矛盾少了,關係簡單了,由於沒有兄弟姊妹間的矛盾,孩子的社會程度也會低些。不過,小家庭的獨生子女,並不一定就是大家庭的獨生子女。有一個中學生,他祖父有4個子女,這些子女都有自己的孩子。他在自己的小家庭中是獨生子女,但在祖父母這個大家庭裏堂親就有6個。這些兄弟姊妹雖然不住在一起,但往來很密切。這樣也就有了同輩相處的問題;如果再加上外祖父母那一支表親,一共就有了11人。和同學不同,他們之間是親戚關係,甚至可以算是一家人,彼此的影響較多。另外,在這些兄弟姊妹中,年齡差異比同學間的差異大,像剛才提到的那位同學,最年長的大哥30多歲了,已經有一定的事業成就,年齡小的才4歲半,還是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再一個特點是牽扯麵廣,不隻同輩之間有交往,而且影響到老輩之間的交往,兄弟姊妹之間相處得怎樣,不僅牽扯到叔叔、舅舅、大姑、小姨之間的關係,而且會影響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心情,所以在家庭中同輩之間的互相關心就有它特殊的重要性了。兄弟姊妹之間的關心,首先表現在相處和睦禮讓,交往熱情體諒上。
兄弟相處要和睦禮讓。我們傳統的習慣講究兄友弟恭,不能簡單地認為它代表一種封建倫理。我們冷靜想一想,做哥哥姐姐的要不要對弟弟妹妹友愛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哥哥姐姐年紀大些,能力強些,有條件也有責任對年紀小、能力弱的弟弟妹妹多加關心。反過來說,做弟弟妹妹的,尊敬哥哥姐姐不就更有利於自己的茁壯成長嗎?這樣做的結果是家庭關係和睦融洽,家庭成員各受其益。古人的某些思想觀點可能是陳舊的。應該摒棄。但長期積累的生活經驗和行為準則卻往往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法寶。兄弟姊妹間和睦禮讓,友好相處,不但是從前處理好家庭生活的需要,而且是搞好現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原則。
兄弟姊妹之間的交往要熱情體諒。由於年齡不同,性格各異,交往起來不可能完全和諧一致,但又是家人、親戚,彼此往來又是經常的,這就需多體諒對方。在兄弟姊妹中能夠互相體諒,便能和睦融洽,如果不能體諒別人,就會矛盾重重,既然是家人或兄弟,就應該多多互相關心,體諒人家的苦衷或失誤。
在家庭中關心他人,就要注意兄弟姊妹之間交往時要誠懇熱情,有人很注意在兄弟姊妹受到獎勵、考上學校或者過生日等喜慶的時候送上一張小的賀卡。在他們生病的時候,失意的時候,寫一封短信,送一支鮮花表示慰問。這些看來是小事,但它的感情影響是巨大的,能使人在失意的時候振作起來,在高興的時候更加歡樂。有一個年輕人做生意,由於判斷失誤,受到很大損失,他失魂落魄地從外地回來。第二天,他聽到敲門聲,打開門一看,弟弟、妹妹、表弟、表妹,七八個人排成一大排,每個人都捧著自己的禮物,熱情地說:“祝大哥精神愉快!”他看到這些帶著稚氣、充滿熱情的娃娃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有人說“打虎親兄弟”,這些八九歲、十多歲的孩子們雖然還不能陪他去上山打虎,但他們已經以自己的方式給大哥哥以支持。這位在商海裏嗆了一口水的人,仿佛增添了無窮的力量,他把這些小弟弟妹妹們請進屋,一邊欣賞他們的禮物,一邊回答他們七嘴八舌提出的問題。等他把這些小弟弟妹妹們送走以後,一個重整旗鼓的方案似乎已經構思成熟了。第二天他又滿懷信心地揚帆遠航了。這些十來歲的孩子也許並不知道怎樣關心他人,更不會想到關心他人會產生多大力量,孩子們送的禮品就更不會有多麼貴重了。但他們知道大哥哥回來了,知道了大哥哥生意並不順利,於是他們一齊來了,帶來了微薄的禮品……相信有一天他們會知道關心他人有多麼重要,那小手送上的禮品有多麼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