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古及今,殊無變故。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我國古代,婚姻更是家族的一件大事。和其他人生習俗相比,婚嫁禮儀隨世情而多變,從古至今一直處在變化之中。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而婚禮所要創造的氣氛——隆重、熱鬧、喜慶、吉祥,則始終沒有改變。
古代婚嫁從訂親到迎娶,中間有許多繁瑣的禮儀程序。盡管如此,人們卻認認真真、嚴嚴肅肅地辦理,絕不馬虎,其目的隻有兩個,一個是使婚姻得到社會的承認,合法化;另一個是為新婚夫婦清除邪惡、祈求美滿幸福的生活。
一、說媒
“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在傳統婚姻中男女雙方必須經過媒人說合才能夠結成連理。媒人,民間俗稱為媒婆、媒公。媒人可以主動“攬活”,為男女雙方牽線搭橋,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
說成一樁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錢財,稱之為“謝媒禮”。這筆錢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則由女方支付),在成親的前一天,連同送媒人的禮物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導接親,稱之為“圓媒”或“啟媒”、“發媒”。謝媒錢均需用紅紙封好,稱為“紅包”或“包封”。另外媒人要為男女兩家交換一個帖子,上邊寫著姓名、年歲、籍貫、三代(曾祖父、祖父、父)的名號、職務等。
二、相親
在經媒人說合之後,男方一般會提出“看一看”,這種在媒人的帶領下到女方家裏作初次訪問的活動就稱之為“相親”,俗稱“看親”。
相親的日子由男方提出,由媒人決定時間並通知男女雙方,雙方都應做好準備,男方要帶一些禮物,表表心意。
如果男方被女方父母留下款待,這一般說明他已得到了女方父母及女方的認可。若遲遲不備飯菜且任由男方告辭出門,則說明這門婚事即將告吹。
當然,女方也可能會去男方家“拜訪”,這在有的地方叫做“看當(dàng)”。若女方父母不願意接受款待,執意告辭,表明這門婚事難以告成。若女方父母欣然接受邀請,或者將奉上的香茶一飲而盡,則結局當然是皆大歡喜。
三、過禮
首先要合八字,所謂合八字,就是把寫有男女生辰八字的紅折子拿去請算命先生測看是否相合,如果八字不合是絕對不能結婚的。這些雖屬封建迷信,但卻是中國舊時婚姻禮俗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在“換帖”、“合八字”之後,媒人會選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過禮”是婚嫁禮俗中最關鍵的一環。往往由男方送給女家和姑娘一份厚禮。女家接受表示同意婚事,婚姻關係確定,雙方都不許違約。
四、擇期
結婚是一件大好事、大吉事。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結婚的日子是很重要的,必須慎重對待,以求趨吉避凶。婚期的選擇,一般請算命先生推算黃道吉日,擬定婚期。婚期確定後,雙方父母就可以發出請柬,邀請親朋好友參加婚禮。親友接到婚柬後,一般來說,即使去不了,也要送禮。
五、迎親
傳統婚禮一般是女家早晨準備“出嫁酒”、男家中午擺喜筵;如果是納贅(招郎——男到女家)則反之。
一切準備就緒後,男家鳴炮奏樂,發轎迎親。媒人先導,接著是新郎、伴娘、花轎、樂隊、禮盒隊。
花轎一到,女家動樂鳴炮相迎。迎親隊伍進入女家堂屋後,花轎落地,新郎叩拜嶽父嶽母,並呈上以其父名義寫好的大紅迎親簡帖。接著是女家動樂開筵。
早宴之後,新郎新娘在媒人的引導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長輩行過禮之後,伴娘就可以攙著新娘上花轎了。上轎前,新娘一般要“哭嫁”以示對父母家人的依戀。